三、国家及其经济贸易关联
- 国家及类型划分 现今世界上共有 210 多个政区单位,其中独立国家
170 多个,其余是一些尚未独立的地区。习惯上将世界上的国家按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成三种类型。
- 超级大国。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经济超级大国,它的国土面积936
万平方公里,人口 2.61 亿,其资源潜力、经济和军事实力都非常雄厚, 科学技术水平高超,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作为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在前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打破、世界只剩下一个超级大国的情况下, 美国极力想营造一个由它主导的单极世界,但在多极格局下,其它各极都明显地对美国起着制约和抗衡的作用。
前苏联曾与美国并称超级大国。1991 年 12 月 25 日,前苏联解体。之后,
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格鲁吉亚以外的其它 11 国建立了一个国家间组织——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格鲁吉亚后来也加入了独联体,因此独联体目前包括 12 个国家。独联体不同于前苏联,它不具备统一国家的职能,只对作为联合体成员国的独立国家的政策进行某些协调。前苏联解体后,世界各国迅速转与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即今独联体各国打交道。独联体中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前苏联的核武器由俄罗斯联邦总统统一指挥。俄罗斯联邦以前苏联“继承者”的身份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俄罗斯联邦国土面积 1700 万余平方公
里,人口 1.48 亿,工业高度发达,钢的生产能力达 8000 万吨,石油生产能
力 4 亿吨,煤炭生产能力近 4 亿吨,天然气生产能力 6000 多亿立方米,电力
生产能力 1 万亿千瓦时以上,其石油和电力甚至超过世界各大国,是一个资源潜力、经济和军事实力雄厚的国家,但由于总体经济实力下降,华约解体, 两极格局打破,俄罗斯要继承前苏联成为超级大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 发达国家。包括欧洲绝大部分国家、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南非、前苏联彼罗的海沿岸三国、独联体中的部分国家。其面积约占世界的
33%,人口约占世界的 20%。
经济相当发达或比较发达是以上国家的共同特点。它们与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联系密切,但也有矛盾和斗争。同时,它们又严重依赖发展中国家的原料、燃料及商品市场(并将发展中国家作为其投资场所)。日本和德国是战后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特别是两德统一,使德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 其在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影响也不断扩大;英法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 二战后失去大部分殖民地,但其科技领域在世界上仍居于先进地位、依然是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工业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南非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
近几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宏观层次上,普遍进行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一是军转民,二是经济衰退促使优胜劣汰,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各国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而对组织机构和管理方法进行了一定的革新。企业微观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高。1994 年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出了连续4 年不景气的艰难岁月,除日本外,经济普遍复苏,但是彼此在贸易关系中的抵牾也频繁出现,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景象,美欧间的农产品贸易摩擦、美日间的汽车大战,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当然,目前美欧日之间协同利益仍大于对抗利益,世界政治经济总的格局正在形成一超多强,美欧日三足鼎立之势,而非一家独霸的局面,它们的主要力量将用于构筑各自的经济圈, 为下一世纪的经济热战作准备。
- 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分布在亚、非、拉美及大洋洲等广大中低纬度地区,面积占世界的
60%,人口占世界的 75%左右。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上长期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战后
纷纷取得独立。自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和人民为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保卫各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了持续的斗争,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发展中国家在前进道路上也还面临着许多障碍和困难,促进发展,改变落后和不发达状况,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迈进,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任务。发展中国家情况比较复杂,发展起点高下不一,内外条件颇为不同,呈现一种极不平衡状态,就其发展水平,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高收入的石油输出国。经过 70 年代的两次石油提价,这类国家获得了巨额的贸易顺差,从而促进了其工农业的建设、科技文教的发展、银行业的兴起。目前,这些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 1 万美元,成为高收入国家,
不过其中并不包括所有石油输出国,这类国家实际只有近 20 个,其人口占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的 1/5。而且,虽然它们的人均收入很高,乃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就其基本经济特征而言,却绝对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
②中等收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这是指工业化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的发展中国家。这类国家(地区)包括亚洲的“四小龙”,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等。目前,“四小龙”经济保持稳定高速增长,且还将持续相当时间,对东亚经济繁荣发挥着重要作用。拉美国家在 90 年代初,步出
80 年代以来的债务危机,经内部自我调整,出口增长,外资流入增加,各国经济均在适度增长。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及东亚的韩国,正成为国际贸易中有影响的新兴市场。当然,新兴工业化国家仍没有完全 z 消除其原来的不发达痕迹,仍远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并。
③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这类国家全球共有 40 来个,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南亚和加勒比海地区。这类国家的特点表现为产业结构落后, 人民生活贫困。由于资金缺乏(有的还陷入债务危机),基础设施不足,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除上述三种类型外,多数国家介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之间,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在转向第二类。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多已降至 20%以下,制造业比重可达25%左右,且传统的轻纺工业比重趋于下降,机器、运输设备及化工等部门比重趋于上升,新技术部门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亚洲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被人们称誉为正在向“第五小龙”冲刺的国家。
- 国家间的经贸关联
国家间的关联是多方面的,当前最主要的国际关联是世界性的经济、贸易关联。主要的关联方向包括东西关联、南北关联和南南关联。
- 东西关联。东西关联是指以发达国家为主的经济贸易关联,它由过去两大阵营的关联演变而来,今天已形成一种多级关联,或者也可以说是美、西欧、东欧、中国、日本的五极关联。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近年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国际关联中一支正在崛起的十分重要的力量。上述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呈东西方向关联。由于它们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军事、贸易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东西关联强度超过南北关联和南南关联,是今日世界最主要的关联方向。
前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冷战结束,由美苏两霸争霸世界从而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两极格局打破,原来两大阵营之间的政治军事关联消失。但两种体制国家间经济贸易的关联并未消失,反而日益重要。目前东西
方之间的经贸关联表现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中国、俄罗斯及其它中东欧国家对发达的西欧、美国、日本各国资金、技术、市场的依赖和西欧、美国、日本对中国、俄罗斯和其它中东欧国家资源、廉价劳动力和市场的渴求。
目前,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位置越来越重要,本世纪末,亚太地区经济实力将超过西欧,接近北美,同时美国经济贸易、人口也正在向西部和西南部转移,一个以太平洋沿岸成为新的世界经济重心区为标志的“太平洋时代”的到来,是东西关联中令世人瞩目的新动向。
- 南北关联。南北关联是指发达国家(包括超级大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影响。由于发达国家多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而发展中国家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及以南的地方,从而呈南北方向关联。
南北关联突出表现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往来方面。早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欧殖民者就从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粮食、原料、燃料,抢夺市场,形成了帝国主义宗主国对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压迫、剥削、掠夺的关联关系。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彼此之间发展了国与国之间正常的经贸往来。面对着发展中国家的联合斗争,为缓和矛盾,发达国家还在经济技术合作及贸易条件等方面给发展中国家以某些优惠待遇。目前,南北之间经贸关联表现出如下特点:①在资金、设备、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南方对北方的依赖性大;在原料、燃料、资金、市场等方面北方对南方的依赖性大。②南北国家间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国际分工不断发展。③国际资本流动主要在发达国家间进行,但发展中国家高回报率也吸引了大量外资。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6 年世界投资报告》提供的数据, 1995 年国际直接投资流量达到前所未有的 3150 亿美元,而同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增至 1000 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④90 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上升,特别是新兴市场成为西方国家刻意争夺的市场。⑤人才北流。
当前,世界经济地区化、集团化的发展,对南北方国家间关系已形成广泛深刻的影响。如 1975 年 2 月,在多哥首都洛美,欧共体与非加大贸易集团国家签订了”洛美协定”,主要内容包括欧共体给予该集团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优惠待遇、财政援助及加强工业合作、人才培训合作等。“洛美协定”自诞生至今已 3 次续签,加入该协定的国家也由开始时的 68 个增加到 81 个。“洛美协定”一方面是欧共体为维护和扩大其与非加太贸易集团国家(大多数原是它们的殖民地)的“传统关系”,从这些国家获取原料市场和投资场所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与美日争夺南方发展中国家的需要。而对南方国家来说,这是其团结斗争的产物。特别是第四个协定,是在南北关系处于僵局的时期即 1989 年签署的,这对于加深签约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促进南北对话与合作,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国与拉美各国、日本与东南亚各国(地区)之间也存在着类似于西欧与非加太而更见错综复杂的关系。
美国一向把拉美视为自己的后院,以霸主自居,实施强权政治,以军事干涉和经济军事援助为主要手段,强行维护其在拉美地区的安全、政治和霸权利益。在拉美各国人民的斗争下,美国的这种政策屡遭挫折,不得不多次进行调整。1990 年是一个新的国际格局的起点,是美国对拉美政策一个新阶段的开端。当年在地区化、集团化日益加强的情形下,美国总统布什倡议同
拉美国家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目前,“美洲倡议”正在向前推进。显然,美国的用意在于缓和美拉之间的紧张局势,利用拉美众多的人力、物力和广阔的市场,同拉美国家结成经济集团,以西半球为依托,对付来自欧日的经济挑战。对拉美国家来说,在当前的世界形势下,同美国结成经济集团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拉美国家需要美国的资金、技术,需要扩大和加强同美国的经贸关系。但是,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本质并未改变,除了“民主”、“人权”、“缉毒”等于涉拉美国家内政惯用的借口外,必要时,它还会明火执仗地使用军事干涉这一手。
亚大地区是全球经济最富活力的地区,随着美国的相对衰落和日本的崛起,日本竭力营造“亚太经济圈”,以期有一天在这个地区出现一个以它为中心的经济实体。它还提出“雁行结构”关系说,根据这个地区各国经济技术与产业结构水平,推动互补互促合作。
应该指出,战后以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南北方国家间经济关系与过去相比,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新兴国家(地区)脱颖而出,迅速步人了中等发达甚至发达国家行列。但从总体上讲,时至今日,发展中国家并未完全改变其受控制、受剥削,受损害的地位,南北方国家间关系,依然是一种不合理、不平等、不公正的关系。在相互贸易及其它形式的交往中,发达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及技术、设备、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操纵和控制着其它类型经济的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依然在风雨沧桑中跋涉。首先,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美、欧、日三极是三个“中心”,发展中国家只能充当环绕中心的外圈,这就不能不形成对发达国家某种程度的依附,即成为经济大国的势力范围。其次,南北两方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悬殊,劳动生产率差别大,从而使双方经贸往来中表面上的平等交换掩盖着实际上的不平等。北方发达国家还利用它们控制和垄断的国际贸易市场、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先进技术、创造发明,在国际交换中实行垄断价格,不平等贸易有增无减,基础性产品与制成品的剪刀差,使发展中国家蒙受了巨大损失,以至于一提到初级产品贸易,就很自然地要把它与南方国家和贫穷联系在一起,这种发展中国家与初级产品贸易的依存性,初级产品贸易与贫穷的依存性,对南方国家经济带来了长期的不良影响。此外,发达国家还通过技术转让与资本输出等从发展中国家榨取垄断利润,转嫁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使发展中国家遭受剥削和损害。因此,打破发达国家的垄断,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致的呼声。
- 南南关联。南南关联是指南方发展中国家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这种关联关系主要包括南南贸易、南南合作与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几个方面。
80 年代以前,南南贸易中区域间贸易增长迅速,而区域内贸易增长缓慢。80 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中南方国家彼此之间在贸易、金融、技术、能源、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开展了越来越广泛的合作,其区域内贸易与区域间贸易在各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也逐步提高。1960 年~1980 年,南方国家区域内贸易在其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曾不断下降,直至 1988 年才又恢复到 16.4%,此后,由于地区一体化蓬勃发展, 这一比重已迅速上升至 20%。但发展很不平衡,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从 1984 年到 1994 年,亚洲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出口值占其出口总值的比重己由 26.2%增长到 38.6%,拉美由 13.7%增长到 19.8%,而中东和北
非区内贸易的比重都不到 10%。南方国家区域问贸易在 1980 年前一直迅速上升,随后即大体稳定在 11%~12%之间。
目前,南南贸易占发展中国家贸易的比重尚不到 1/3,但发展中国家地广人多,资源富,市场大,有着互通有无的巨大潜力。
战后几十年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打破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早期的联合行动中,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统一认识,以“一个声音”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话,以维护自己的权益。1955 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标志着发展中国家联合斗争的开始。60 年代前, 不结盟运动兴起,联合斗争日趋活跃。在 1964 年联合国第一届贸发会议上, 发展中国家成立了“77 国集团”,联合斗争进入有组织的阶段。自那时起, “77 国集团”通过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文件,如 1967 年“77 国集团”第一次部长级会议通过的“阿尔及尔宪章”,第二次部长级会议通过的“马尼拉宣言”与“行动纲领”,其主旨都在要求改变旧的国际经济关系。1974 年 5 月 1 日,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通过了“77 国集团” 起草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宣言指出: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建立在所有国家的公正、主权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上”的各国间的经济关系体系。同年,联合国大会第二十九届会议上,又通过了“77 国集团”起草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确定了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准则。此后,在“77 国集团”部长级会议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会议上,都通过了诸如加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等决议。此外,“普遍优惠制”、”洛美协定”、“联合海洋法公约”、“跨国公司行动准则”、”阿鲁沙集团自力更生纲领和谈判纲领”等也在 70
年代陆续诞生。进入 80 年代,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陷入经济困境,南南联合斗争形势低落,但仍通过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行动纲领”、“布宜诺斯艾利斯纲领”等文件。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联合斗争的结果,发展南南合作,促进南北对话,已取得了一定的然而也是初步的成效。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南南合作尤显重要,加强南南合作对加速发展和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应变能力以迎接全球化和自由化的挑战是非常重要的,在平等、团结、互利、互补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南南合作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自力更生,并推动他们的经济融入世界经济。
发展中国家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摆脱自己在国际分工、国际交换领域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不利地位,以促进本民族、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并应付发达国家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挑战,自 60 年代以来, 也组成了许多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集团。这些区域经济集团有的已运行多年,有的时停时续,有的刚刚启动,但到 90 年代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已被囊括在区域性经济集团之内。关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贸合作状况,除亚太地区留待下一章阐述外,其余地区的情况简介如下:
1992 年 8 月,南部非洲的安哥拉、博茨瓦拉、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十国在温得和克举行的首脑会议上决定签署条约,将南非发展协调会议改组为南非经济发展共同体。在北部非洲,有马格里布联盟,它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四国,1994 年 11 月,埃及提出要求加入该联盟,这势将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合作。1993 年 11 月,肯尼亚、乌于达和坦桑尼亚三国首脑在阿鲁
沙签署协议,决定推动东非区域合作,这将意味着东非共同体的重新恢复。战后以来赢得独立的大多数非洲国家,由于依然未能改变单一经济结
构,因而只能靠输出一种或几种衣矿产品以换取工业品和国家建设所需的机器设备,如西非经济共同体 16 个成员国中,有 5 个主要出产花生,有 4 个主要出产可可,这些产品很难在共同体内进行交换,因此,非洲发展中国家间横向贸易联系局限性很大,而不得不按传统关系输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70 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一跌再跌,造成非洲国家购买力下降、资金外流,债务剧增、经济普遍发生困难。面对严峻的形势,非洲国家正在重振非洲统一组织,促进非洲的统一和发展,同时,非统组织业已作出加速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等决议。关于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的主张由来已久。1991 年 6 月第二十七届非统首脑会议举行了隆重的条约签字仪式,有 49 个非统成
员国在“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上签字。预期非洲经济共同体将在 34 年中分
6 个阶段建立,到 21 世纪 30 年代建成非洲共同体市场。届时,非洲将拥有一个内部市场、一个中央银行和统一的货币,从而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和非洲经济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拉美国家也在加紧磋商,制订条款,进一步完善分区经济一体化计划。中美洲国家早在 1960 年就成立了中美洲共同市场,1993 年 10 月, 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六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美洲经济一体化条约”,计划成立自由贸易区。在加勒比地区,加勒比共同体(1973 年成立)12 个成员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 1994 年 3 月宣布计划建立加勒比海国家协会。由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组成
的三国集团自由贸易协定已于 1995 年 1 月 1 日生效。由玻利维亚、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组成的东安第斯集团也于 1995 年 2 月对外实行共
同关税。南锥体共同市场是位美地区最引人瞩目的区域集团组织,1991 年 3 月,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四国总统在巴拉圭首都亚森松签署“亚森松协议”,其目的是建立一个消除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商品自由流通的共同市场。现在南锥体基本构架已成,1995 年元旦已正式启动运行。它拥有2 亿人口,1200 万平方公里地域,国民生产总值 7000 多亿美元,是南方国家中最大的地区性贸易集团。
在最近的 5 年中,拉美国家已签署了 30 多个双边贸易协定。如今,各种双边协定、地区间协定、小地区间协定,使拉美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贸易网,地区贸易的集团化和多边化使拉美一体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而为创建统一的拉美自由贸易集团和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