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及其短篇小说《变色龙》、《套中人》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 19 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潮流最后的伟大代表之一。他以短篇小说创作为主,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短篇小说艺术巨匠之称。另外,他还是一位戏剧改革家,在戏剧创作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契诃夫出生于罗斯托夫省大冈罗格市一小市民家庭,少年生活较贫困, 曾依靠做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 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翌年开始文学创

作。他早期的作品大多为幽默故事,其内容有揭露专横暴虐的权贵及其爪牙方面的篇什,也有抨击庸俗市侩习气的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某些特点。如《小公务员之死》(1883)、《胖子与瘦子》(1883)、《苦恼》

(1886)、《万卡》(1886)等,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以及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与庸俗猥琐。《变色龙》和《普里希别耶夫中士》(1885) 则鞭挞了专制暴政的奴才们的专横跋扈、暴戾乖张的丑恶嘴脸,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黑暗时代的某些特征。这一时期,契诃夫对社会黑暗的根源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探索之余表现了深深的忧虑苦恼,但他对前途还是充满信心。如中篇小说《草原》(1888)表达了生活必须彻底改变,人民必须主宰俄罗斯的观点。《草原》标志着契诃夫创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是其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

19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中期,契诃夫进一步对社会进行了探索。他

主动深入社会,接近人民,曾于 1890 年到政治犯流放地库页岛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考察中亲眼目睹了政治犯的悲惨遭遇及其斗争精神,以及沙皇专制制度的残暴。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回来后,他创作了不少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挂在脖子上的安娜》(1895)等。《第六病室》描写一座小城医院里发生的悲惨故事。医生拉京是个温文尔雅的人,他虔信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哲学,在他主持院务的 20 多年时间里,他面对医院里的恶劣环境,采取了消极态度,使医院变成一个毫无人道的监牢。最后拉京也由于同情一个主张用斗争来争取自由的所谓精神病人格罗莫夫,引起专制邪恶势力的注意,在格罗莫夫被关入第六病室后,他自己也被关入第六病室,并被折磨致死。这篇小说就是通过对第六病室黑暗生活及拉京毁灭的描写,猛烈地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野蛮、残暴、腐败、黑暗,批判了托尔斯泰主义“勿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 的错误观念,客观上起了唤醒人民的作用。

19 世纪 90 年代末至 20 世纪初,契诃夫在俄国革命运动高涨形势的影响下,思想和创作更有了积极转变。1900 年他当选为科学院文学部名誉院士, 但不久由于抗议沙皇取消高尔基的名誉院士资格而放弃此头衔,并与高尔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时的作品有《带阁楼的房子》(1896)、《套中人》

(1898)、《醋栗》(1898)、《在峡谷里》(1900)、《新娘》(1903) 等。这些作品一扫以前的忧郁沉闷情调,充满欢乐自信气氛。如《新娘》相信旧制度一定要灭亡,新“生活早晚会来”!“到那时候,这里就会有金碧辉煌的大厦,美妙的花园,奇异的喷泉,卓越的人”。

契诃夫还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和戏剧革新者,其重要剧作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7)、《三姊妹》

(1901)、《樱桃园》(1903)等,这些剧作曲折反映了俄国 1905 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与追求,艺术方面注重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揭示人物的情绪变化,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其代表作《樱桃园》充

满乐观情绪,反映了俄国新派实业家企业主如何取代俄国古老贵族地主的历史变迁,同时也表现了平民知识分子对旧生活的否定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契诃夫于 1897 年因肺病到雅尔达休养。1904 年出国求医,同年 7 月 15

日在德国疗养地巴登维勒尔逝世,年仅 44 岁。

契诃夫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他一生创作了 700 多个短篇小说。其中最能代表他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的是《变色龙》和《套中人》。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富有特色的一部优秀作品。它主要描写巡官奥楚蔑洛夫审理狗咬人案件的过程。一个首饰匠赫留金的手被一只小狗咬了一口,惊动了警官奥楚蔑洛夫来断案。开头奥楚蔑洛夫对受害者表示同情,声言要把这条疯狗处死,并查明狗的主人,其威风高傲不可一世。但当人群中有人说是将军家狗的时候,他马上浑身燥热,来了个 180 度的大转变,反而斥责起赫留金来。继而又有人说可能不是将军家的狗,将军家全是大猎狗时,奥楚蔑洛夫经过再三询问认为确实可信时,又变回了原来的观点。但这次奥楚蔑洛夫表现的就老练狡猾了,他一方面安抚赫留金,另方面说将军家不会有这样的“下流胚子”。这是他的第二次“变色”。第三次“变色”是由一个巡警说他在将军家看到过这样的狗引起的。奥楚蔑洛夫一听又吓得像得了虐疾似的,马上命令把狗送到将军家,并大骂赫留金是“猪猡”、“混蛋”。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将军家的厨师来刚说此狗不是将军家的,奥楚蔑洛夫就迫不及待地命令将狗处死。当厨师又说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马上又毫不迟疑地赦免了狗的“死刑”,并赞扬此狗聪明伶俐,将其送了回去。而赫留金不但没有得到赔偿金,反而遭受了一通侮辱。

《变色龙》就是通过奥楚蔑洛夫在断案过程中的五次“变色”,把一个媚上欺下、随风转舵的沙皇专制制度的走狗爪牙的丑恶形象,纤细无遗地刻划了出来。同时,这一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力。奥楚蔑洛夫作为沙皇当局的警犬,既有暴戾乘张、欺压百姓的一面,又有趋炎附势、奴颜卑膝的一面。但本质的一点就是一条走狗。所以,作者刻划这一艺术形象,有力地批判了沙皇的专制制度及其豢养的走狗,同时对社会上见风使舵、变节背叛、迎合权势的社会风气也进行了有力地嘲讽。

《套中人》是契诃夫后期创作的代表作。它塑造了古希腊语教员别里科夫这一典型形象。别里科夫极端保守顽固,害怕并仇视一切新生事物,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他整天把自己装在一个“套”子里,对任何有革新举动的事情都大感震惊,如对别人骑自行车都认为不可饶恕、有失体统, 最后终于在惶惶不可终日中得病死去。作者在 19 世纪 90 年代末俄国处于黎明前黑暗时创作这部小说,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一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实际是把批判矛头指向了封建专制的社会制度。别里科夫生活在阴暗窒闷、僵死恶浊、因循守旧这样一个环境里,造成了他的特殊性格,反过来他这类人又为虎作伥,强化了这种政治环境。作者在此作品中发出了“不能再照这样

生活下去”的呼声,提出别里科夫这样的人死了,可这样的环境还存在,号召人们要为社会人类的进步改变这种局面。这正是该小说的精华所在。

契诃夫短篇小说创作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极高成就。高尔基于 1898 年写给契诃夫的一封信中就盛赞他“在俄国文学中还没有一个可以与您媲美的短篇小说家”。美国评论家弗朗西斯·纽曼也认为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在艺术上达到了“绝顶完美的地步”。综观其成就有如下几点:一、作者善于通过平凡小事来揭示重大社会问题,从而显示了作者深入挖掘生活和进行高度艺术概括的能力。二、作者塑造了一批具有契诃夫特殊情调的人物形象。如“变色尤”、“套中人”中的人物形象,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人人皆知的典型。三、在创作手法方面,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形成了自己的特殊风格。他的短篇小说多为讽刺小说,其新颖活泼、短小精悍、含蓄简练、富于哲理,以及情节发展的出于预料又在情理之中等,具有强烈深沉的艺术魅力。四、语言运用方面词汇丰富、比喻生动、富有节奏感。托尔斯泰称契诃夫是散文中的普希金,就是指他的语言的凝炼和富于音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