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尼,位于亚洲东南部,由 13700 多个岛屿组成,

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总面积 190 多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 35000 公里。印尼介于亚洲大陆和大洋洲之间,地跨赤道,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经济上,经过近 30 年来的稳定发展,印尼已做好了“腾

飞”的准备工作,到 21 世纪初,将可参与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争摘“亚洲第五小龙”桂冠的角逐。

(一)地理概况

印尼全境可分为大巽他群岛、努沙登加拉群岛(小巽他群岛)、马努古群岛和伊里安岛西部四大部分。其中有人定居的岛屿近千个,主要大岛有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大部分)、苏拉威西、伊里安查雅(伊里安岛西部)等。岛屿之间构成许多海峡与内海,重要的海峡有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等,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海面广阔,内海面积是陆地面积的 3 倍,主要有爪哇海、苏拉威西海、佛罗勒斯海、班达海等。

印尼多数岛屿在地形上都具有不对称的特点,即弧形山脉偏于岛的外

侧,而年侧均发育有广阔深厚的冲积平原,沉积层厚度可达万米,富含石油和天然气。印尼的平原占总面积的 50%,丘陵低山占 45%,山区占 5%。岛的周围多有浅海和珊瑚礁环绕。爪哇岛的北海岸为一大冲积平原,土地肥沃, 垦殖度高达 48%,是印尼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印尼是世界上地震、火山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全国有 400 座火山,

其中活火山 120 多座,但博腊、喀拉喀托、阿贡火山等均以喷发猛烈而闻名。火山活动常酿成灾害,但其喷发物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岩浆活动可提供丰富的地热资源。

印尼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风力小,湿度大。年平均气温一般达 25℃~27℃,年降水量多超过 2000 毫米。南纬 5°以北地区无明显季节变化,南纬 5°以南,气候逐渐向热带季风型气候转化,加上地形和坡向等的影响,印尼的气候显得丰富多彩。

印尼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 60%,是世界上热带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出产名贵木材和多种村脂。矿产资源以石油、天然气和锡为主,是东盟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原油生产集中于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爪哇及伊里安岛西部。印尼处于东南亚锡矿带之尾间,锡的储量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于邦加岛和勿里洞岛以及林加群岛。此外,镍、铀、铜、铝土、金刚石等的储量也很大。

印尼现有人口 1.92 亿,分布极不平衡,如爪哇岛面积仅占全国的 6.6%, 却居住了全国 60%的人口。全国有 100 多个民族,主要有爪哇族、巽他族、马都拉族,马来族和亚齐族。印尼语为第一语言,英语是第二语言,各种方言达 200 多种。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最大的伊斯兰教国家,其余居民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及原始拜物教。

(二)“亚洲第五小龙”的候选者

印尼优越的自然环境和雄厚的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但由于长期的殖民主义统治,独立后政治局势又屡经动荡,直至 60 年代上半期,经济仍比较落后, 1960 年~1965 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权为1.70%。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印尼政府于 1966 年开始采取对外开放、对内搞

活私营经济的政策,经过了 3 年经济恢复时期,从 1969 年起,开始实施第一

个“25 年长远计划”(包括 5 个“五年建设计划”)。 1967 年,印尼颁布“外国投资法”,着手大量引进外国投资、吸收外国贷款,积极开发石油、天然气和森林资源,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和出口产品加工工业,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兼以国内政局趋于稳定,经济得以较快发展, 1965 年~1980 年间, 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 7%, 80 年代虽有所减慢,但仍达 6.4%。进入 90 年代,印尼经济又以 7%的速度持续稳步增长, 1994 年,印尼的国民生产总值达 1690 亿美元,人均 GNP 为 880 美元。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印尼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在国民生产中所占比重由 1965 年的59.9

%下降至 1992 年的 19%,工矿业则从 12%上升至 40%(其中制造业 21%)。农业一向是印尼经济的主体, 1990 年农业人口比重仍达 48.5%,全国

有耕地 2100 多万公顷,平均垦殖指数为 11%,但各地之间差异十分悬殊, 爪哇岛高达 48%,苏门答腊岛和苏拉威西为 10%,加里曼丹仅为 3%,伊里安查雅低到 0.1%。印尼土地肥沃,可垦荒地面积广,有着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和很大潜力。印尼农业可分力两种经营形式,即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的小农经济和种植经济作物的种植园经济,前者约占全部耕地的 3/4,后者

约占 1/4,前者主要供国内消费,后者主要供出口。

以稻谷为主的粮食生产是印尼农业的主要部门,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左右,主要产区是爪哇岛和马都拉岛。除稻谷外,还有玉米、木薯、甘薯、大豆等旱地作物。长期以来,农业虽是印尼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产量很不稳定,粮食不能自给, 70 年代曾是世界上进口

大米最多的国家。进入 80 年代后,政府调整了农业政策,加强了粮食生产, 稻谷、玉米等的产量显著增加,已初步实现粮食自给。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国之一,其中仅多年生作物的种植面积即达 500 多万公顷,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作物种类繁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椰子和橡胶。椰子产量居世界首位,椰干和椰抽原是印尼的传统出口商品,由于国内消费增加,出口数量大减。橡胶产量仅次于马来西亚,居世界第二位,绝大部分出口到新加坡、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成为主要创汇产品之一。其它作物如胡椒、木棉、奎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棕油、咖啡、丁香、茶叶、豆蔻等,产量亦居世界前列。农林产品的净出口总额居亚洲各国之冠。

印尼的工业中,采矿业是发展最快的部门,特别是石油和锡,在印尼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世纪以来,印尼一直是远东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 苏门答腊的米纳斯石油以其油质优良、含硫卒低,享有“芳香原油”的美誉。60 年代中期以前,石油产量增长较慢,自 1967 年起,印尼政府决定进一步

扩大石油出口,通过引进外资加大勘探力度,产量显著上升, 1968 年~1973

年,以每年 17%的速度递增, 1977 年创年产 8430 万吨的历史纪录,近年来维持在 6000 万吨上下。60 年代初,石油输出在印尼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低于橡胶,占第二位,自 1963 年起,石油成为占全国首位的出口商品,加上液化天然气,长期占出口总额的 70%以上。近年来,由于其它出口产业的发展, 油、气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降至 40%以下。印尼锡矿的储量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第四位和第二位,邦加岛和勿里侗岛向以“锡岛”驰名,邦加岛西侧的文岛设有锡冶炼厂。

在东盟国家中,印尼制造业的基础最差,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对较低,直至 80 年代初,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还不到 15%。为此,自 60 年代中期起,印尼政府从替代进口开始向出口导向转变,积极推进国家工业化计划,促进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 1974 年~1984 年的第二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达 15%以上,是同时期增长最快的产业部门。随着印尼对外经济政策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大量涌入印尼,投资于制造业部门。据统计,截止 1994 年,经

印尼政府批准的外商投资项目近 11000 个,累计吸引外资金额 700 多亿美元, 投资行业涉及造纸、纺织、服装、金属加工和化学工业等。印尼政府还通过向外国公私银行举贷等途径筹措建设资金,并主要用于交通运输、电信工程、水利建设以及发电厂、钢铁厂、炼油厂、炼铝厂、水泥厂、化肥厂、液化天然气厂等大型企业。近年来,除传统的食品工业外,纺织、化肥、水泥、冶金、木材等工业部门都获得较快发展,炼油工业年加工能力 4000 余万吨,在东南亚仅次于新加坡。纺织品、服装、水泥、化肥、胶合板等已能大量出口, 但机电工业基础仍相对薄弱,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配套基础工业设施较差, 机械制造能力和水平较低。

(三)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在印尼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1994 年,其外贸总额达 720 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42.60%。出口贸易在世界居重要地位,主要出口石油、木材、天然气、橡胶、咖啡、锡和棕油等, 1983 年以来,印尼大力发展非石油、天然气产品特别是制成品的生产,使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制成品出口中,纺织品、服装居领先地位,另外还包括橡胶制品、木材制品、胶合板、锡罐头、水泥、化肥等。进口商品主要有机械及运输设备、棉布棉纱、工业原料、化工品、药品等。主要贸易伙伴是日本、美国、新加坡,德国也是较重要的贸易对象国(见表 7-2)。

表 7-2 印尼进出口贸易地区构成

进口份额分布

出口份额分布

1990 年

1992 年

1993 年

1990 年

1992 年

1993 年

总计

100.0

(220.08)

100.0

(272.83)

100.0

(283.33)

100.0

(256.81)

100.0

(339.77)

100.0

(368.43)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65.7

66.4

65.4

70.2

62.5

62.4

美国

11.5

14.0

11.5

13.1

13.0

14.2

澳大利亚

5.5

5.2

4.9

1.6

2.2

2.1

日本

24.8

22.0

22.1

42.5

31.7

30.3

西欧

16.4

17.3

17.1

9.9

11.8

11.9

发展中国家(地区)

33.6

33.3

34.2

29.6

27.3

37.4

亚洲

24.6

26.2

27.1

25.1

31.1

30.6

中国

3.0

2.7

3.3

1.5

4.1

3.4

韩国

4.5

6.9

7.4

5.3

6.1

6.0

新加坡

5.8

6.1

6.3

7.4

9.8

9.2

非洲

0.7

0.7

0.4

0.5

0.6

0.6

拉美

2.4

1.8

2.2

0.4

1.0

1.3

东欧国家

0.9

0.6

0.8

0.7

0.6

0.9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年鉴》1995。

1990 年,中国、印尼复交。从那时开始,两国贸易额逐年持续上升, 1995

年进出口总额达 34.9 亿美元,其中我自印尼进口 20.5 亿美元,向印尼出口

14.38 亿美元。我自印尼进口的主要商品有原油、纸浆、纸张、香料、咖啡等,其中原油约占进口额的 40%左右,胶合板和木材制品合占 20%~30%。由于印尼要求出口商品的外商必须购买等值的印尼非石油、天然气商品,我将加大印尼棕油的进口。我对印尼出口的主要商品中,机电产品居首位,其它还有化工原料、棉花、大豆及杂豆、食用油籽、饲料、烟草、罐头食品及中成药等,其中机电产品以及成套设备和技术出口等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