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艺术不断焕发青春
1910年后,京剧开始在温州流行,温州乱弹渐渐衰落。20世纪30年代,由于大部分班社解体,致使温州乱弹一蹶不振。
新中国成立后,温州乱弹从花凋叶黄、几近枯萎走向欣欣向荣,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50年,有关部门将老凤玉、新凤玉、胜凤玉等三个班社合并组成胜利乱弹剧团,这就是后来温州瓯剧团的前身。
1954年8月,胜利乱弹剧团开始致力于挖掘、整理、上演瓯剧传统剧目的工作,并参加浙江省和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956年春,胜利乱弹剧团抓住乱弹时期的民间故事《高机和吴三春》进行重点加工。
《高机和吴三春》故事讲述1521年至1567年,龙泉城西的员外吴文达为处州道台寿庆订织寿屏,聘织绸能手高机到吴家织造瓯绸。高机手艺高超,人称“织鸟能飞,织花会香”。
文达独生女吴三春爱画善绣,与高机相爱。高员外察觉女儿与一个穷佣工相爱,以“拐骗良家女子”之名将高机送往县衙治罪。三春被带往缙云舅母家寄居。
一年后高机出狱,以为吴三春变心,带着满腔怨恨来到桃花岭。在桃花盛开的桃花岭上,高机方悟出吴三春的一片苦心和对他一往情深,懊悔不迭,一时气塞心头,竟成疯癫。
次日,被迫远嫁富阳的吴三春花轿抬过桃花岭,三春心痛如刀绞,遂用剪刀穿心,自裁于花轿之中。疯癫中的高机发觉吴三春已为己殉情,一气跑下了桃花岭,投入了滚滚瓯江……
1957年元旦,长达三个半小时的《高机和吴三春》在东南剧院上演,获得巨大成功,不少观众为剧情潸然泪下,被誉为“温州的梁祝”,此剧又演遍各地,出现“万人空巷看茶花”的盛况。
滩簧腔历来以演唱反映群众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戏,新中国成立后,单独使用这个声腔的大戏越来越少,而以滩簧担纲与乱、徽联合混组唱调曲目的现象,却在20世纪60年代名噪一时。
折子最具代表性的要算瓯剧《断桥》,瓯剧每次演此剧时,都会得到很多观众的欢迎。
20世纪60年代以来,演奏人员开始用弦管伴奏。昆腔演奏以乱弹乐队为基础,以板胡为主奏乐器。乱弹腔演奏是诸腔的基础乐队,也是核心乐队,素有“鼓是令,琴是命”的戏谚。
早前有文三、武三之说,其中,文三为正吹、副吹和三弦;武三为鼓师、大锣和小锣。
他们各自具体的分工是正吹主要负责吹笛子,也兼吹箫、唢呐、管,拉二胡,敲战鼓等;副吹又称正把,主要负责拉板胡,也兼吹大、小唢呐、长号,敲战鼓等;三弦主要负责拉月琴,也兼敲小锣,碰铃、磐、大钵、特大锣,以及敲战鼓等。
鼓师主要负责敲击檀板、单皮,也兼敲大、小鼓、堂鼓、抱月梆,有时亦兼小锣的工作;大锣主要负责拉中胡,击木梆;小锣主要负责吹长号,兼击或敲铙钹,也根据情况兼演其他乐器。
滩簧腔演奏以滩胡为主奏,加强弹拨乐组。早期的瓯剧打击乐中,有一个古老的传统打鼓击法,称之为“脚鼓”,打法独特,音响效果尤其独特。现代的瓯剧乐队常以大鼓、大锣敲击配合,喧腾火炽,华彩绚丽。
瓯剧所含声腔众多,自然使得管弦乐器曲牌庞杂浩繁。这些管弦乐器曲中相当一部分曲牌,是由古时可演唱的声乐曲种蜕化而来。
这些曲牌有的来自昆腔,原本有唱辞,后来只作乐曲演奏,如太平歌、泣颜回、洛阳令等;有的以其来源及其他声腔剧种命名;有的则是本剧中的各个声腔等。
瓯剧典型曲牌有正乱弹、反乱弹、二欢等三种。正乱弹原板其调明亮刚健;反乱弹平柔委婉;二欢节奏明朗、高亢悠远。
特别是二欢曲牌在感情上很能代表浙南人民的一种心声,它能使人们引吭高歌,尽情抒发热情奔放、激越豪迈的情感,也能引发人们宣泄自己人生命运的极度悲愁与万千感慨,使观众与演员在自然中达成心灵默契与情感共鸣。
瓯剧广场曲牌有丝竹曲和唢呐曲两种,多能伴以各种锣鼓,富有地方色彩,其中什锦头通、西皮头通、一封书为瓯剧著名的三大头通。
瓯剧的表演唱做并重,文武兼备,以做工见长。武戏吸收民间拳术和武技,紧凑、惊险。所用语言为温州官话,唯丑角用温州方言。
瓯剧的武戏最具独特风格,它吸收了民间拳术而形成打短手、手面跟头等动作,演员赤手空拳,互相搏斗,时翻时跌,动作紧凑,如打台面中的上高、脱圈、衔蛋等技巧,更是显得非常惊险。
瓯剧的三节棍、梅花棍、箭、叉等器具对于连环武技也很有特色。这些特技的表演使瓯剧的表演艺术绘声绘色,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如瓯剧剧目《神州擂》中的箭、《火焰山》中的扇、《北湖州》中的叉、《打店》中的枷等,都分外引人注目。
另外,瓯剧演员的表演也很有特色,如小生演艺中的麻雀步,旦角演艺中的寸步、跌步、三脚步,以及青衣演艺中的背尸等。
属于乱弹系统的地方戏瓯剧,文武兼备、刚柔相济,可谓是风情万种。从声腔上看,它是一种地方剧种,兼唱乱高、昆、徽、滩、时六种声腔,其非凡的包容性和综合能力,是瓯剧精彩纷呈,华美大气的基础。
瓯剧的行当表演、化妆、砌末也有其独特的风格,表演上文武一路,脸谱色彩对照强烈,将人物刻画得更加形象到位。这一切艺术特点,使它成为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来,胜利乱弹剧团改名为温州乱弹剧团。当时,社会上还有更新、红星两个民间乱弹剧团,由一些流散演员自发组织。他们平时都在庙台或一些农村集市上搭台演出。
温州乱弹不仅是一个剧种的代称,也是一种戏曲声腔的名称。为了与其他地方的乱弹戏剧分开,1959年10月,温州乱弹剧种改称“瓯剧”,温州乱弹剧团也因此更名为温州瓯剧团。从此,瓯剧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改革开放后,温州市瓯剧团组成赴荷兰演出。他们一行11人,携带《断桥》、《浮缸》、《借扇》、《双下山》等折子小戏。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进行国庆首演之后,又先后在阿波都、埃因侯温、四放伦、碎旦、乌德烈夫、嗬罗领根、鹿特丹,及荷兰王国政府机构所在地海牙等9个城市演出,共演出9场。这次首次出访西欧的瓯剧演出,历经三个国家,历访11个城市,演出10场,观众上万人次。
瓯剧的天地日渐宽广,21世纪初,瓯剧团再次前往我国台湾演出《水牢》、《酒楼杀场》等戏,受到台湾观众热烈欢迎,台湾艺术院校师生观摩后亦赞叹不已。
瓯剧团和永嘉昆剧团带两台南戏新编《杀狗记》和《张协状元》前往我国香港演出。前者由瓯剧团演出,后者由永嘉昆剧团演出,均受到了好评。
瓯剧在国内外的演出,不但使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不断焕发青春,使剧团称誉国内外,同时为推进温州本土文化的繁荣、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作出了努力,在温州戏剧史上留下辉煌的篇章。
[阅读链接]
屏 亦称“扇屏”。原为用于遮挡、装饰的实用物,通称“屏风”。一般采用木板或以木料为骨,其正面粘贴绢画,用石、陶或金属做立轴。屏条是在立轴的基础上,将竖幅形式与屏风相连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以套或组为单位的独立装式。屏分为条屏和通景屏。也有全素的屏风。
戏谚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熟语;戏谚顾名思义,是指划定在戏剧范畴内的一种熟语。戏谚的戏是指戏曲。我国戏曲种类繁多,几乎每一个剧种在它流行的范围内,大至无疆,小至一亩三分地,都有自己剧种的戏谚。
大鼓 属于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但可控制发音的强弱变化。大鼓一直成为各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因流行地域、使用对象的不同而形制也有区别。多用于报时、祭祀、宫廷仪仗、军事、宗教、器乐、舞蹈、戏曲、婚丧、节日和民间娱乐等场合中。
神州 即华夏,神州也俗称“神州大地”。中土为神州,黄帝为中央天神。黄帝以土德王,相传黄帝领治的土地称为“神州”。古时称我国为“赤县神州”。后用神州做为我国的别称。
[阅读链接]
《借扇》故事是叙述唐僧带领孙悟空、八戒、沙僧与龙马,一路长途跋涉向印度求取真经,中途来到漫天烽火的火焰山绝地。
一行人本想向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商借宝扇搧熄熊熊烈火,却遭到其子红孩儿的偷袭,其间唐僧还遭到蜘蛛精的劫持,两人都欲用他的肉炼成长生不死之药。
师徒四人历经劫难终于凭着勇气与坚强无比的毅力,化险为夷、感化顽劣,并让大地回春,重现满眼绿意与无限的生机。
温州市瓯剧团赴荷兰演出的《借扇》一剧受到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