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伯纳及其剧作《华伦夫人的职业》和《巴巴拉少校》

乔治·伯纳·肖(肖伯纳,1856—1950)是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剧作家,也是欧洲文学史上继易卜生之后的又一社会剧大师。他诞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父亲是个破落贵族,母亲是个很有才能的音乐家。他 14 岁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境困难即出来工作。先在一房地产公司任职员,20 岁时移居伦敦,开始练习写作,并到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图书资料。其间研读了《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的罪恶有了一定的认识,开始逐步接受社会主义思想。但他最终并未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是加入并成为费边社的组织者之一。费边社是英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团体,主张用渐变的方法向社会主义过渡,反对暴力革命。这造成肖伯纳思想的很大局限性。

肖伯纳的政治观点是比较复杂的,他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又受当

时欧洲流行的柏格森、叔本华等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最终是个改良主义者。他辛辣地讽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虚伪狡诈,特别是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了无情鞭笞。他同情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坚决反对英帝国主义等国家武装干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的苏联。他曾于 1931 年访问苏联, 得到列宁的高度评价。1933 年访问中国时,受到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进步作家的热烈欢迎。但他却反对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企望通过和平的手段渐进到社会主义。因此他面对动荡的社会现实,有时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和宿命论思想。他的这些思想矛盾明显地反映到他的作品中。

肖伯纳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他从 1879 年至 1893 年,创作了 5 部长

篇小说。其后的 58 年共创作了 51 个剧本。此外还写了一些有关戏剧、音乐、文学、艺术方面的评论文章。其中又以戏剧的成就最大。

肖伯纳在 19 世纪创作了 10 个剧本,分别收入 3 个戏剧集。

《不愉快的戏剧集》包括《鳏夫的房产》(1892)、《荡子》(1893)、

《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等 3 部;《快意的戏剧集》包括《武器和人》

(1894)、《康蒂妲》(1894)、《风云人物》(1895)、《难以预料》(1896) 等 4 个剧本;《为清教徒写的戏剧集》包括《魔鬼的门徒》(1897)、《布

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7)、《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1898)等 3 部。这些剧本从多方面批判了英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丑恶,塑造刻划了一批形形色色的绅士、淑女和达官贵人的形象。其中又以《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最为重要,曾久演不衰。《鳏夫的房产》主要写一个医生原来抱有同情心、正义感,责备房东不该压榨剥削贫民区住户,可当他发现自己的收入也是来自贫民区房租的时候,就心甘情愿地成为房东的同伙了。此剧形象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财富就是来源于对穷人的搜刮。

肖伯纳在 20 世纪写的剧本中,重要者有《人与超人》(1903)、《英国佬的另一个岛》(1904)、《巴巴拉少校》(1905)、《伤心之家》(1917) 和《苹果车》(1929)等。《英国佬的另一个岛》通过一英国土木工程公司老板到爱尔兰发家致富的经历,怒斥了英国殖民者对爱尔兰的政治欺骗和经济掠夺,并谴责了爱尔兰的出卖民族利益者。

肖伯纳大量的剧本中,《华伦夫人的职业》和《巴巴拉少校》是其代表作。《华伦夫人的职业》描写一个痛恨娼妓制度的女大学生薇薇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当她发现自己的母亲华伦夫人的职业就是妓院经理时,非常气愤,质骂其母亲堕落。华伦夫人无奈中倾述了自己的辛酸经历。华伦夫人出身贫微,很早就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以至不得不以出卖自己和他人的肉体为职业来养家糊口。薇薇听了母亲的讲述后,知道母亲原本并非坏人,是逼良为娼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造成了卖淫现象。此剧正是以一种似是而非的手法,大段大段的对话,讲述了一个场面颠倒、出人预料的故事,阐明了贫穷迫使华伦夫人从事妓院行当的道理。从而对资产阶级体面生活的背后所隐

藏的种种罪恶给予了尖锐地揭露批判。此剧曾遭到英国政府的禁演。但肖伯纳由于受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虽比较尖锐地揭露了社会现实,可对如何改变的回答却是软弱无力的。如薇薇听母亲讲得有道理,自己又无力改变这种罪恶,只好独善其身,埋头本职工作了。

《巴巴拉少校》描写一个大资本家、大军火商安德谢夫的女儿巴巴拉参加了宗教慈善事业,在救世军中担任少校。她与未婚夫柯森斯教授一起募捐钱物,救济穷困,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是无比高尚的事业。可当她知道救世军原来是她父亲一类的资本家出钱兴办的后,她的幻想彻底破灭了。不过她最后还是向她父亲妥协了,柯森斯也做了她父亲的助手,进而管理整个兵工厂。

《巴》剧集中反映了肖伯纳的思想矛盾。它既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其组织兴办救世军等慈善机构目的是为了缓和工人的不满情绪,又充满妥协性。如该剧最后解决矛盾的办法是由才智出众的个人(教授或小姐)按照军火商所定条件管理兵工厂,只是内部做一些调整。这是典型的费边主义思想的表现。其中还提出建设“人人发财、人人富裕、人人道德”的“百万富翁的社会主义”,又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体现。

《巴》剧成功地塑造了安德谢夫这一形象。安德谢夫一家世世代代经营军火,靠战争发了财。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生财之道,公然声称自己没有道德准则,只要谁出钱,他就将军火卖给谁,军火卖得越多他也越有利。他扬言英国政府离下开他,其宗教、议会、法律等都是为他服务的。巴巴拉称他是“混世魔王”,社会的一切无不在他们这样的资本家控制之下。作者通过他赤裸裸地撕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虚假面具,指出资产阶级政府的内外政策就是为垄断资本家服务的。艺术手法方面,安德谢夫吹嘘的越厉害,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揭露就越深刻。

肖伯纳的戏剧创作受易卜生的影响很深。他们二人的共同之处是均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揭露批判,均推崇知识分子和孤独者的反抗,均有对人民群众不够信任和人物概念化的倾向。不同处是易卜生剧本充满悲剧色彩,而肖伯纳剧本更接近于闹剧。易卜生剧本局限于提出社会问题,在揭露批判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方面没有肖伯纳那样深刻。在运用讽刺手法方面, 肖伯纳又明显地受到狄更斯的影响。如他在《巴巴拉少校》中,运用夸张又不失真实的手法讽刺描写安德谢夫,其尖锐、辛辣颇有狄更斯遗风。安德谢夫声称“战争毁灭性越大,我们越喜欢”,“我就是你们的政府。⋯⋯什么对我们有好处,你们就做什么。战争对我们有利,你们就宣布战争;战争对我们不利,你们就维持和平。”作者通过这些夸张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虚伪与侵略本性。肖伯纳也正是由于这些夸张语言的使用,才使他成为对现代英国社会的最辛辣、尖锐的讽刺者。另外,他的语言的机智、灵活,被认为是英国口语和对白的大师。

肖伯纳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他对人类文化的杰出贡献,使他获得了

1925 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