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其政府对外侵略扩张, 如发动对南非的布尔战争,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等,对内残酷镇压革命力量,加紧剥削劳动人民,增加赋税,国内经济危机,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发生了多次规模浩大的罢工运动。社会主义思想也有广泛传播。表现在文学方面,涌现出了多种文学流派。如批判现实主义、唯美主义、沙文主义文学等。这一时期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承前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的优良传统,继续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黑暗腐朽给予揭露。唯美主义文学是在法国唯美派的影响下,企图用艺术的“美”来抵销资本主义制度下所产生的丑恶现象,或排遣苦闷悲观情绪,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沙文主义文学是为了迎合英国统治阶级推行殖民政策而产生的,其内容多鼓吹好战的沙文主义,美化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宣传冒险、犯罪等。

这一时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有梅瑞狄斯(1828 — 1909)、哈代(1840—1928)、高尔斯华绥(1867—1933)、威尔斯(1866

—1942)、肖伯纳(1856—1950)、哈克奈斯和莫里斯等。他们有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道德、文化等进行了批判,有的还反映了工人阶级的生活, 有的宣传阶级调和、否定阶级斗争,有的还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号召起来与资产阶级斗争。梅瑞狄斯早期属于“前拉斐尔派”,他的小说如《利己主义者》(1879)刻画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者形象,揭发了资产阶级、贵族的自私自利,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一定批判,但他的思想仍属启蒙范畴。高尔斯华绥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他的作品充满批判现实的风格,但也流露了明显的调和主义思想。他的由三部曲组成的长篇巨著《福尔赛世家》(1906—1921),以福尔赛家族为经,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由盛到衰的过程。其中第一部《有产者》(1906)成功地塑造了资产者索米斯·福尔赛这一人物形象。描写索米斯整个灵魂浸透着铜臭,他可以把任何东西, 甚至自己的妻子都看成是私有财产,对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进行了辛辣而深刻的批判。但在其第二部《骑虎》(1920)和第三部《出租》(1921)中, 这种批判锋芒却大大削弱了。把索米斯描写成一个已经克服了占有欲,变成一个“完美无缺”的资产者,表现了作者调和阶级矛盾、否定阶级斗争的思想倾向。

这一时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哈克奈斯、莫里斯、哈代、肖伯纳比较优秀。玛格丽特·哈克奈斯生于 19 世纪 50 年代末,他的小说《城市姑娘》(1888)以缝纫女工耐丽被资产者阿瑟·格兰特诱骗遭弃的悲惨故事, 揭露了资产者的虚伪与道德沦丧,对受苦的工人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威廉·莫里斯生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他的早期作品受“前拉斐尔派”的影响, 虽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但却企图从资产阶级以前的文学艺术中寻找美好理想,所以有不少取材于古代和中古的故事。随着 19 世纪 80 年代马克思主义

也在英国广泛流传,莫里斯于 1884 年与马克思的女儿艾莲诺娜·马克思·埃维林组织了“社会主义同盟”。1887 年,他还参加了伦敦工人示威游行,目睹了政府对工人的血腥镇压,使他认识到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英国人民要想争取美好的未来,只有起来斗争。此时他的诗集《社会主义歌集》(1883—1886)号召受奴役的人们与其受压而生,不如起来斗争。其中《工人进行曲》中写道:“听吧/雷声隆隆/看啊/阳光下/大地上/ 出现了愤恨/希望和奇迹/人民的队伍在前进。”对前途充满信心。长诗《向希望前进的人们》热情地歌颂了巴黎公社的英勇斗争。莫里斯写有两部幻想

小说。《梦见约翰·保尔》(1888)描写作者梦见 1381 年英国农民起义的

领袖之一约翰·保尔与他交谈,向他叙述 1381 年后英国历史的发展演变, 预言人民力量一定会在斗争中发展壮大,最终消灭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乌有乡消息》(1890)预言 200 年后英国将发生变化,那时会实现没有人剥削人的共产主义社会,虽然统治阶级还要进行反抗,但最终人民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莫里斯这两部小说采用了英国文学中乌托邦小说的形式,批评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主张,肯定暴力革命,但没有肯定无产阶级政党在其间的作用,他的共产主义也具有乌托邦性质。莫里斯小说不但具有批判现实的内容,而且还具有无产阶级文学的某些特质。另外,还有罗伯特·特莱斯尔(1869?—1911),他的《穿破裤子的慈善家》描写了一群建筑工人的遭遇。其中重点刻画了觉悟了的英国工人欧文的形象。作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性,要求改变工人受剥削压榨的社会现实,摧毁剥削制度。其对英国社会的反映是真实而深刻的,对现实的揭露和批判超过了同时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唯美主义代表作家有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等人。王尔德在法国唯美主义文学影响下,创作了大量童话、小说、戏剧和论文等唯美主义作品。他早期创作的著名童话故事《快乐王子集》(1888),虽然谴责残暴的当权者,同情被压迫的劳动人民,并歌颂他们的善良纯朴,但已流露出了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如其中的名篇《快乐王子》,描写某城市中心矗立着一快乐王子的塑像,它同情受苦的穷人,让一只燕子取下它身上的金银珠宝赈济他们。后燕子由于躭误了归期而被冻死,塑像也由于失去光泽而被拆毁。此篇虽然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但也可看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快乐王子的塑像由于失去了“美”,所以人们就把它拆毁了。王尔德认为美是永恒的,快乐王子在上帝的天堂将会永存。

王尔德的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1891)是反映他唯美主义思想的代表作。它描写年青貌美的道林·格雷,希望自己青春永驻,画了一幅自画像,但当他恣意作乐为非做歹时,自画像就变丑;当他向自画像猛刺一刀,自画像复原,而他却死去了。作者通过这荒诞不稽的情节,宣扬了艺术至上的唯美主义观念。即只有抛弃任何功利目的,全身心投入艺术,迫求“美”,才能创作出真正“美”的艺术作品,另外,王尔德的剧本《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1892)、《理想的丈夫》(1895)、《名叫埃耐斯特的重要性》(1895)等,虽对上流社会的虚伪奸诈作了某些批评,但却通过一些玩世不恭、俏皮颓废的人物形象,宣扬了享乐主义。

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思想,还用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 加以解说。如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心灵》(1891)一文里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艺术家为生计考虑是不能从事艺术创作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艺术家不为任何功利目的服务,艺术才能得以繁荣。显然,他这里又把政治与艺术两者对立起来,仍然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他的这种

思想对欧洲唯美主义作家影响很大,甚至对其后的一些现代派作家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随着这一时期英国对外侵略扩张的盛行,为其服务的文学作品也应运而生。其中代表人物有罗德雅德·吉卜林(1865—1933)等人。吉卜林当过新闻记者和报纸编辑,创作了不少诗歌和长短篇小说。他的诗歌集《兵营谣曲》

(1892),采用英国民歌谣曲写成,歌颂英国的殖民政策,把侵略者说成是为国争光的英雄。《白种人的负担》(1899)、《教训》(1899—1902)、

《新生》(1914—1918)等诗,针对英国的侵略受挫,利益受损,煽动沙文主义情绪,鼓动英国人要为其侵略战争做出牺牲。他的童话体小说《森林之书》(1894),亦采用较隐晦的形式宣扬他的殖民主义主张。小说描写一个印度森林中“狼孩”的故事。“狼孩”由母狼养大,为了生存和野兽竞争, 暗示人类也和动物界一样,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企图将动物界的法则适用于人类,为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张目。他的另一部小说《勇敢的船长》

(1897),把一个经海上风浪考验、由纨绔子弟变为勇敢青年的人物,描写成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理想接班人,赤裸裸地暴露了他的大国沙文主义思想。但他的这些小说语言流畅,人物和场面描写得很生动。如《森林之书》中对狼、虎、猴等各种动物描写十分切合动物习性,《勇敢的船长》等人物描写也很活泼生动。这样更为他宣扬大国沙文主义帮了忙,所以也更应引起人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