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资本主义产生最早的发达国家
意大利是资本主义产生最早的国家。14 世纪和 15 世纪,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就己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比萨等在中世纪便已是世界贸易中心,商品经济发展早。15 世纪后,意大利陷入长期的封建割据和混战状态。到 19 世纪时,意大利己变成一个四分五裂、最贫穷落后的国家。1870 年,意大利获得统一,但除了西北部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外,大部分地区仍较落后。在西欧资本主义世界中,意大利是封建残余势力较大,经济发展较迟缓,水平较低的国家。
上世纪末,意大利垄断资产阶级曾经占有 240 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本世纪积极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在战争刺激下,意大利的工业特别是与军事相关的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但在二战后,意大利经济已濒于崩溃的边缘。战后,意大利依靠马歇尔计划的帮助,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吸引外资,并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使意大利经济在 50 年代和 60 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创造了所谓的“经济奇迹”。1973 年以后,由于石油危机的冲击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加以意大利政局动荡不定、政府更迭频繁,故而经济发展波动较大。1994 年以来,情况有所好转。当年国民生产总值达 11020 亿美元,人均19300 美元,已超过英国,成为西方世界的第五经济大国。
(一)工业
意大利是西方七大工业国之一,它的钢铁、机械、汽车、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都名列世界前茅,这些部门由少数大公司控制。在意大利,中小企业占比例大,达 420 万家,而雇员 100 人以上的大公司只占全部企业数的 0.4
%;中小企业雇用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 70%,其余 30%多受雇于大公司。中小企业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制鞋、家具、农机设备、汽车零部件、计算机软件、高技术精密仪器等方面的生产。小企业灵活,反应迅速,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不同门类的小企业往往组成地区性企业网,形成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产区,在意大利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普拉托纺织业,有 50 万职工、1 万多家纺织厂,形成了一个专家和配件供应者的密集网络,这些厂的营业额达 6 万多亿里拉(近 40 亿美元),产品 70%外销。
- 机械工业是意大利在二战后重建的重点部门,主要包括机床、精密机械、电气电子、汽车、飞机等部门,生产技术先进,产值约占工业产值的
30
%,产品约有 1/3 供出口。它的金属加工机床和家用电器中的洗衣机、电冰箱、洗碟机等的生产规模均居世界前列。
意大利汽车工业堪称世界的一支劲旅,年产量在 1994 年达到 150 多万辆,在欧盟国家中居第五位,以质量高、性能好、耗油少、价格低畅销国内外。意大利机械工业主要分布在西北以米兰、部灵为中心的地区,米兰是全国最大的机器制造中心,生产电气设备、机床、机车、汽车、飞机等多种产品。都灵是全国第二大机械制造中心,其汽车产量占全国的 90%左右,有” 汽车城”之称,著名的菲亚特汽车公司的总部就设在这里。另外,以都灵为核心的都灵一伊夫雷亚一诺瓦拉三角地带,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分布区, 或可称为意大利的“硅谷”。
- 钢铁工业意大利煤铁资源贫乏,钢铁工业的发展深受制约。二战以前,钢的最高年产量是
232.2 万吨(1938 年),在西欧各国中居于第四位。
二战后,意大利利用进口原料,大力发展重化工业,钢产量迅速增加,近年生产量已达 2800 多万吨,是西欧仅次于德国的第二钢铁大国。60 年代以来, 在沿海建立了三大钢铁工业中心。为配合南方落后地区的开发,新建三大钢铁中心中的两个布局在南部,其中一个布局在塔兰托工业区,另一个位于那不勒斯—萨勒诺—卡塞塔工业三角区。塔兰托生产能力超过 1000 万吨,是西欧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原有的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北部,在阿尔卑斯山麓地带有奥斯塔、博尔扎诺,西北部米兰、都灵等消费中心利用废钢铁生产电炉钢,热那亚则是战后在北部建立的唯一临海型钢铁大厂。
-
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工业意大利缺煤少油,化工资源贫乏,但它地处地中海石油运输航线中枢,并靠近北非油气资源主要产地。60
年代以来,利用进口油气资源,大力发展了炼油与石化工业,重点发展了三大合成材料等的生产,其石油加工能力达 2 亿多吨,居西欧首位,有“欧洲炼油厂”之称。炼油与石化工业集中分布在半岛沿海城市如热那亚、那不勒斯、拉韦纳及西西里岛东岸的奥古斯塔、锡腊库萨等地。
-
轻纺工业主要包括纺织、服装、皮革、制鞋、食品等,多为中小企业,
是意大利传统的工业部门。纺织业是意大利历史最悠久的行业、以其技艺高超而素享盛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经久不衰。1995 年,意大利因中小企业的业绩而享有 158 亿美元的纺织品贸易顺差。棉纺织工业的一半以上集中于以米兰为中心的伦巴第区,毛纺织工业的一半以上集中于皮埃蒙特区,半岛北部的普拉托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中心。近年来意大利的服装生产已超过法国而居世界首位,罗马是主要生产中心。意大利同时还是世界最大的皮鞋生产国,有“制鞋王国”之称,“皮鞋城”维杰瓦诺市生产的精制皮鞋畅销欧美各国,蒙泰贝鲁那生产的滑雪鞋占世界总产量的 60%。此外,意大利还是世界上金银加工量最大的国家,家具制造也非常重要,出口额居世界首位。食品工业中的通心粉、葡萄酒、橄榄油的生产向居世界前列。
(二)农业
意大利农业较战前有很大发展,但与其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现代化程度不高,在世界农业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1951 年~1990 年农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24%降至 4%。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不断缩减,从 1951 年到1994 年,意大利农业劳动力从826.1 万人减少到157.4 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口的 7.4%。劳动力的不断减少,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如 1945 年意大利农业中使用拖拉机为 5.2 万台, 1993 年增至
146.4 万台。
意大利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农业方面表现为截然不同的两种土地经营方式成为近邻,这是由于历史、自然和政府区域发展政策及其它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意大利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历年来农作物结构变化不大,以小麦、稻谷、玉米力主,年产稻米 100 万吨左右,为欧洲最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但小麦、玉米都需进口、自给率 80%左右。变化较大的是马铃薯和甜菜,马铃薯年产量大为减少,而甜菜年产量成倍增加。意大利是个蔬菜生产国,其中番茄、菜花、生菜、菜豆可大量出口,意大利同时又是葡萄和橄榄的重要生产国,葡萄酒和橄榄油产量居世界首位。葡萄酒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其它水果如柑桔、柠檬、苹果等也都很重要。畜牧业原来很不发达,战后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目前畜牧业产值已
占农业总产值的 40%以上。以牛猪饲养为主,肉奶不能自给,需进口。
农业的地区分布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波河平原拥有大量肥沃的土地, 是资本主义经营最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在伦巴第省波河上游流域,垦荒和灌溉工程具有上千年历史。波河平原是小麦、玉米、稻谷、马铃薯和甜菜的主要种植区。中部的农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小平原和河谷盆地中,种植小麦、葡萄、橄榄和水果。半岛南半部山地丘陵区农业比重大,主要生产葡萄、柑桔、油橄榄和蔬菜,半岛的东南部和西西里岛也是小麦的专业化产区。波河平原养牛业和养猪业发达。半岛和岛屿上的山地为牧羊区。
(三)交通运输业
意大利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海陆空运输要道上,交通四通八达。公路运输最为重要,公路总长 30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6000 公里,高速公路的长度在西欧各国中仅次于德国和法国,纵贯半岛的“太阳高速公路”北起米兰,南至雷焦卡拉布里亚。全长 1200 公里,为重要公路干线。铁路总长 2 万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约占一半,意大利同北部邻国之间有几条穿越呵尔卑斯山脉的铁路干线,成为沟通中欧、北欧和西欧的交通要道。米兰是全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意大利海岸线长 8600 公里,海运向称发达,拥有约 700 万总吨的海运船队,在欧洲次于希腊和挪威,居第三位。主要海港有热那亚、那不勒斯、的里雅斯特、威尼斯、塔兰托等。空运也相当发达,全国有民用机场上百个,罗马等地有重要的国际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