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工厂村镇和工商业村镇的增长

除了城市以外,具有工业中心性质的,第一是城市近郊,它们并非总与城市算在一起,它们包括日益扩大的大城市周围地区;第二是工厂村镇。这种工业中心①在城市人口百分比极小的工业省内特别多。②上面所举的各个地区城市人口资料表表明,在 9 个工业省中,城市人口百分比在 1863 年为 7.3

%,在 1897 年为 8.6%。问题在于,这些省的工商业人口,主要并非集中于城市,而是集中于工业村。在弗拉基米尔、科斯特罗马、下诺夫哥罗德及其他各省的“城市”中间,有不少城市的居民人数是不到 3000、2000、甚至1000 的,而许多“村庄”单是工厂工人就有 2000、3000 或 5000。《雅罗斯拉夫尔省概述》的编者说得对(第 2 编第 191 页),在改革后时代,“城市开始更加迅速地增长,同时还有一种新类型的居民点在增长,这是一种介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中间类型的居民点,即工厂中心”。上面已经举出了关于这些中心的巨大增长以及它们所集中的工厂工人人数的资料。我们看到,这种中心在整个俄国是不少的,不仅在各工业省,而且在南俄都是这样。在乌拉尔,城市人口的百分比最低,在维亚特卡与彼尔姆两省,1863 年为 3.2%, 1897 年为 4.7%,但是请看下面“城市”人口和工业人口相应数量的例子。在彼尔姆省克拉斯诺乌菲姆斯克县,城市人口为 6400 人(1897 年),但是根据 1888—1891 年地方自治局[62]人口调查,该县工厂地带的居民为 84700

人,其中有 56000 人完全不从事农业,只有 5600 人主要靠土地取得生活资料。在叶卡捷琳堡县,根据地方自治局人口调查,65000 人是无土地的,81000 人则只有割草场。这就是说,单是这两个县的城市以外的工业人口,就比全省的城市人口还要多(1897 年为 195600 人!)。

最后,除了工厂村之外,具有工业中心性质的还有工商业村,它们或者居于大手工业地区的首位,或者因为地处河岸或铁路车站附近等等而在改革后时代迅速发展起来。这种村庄的例子,在第 6 章第 2 节已经举出了一些, 而且我们在那里已经看到,这种村庄和城市一样,把人口从乡村吸引过来,

① 见上面第 7 章第 8 节和有关第 7 章的附录三(见《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3 卷第 475—482 页和第 557—562

页。——编者注)

② 关于科尔萨克早就指出的这种情况的意义,可参看沃尔金先生正确的评论。(上引书第 215—216 页)

它们的特征就是居民的识字率通常比较高。①我们再举沃罗涅日省的资料作例子,以便表明把城市的与非城市的工商业居民区加以比较的意义。沃罗涅日省的《汇集》提供了关于该省 8 个县村庄分类的综合表。这些县里的城市

为 8 个,人口为 56149 人(1897 年)。而在村庄中,有 4 个村庄很突出,它

们共有 9376 户,居民达 53732 人,即比城市大得多。在这些村庄中有商店

240 家,工业企业 404 个。总户数中有 60%完全不种地,有 21%雇人或按对分制种地,有 71%既无役畜又无农具,有 63%全年购买粮食,有 86%从事手工业。把这些中心的全部人口列入工商业人口之内,我们不但没有夸大甚至还减少了工商业人口的数量,因为在这 8 个县中,共有 21956 户完全不种地。反正,在我们所举出的农业省份中,城市以外的工商业人口并不比城市中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