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及其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 19 世纪末期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英国南部的道塞特郡,父亲是建筑师,母亲喜好文学,对他有一定影响。他 22 岁时到伦敦学建筑,并研究文学、哲学和神学,6 年后还乡,当了几年建筑师,后来转而从事文学创作。一生基本在家乡农村度过。哈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长短篇小说、诗歌及剧本等,其中成就最高的
是被他自己命名为“性格和环境小说”的一组长篇小说。有《绿荫下》(1872)、
《远离尘嚣》(1874)、《还乡》(1878)、《卡斯特桥市长》(1886)、
《无名的裘德》(1896)以及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1891)等。这一组长篇小说写于 19 世纪后 30 年,反映了英国工业资本侵入农村后乡镇人民的悲惨命运。哈代的第一部小说《绿荫下》描述一对情侣克服种种困难终成眷属的故事,美化了农村田园生活,充满诗情画意。说明他对残存的宗法制还抱有幻想,企望到恬静的田园生活中去躲避险恶的社会现实。但在他的第二部小说《远离尘嚣》中,这种观念就有所改变。他在这部小说中描写破产的农民沦为佃户,遭遗弃的姑娘惨死贫民窟,说明他已开始面对现实。随着他的这种认识的深化,他在《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和
《德伯家的苔丝》等小说中,就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进行了无情地揭露, 对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无限同情。如《卡斯特桥市长》,描写打草工人亨察尔因酒醉拍卖了妻子女儿,后极度痛悔,于是勤劳致富,并当选为市
长,妻子女儿也重新回到他身边。但狡诈的合伙人伐尔伏雷使用阴谋手段使他破产,妻子也死去,女儿又被人领走,弄得他家破人亡,最后死于一个破草棚中。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际间的尔虞我诈。《无名的裘德》写一个有理想有才华的青年石匠裘德与两个女性的悲欢离合故事。他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求幸福的生活,干出一番成绩,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他的这些理想处处碰壁。他与并不相爱的屠户之女爱尔伯拉结婚,后遭抛弃,与真心相爱的表妹同居,后也由于孩子凶死,表妹认为是上帝惩罚而离他而去。最后穷困潦倒,还是再婚后的爱尔伯拉为他送终。裘德一生奋斗努力,但却仍然默默无闻,且最后穷困潦倒而亡,这本身也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控诉。哈代这些作品由于受他生活环境的局限和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影响,不仅生活画面不够开阔,而且还有较浓厚的宿命论色彩及悲观主义情绪,描写方面自然主义、象征主义色调也很明显,这是他小说的不足处。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哈代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它主要描写了美丽善良的穷苦姑娘苔丝短促而凄凉的一生。苔丝出身于一贫苦农民家庭,全家 9 口人靠一匹老马维持生活,后老马不幸被邮车撞死,苔丝不得不到地主亚当·伯雷家的庄园去当雇工。亚当是个满肚男盗女娼的家伙,他将苔丝污辱怀孕后又将她抛弃。可怜的苔丝在周围人的歧视和道德压力下,孩子病死后,又到牛奶场当女工,并与牧师的儿子、大学生安玑·克莱相识、相爱,直到结婚。可当新婚之夜苔丝向丈夫坦白了自己的一切后,安玑却由于不能原谅苔丝的失身而离开了她。苔丝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忍辱负重又到一家农场干繁重的体力劳动,并苦苦地等待着丈夫的归来。可此时卑劣的亚当乘苔丝父亡母病全家人沦落街头的危难之机,又来纠缠苔丝,苔丝也在绝望中再次接受亚当保护,答应与他同居。然而,恰在此时安玑也从巴西匆匆赶回。苔丝悔恨交加,刺死亚当,与安玑躲进森林里过了 5 天幸福的生活,然后被判刑处死。小说就是描写了苔丝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过上幸福生活,但在当时社会情况下接二连三遭到打击,最后以悲剧结束。
小说通过苔丝一生的悲惨遭遇,真实地反映了英国工业资本侵入农村后,小农经济的崩溃和个体劳动者的贫困化,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法律、道德、宗教和婚姻制度。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以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在农村普遍推行,新式农业机械开始广泛使用,雇工剥削代替了劳役地租。小说中克里克老板的大牛奶场和葛露卑的农场,就是这种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苔丝及其伙伴就是农村的雇佣劳动者。她一生几度易主的辛酸经历,就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血泪控诉。苔丝经济上遭受农业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不能养家糊口,另外生理心理方面也受到严重摧残。亚当这个唯利是图、道德败坏的新兴资产阶级代表对苔丝先奸后弃,给苔丝生理造成严重伤害,而安玑这个巧于伪装实际自私自利的自由资产阶级代表对苔丝的抛弃,则更主要的是对苔丝心理精神方面的摧残。虽然作者从
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出发,对安玑有所美化,如写他厌恶城市资产阶级文明,愿到农村与农民一起,并真心爱着苔丝等,但哈代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他还是比较深刻地揭露了安玑虚伪、自私、冷酷的本性。安玑到农村来是为了学习农牧技术,以便将来管理自己的羊群、牛群,他爱苔丝一方面是为了苔丝的美貌,更主要的还是看中苔丝的勤劳能干,将来可作自己管家, 所以一旦当苔丝向他吐露了自己曾经失身的事实时,他就认为有碍自己的前途,就毫不犹豫地离开苔丝,给苔丝以致命的一击。后来苔丝走上杀人的道路,和安玑的抛弃是有重要关系的。苔丝毅然杀死亚当,可以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的最后反抗。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苔丝这一贫苦妇女形象,并寄予了作者深深的同情。苔丝纯朴善良、美丽勤劳,但在阶级压迫下极富反抗精神。她不管碰到多大困难,从不低头,她在生活重压下,积极奋斗,从不自暴自弃;她对安玑的爱出于真心,而不是觊觎其地位财产;她起初一心信仰上帝,但在生活磨难中体会到其虚妄后就脱离与教会的关系;她遭到亚当强暴后,一直怀恨在心,最后终于刺死了这个恶棍。作者在这些描写中不仅赞扬了苔丝的可贵品质,而且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力揭露与否定。作者还特意以“一个纯洁的女人”作小说的副标题,并把绞死苔丝的八角楼说成是“全城美景中的唯一污点”,但作者又把苔丝的悲剧说成是不可抗拒的命运在作崇,这又体现了作者悲观主义和宿命论思想的局限性。他的其它几部小说也流露了这种思想倾向。
《德伯家的苔丝》的艺术成就还表现在作者善于通过优美的景物描写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以及通过偶然事情的巧妙组合来增强小说的生动性。如苔丝赶车劳累,让邮车撞死老马,迫使她出外打工;苔丝婚前写信告诉安玑自己的失身,而信却未让安玑看到,造成新婚之际安玑的离开;苔丝偶遇亚当在传经布道,导致亚当对她的纠缠等等,偶然性中有必然性,使故事情节既紧凑又高潮迭起,体现了作者长于谋篇布局和展开故事情节的高超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