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前期文学史

一、概述

世界现代前期主要是指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期这一历史时期。具体

时间为 1870 年至 1918 年。

这一时期是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在世界发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欧洲地区,在先后爆发了如法国 1830 年的“七月革命”和

英国 1832 年的“议会改革”等一系列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于 1871 年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巴黎公社无产阶级革命,使欧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 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亦即本书所要论述的这一历史时期,欧洲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德、俄等国,其工业生产愈来愈集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这些国家为了争夺国际市场,执行了一套侵略扩张、剥削压榨殖民地人民的政策,引起了被压迫人民或民族的反抗,同时也加深了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无产阶级则以资本主义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开创者的姿态,继巴黎公社革命之后,在八九十年代又掀起了更加声势浩大的革命浪潮。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相继成立。但工人阶级内部随着阶级斗争的不断深化,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思潮,1889 年成立的第二国际,随着恩格斯的去世,领导权落入修正主义者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不得不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转移到俄国。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1917 年终于爆发了开辟人类新纪元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这一时期的欧洲,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在哲学思想方面出现了各种资产阶级哲学思潮和与之对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国的泰纳(1828—1893)继承了实证主义哲学,用科学实验方法解释社会现象,把社会罪恶说成是由于种族、环境造成,从而否定了社会现象和精神活动的阶级内容。泰纳的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在 19 世纪晚期,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化思潮产生过重要影响。法国的柏格森(1859—1941)是直觉主义哲学的代表,他反对泰纳的决定论, 强调人的主观认识作用,认为只有通过非理性、非科学的直觉——不可言传的内心体验才能认识事物的实质,“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这是一种反理性、反科学的神秘主义。奥地利的弗洛伊德(1856— 1939)的心理学,更把人的意识和一切社会活动,都看成是“潜意识”,特别是“性的本能”冲动的产物,文艺创作和一切精神活动也只是受潜意识支配的本能欲望的表现。另外还有德国尼采(1844—1900)的超人哲学和叔本华(1788—1860)的悲观主义哲学在这一时期也影响很大。尼采鼓吹意志的力量,蔑视劳动群众的作用,宣扬极端个人主义,认为弱肉强食是一切生物的本性,他的思想被后来的法西斯主义所利用和吸收,他本人也被法西斯主义者尊为思想先驱。叔本华否认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规律,以“唯意志论”助

长了 19 世纪末的悲观主义思潮,后来也为法西斯主义者所利用。而与之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号召无产阶级推翻剥削制度,建立自己的政权,进而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共产主义社会。

在这些资产阶级哲学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下,这一时期欧洲文学流派亦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批判现实主义,另外还先后出现了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及公开为帝国主义侵略作辩护的文学。同时,在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崭新的无产阶级文学也蓬勃发展起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 19 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① 。它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仅对欧洲而且对世界文学都发生了重大影响,就是直至今天仍有巨大的认识价值。

欧洲 19 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的“摹仿说”及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时期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以“真实地摹写现实”②和让文学成为“生活的教科书”③的唯物主义创作原则。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不回避现实矛盾和醉心远古题材,而是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无情批判统治阶级的丑恶灵魂;不满足于表现一个家庭或一个社会侧面,而是力求广泛地表现充满复杂矛盾的整个社会和时代;不醉心于伟大人物或非凡人物的业绩,而是满怀激情地描写普通人的生活遭遇,比较广阔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具有相当的深度。马克思称赞这些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说:“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①。在艺术手法方面强调艺术的真实性,要求艺术按照生活本身的面貌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而不像浪漫主义那样,强调生活的理想、奇特、不平凡性。“忠实地再现现实生活”几乎是所有现实主义作家共同的创作原则。在人物塑造方面自觉地强调塑造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典型人物,并且把典型人物放在环绕他们的典型环境中进行刻画,即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另外,在景物描写、肖像刻画、心理分析、情节结构、人物语言、讽刺艺术、对比手法等方面,也都达到了此前艺术表现没有达到的顶峰。不过,由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大都站在既反对大资产阶级又不甚了解无产阶级的中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且以资产阶级人性论, 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作为批判的思想武器,因而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局限

① 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论文学》第 335—336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年版。

② 别林斯基:《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见满涛译:《别林斯基选集》第 2 卷第 416 页,时代出版社,

1953 年版。

③ 车尔尼雪夫斯基著、周扬译:《生活与美学》,第 107 页,人民出版社,1957 年版。

① 马克思:《英国资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0 卷第 686 页,人民出版社,1962 年版。

性。如他们在深入揭露社会弊端时,又大力宣扬阶级调和、人性向善、博爱忍让等社会主张,既不满社会现状,又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这就使他们不可能在黑暗的现实中找到光明的出路。他们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否定的形象, 但没有肯定的答案。苦于没有结论的探索,使许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作品不同程度地杂有宿命论和悲观主义的色彩。即使在艺术描写上,他们也常在描写典型环境时,只强调环境对人们的机械直观影响,看不到人物对环境的能动改造作用;在描写人物性格时,则常立足“善”与“恶”的斗争或“人性”与“兽性”的对比,不能真正剖析其历史阶级根源。因此,我们在充分肯定它的重要贡献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

欧洲 19 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由于各国历史情况的不同,大致以 1871 年的巴黎公社革命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前段主要在法、英等西欧工业进步国家比较兴旺繁荣,后段虽然在法、英等国出现衰落状态,但却在俄国、挪威、意大利等东欧、北欧、中南欧国家取得了很大发展。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司汤达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被称为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宣言书,他的长篇小说《红与黑》被看作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巴尔扎克由 96 部小说组成的《人间喜剧》、梅里美的中短篇小说如《嘉尔曼》(1845)、大仲马与小仲马的社会小说《基度山伯爵》

(1844—1845)和《茶花女》(1848),以及 40 年代雨果和福楼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兼有的《悲惨世界》与《包法利夫人》等,把批判现实主义推向繁荣阶段。在法国的影响下,英国也很快掀起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运动。杰出作家作品有狄更斯和盖斯凯尔夫人及其《艰难时世》与《玛丽·巴顿》,以及爱米莉·勃朗特与夏洛蒂·勃朗特及其《呼啸山庄》和《简爱》。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及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尖刻、激烈,具有较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此时期德国、匈牙利和丹麦也出现了现实主义文学。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期这一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后期阶段,正是本书所要论述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虽然总体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欧洲呈衰落状态,作品的批判力量普遍比前期减弱,但仍然是其文学的主流,影响最大,并且在一些地区还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在西欧的法国,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左拉和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有较突出的成就。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篇小说《羊脂球》、长篇小说《漂亮的朋友》,左拉的长篇小说《萌芽》等,对第二帝国统治下的社会罪恶进行了揭露,左拉还大胆地反映了极端尖锐的劳资矛盾。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对帝国主义时代反动势力的猖獗和精神文化的堕落大加抨击。在英国,哈代、伏尼契的长篇小说,肖伯纳的剧作取得了较突出的成就。哈代的《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等,对英国工业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后农民的流离破产和社会的黑暗残暴,进行了深入描绘与揭露。肖伯纳的《鳏夫的房产》、《巴巴拉少校》等剧作,揭露了资产者的虚伪寄生和垄断资本家的凶恶残暴。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批判现实主义

文学这一时期才繁荣起来,出现了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等作家。但是由于这些作家不了解或惧怕无产阶级革命,并受到唯心主义哲学、自然主义和颓废文学等多方面的影响,使他们的作品虽然揭露批判社会黑暗面,但不能正确地揭示社会矛盾,流露出悲观失望情绪。

在中欧、东南欧和巴尔干半岛各国,随着反封建和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运动的新高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也形成和发展起来,特别是波兰、捷克、匈牙利及保加利亚等国。在西班牙也出现了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作品。培尼托·贝雷斯·加尔多斯(1843—1920)的《民族演义》

(1873—1912)共有 46 部之多,全书以 19 世纪西班牙资产阶级五次革命为

背景,从 1805 年西班牙人民反抗拿破仑入侵开始,到 1875 年资产阶级政府

垮台,封建势力复辟为止,展示了 19 世纪西班牙社会的广阔画面。维森托·布拉斯科·伊巴涅斯(1867—1928)的《茅屋》(1898)突出地表现了在封建地主压迫下,西班牙农民的悲惨命运。伊巴涅斯的《启示录四骑士》(1916) 谴责帝国主义战争,暴露德意志军国主义的狰狞面目,在欧美很受欢迎。

这一时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北欧和俄国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北欧的挪威,出现了伟大的戏剧家易卜生。易卜生创作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剧”, 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道德、法律、妇女等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判,对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同时比较生动地描绘出了挪威中小资产者的心理面貌,对当时欧洲的戏剧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1863—1869)和《安娜·卡列尼娜》(1873

—1877)等作品,代表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托尔斯泰继承了西欧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并有新的创造和发展。他的作品,尤其是后期作品,社会画面开阔,生活内容丰富,对当时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教会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反映了 1861 年至 1904 年俄国解放运动的历史特点及威力与局限,表达了农民群众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思想情绪。但他又是个充满矛盾的作家,他的博爱思想和宗教观念是他作品的突出特点。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杰出代表。他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套中人》等对社会丑恶现实的讽刺与揭露具有一定深度,但他的忧郁与伤感,正反映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前夕这一代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徬徨。所以,只有无产阶级革命作家高尔基的出现才把俄国文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这一时期,欧洲自然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文学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出现, 使欧洲文坛丰富多彩中又显光怪陆离。自然主义文学最早产生于 19 世纪 60 年代的法国,并很快传遍欧美。其中法国作家左拉是自然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在《实验小说论》、《自然主义小说家》等论著中,倡导小说家应像医学家或生物学家那样把人和社会当作病例或生物来解剖与实验,以找出遗传因素在不同环境和时代中的表现。根据这种理论写成的作品,总是着重对生活琐事、变态心理和反常事例本身的详细描写,缺乏对社会的艺术概括,

以至模糊歪曲事物的本象,把读者引向悲观消极。但左拉的大量作品并不完全符合他的理论,有的如《萌芽》、《金钱》等基本上是现实主义著作。较典型的自然主义作品有法国作家爱得蒙·龚古尔(1822—1896)弟兄的中篇小说《翟米尼·拉赛特》(1865)、瑞典作家斯特林堡(1849—1912)的剧作《朱丽小姐》(1888)、英国作家毛姆(1874—1965)的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897)等。自然主义对当时欧洲文坛影响较大,法国的莫泊桑、挪威的易卜生、德国的霍普特曼等人也程度不同地受到其影响。80 年代末, 在德国还产生了以史拉夫和霍尔茨为代表的“彻底的自然主义”文学运动。前苏联十月革命后,自然主义文学走向衰落。唯美主义文学也最早产生于 60 年代的法国,并很快得到英、法、德等国一些作家的响应。他们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反对文学的思想性和倾向性,一味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代表作家有英国的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但丁·迦百利·罗塞蒂(1828—1882)、法国的泰奥菲勒·戈蒂耶(1811—1872)等人。象征主义文学也同样最早出现于四、五十年代的法国,且很快传遍欧美,形成一种跨世纪的文学流派。象征主义文学以主观世界来象征客观世界,主张以一种隐晦的、谜语式的诗歌语言来感知超现实的理想世界。它抛弃了对世界的理性认识,反对如实描写客观世界,反对作家明确表现自己思想,要求作家逃遁到奥秘的个人内心世界中去。如法国作家梅里美(1842—1889)、魏尔兰(1844—1896)和兰波(1854—1891),在自己的诗作和论文中,把诗歌表现为梦幻、神秘的世界,认为“诗是一种神秘”,只有“叫读者走进梦幻世界,这才是诗的真义”。另外,这一时期有些作家还为强权政治服务。如法国的巴莱斯、德国的李林克隆,从狭隘的民族主义出发,歌颂强权,宣扬军国主义和沙文主义。英国的吉卜林还把推行殖民主义政策说成是白种人的“神圣义务”等。

这一时期,欧洲无产阶级文学也获得了重大成就。19 世纪七、八十年代所产生的巴黎公社文学,反映了法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与斗争精神。巴黎公社文学包括公社参加者在公社诞生前后 20 年间所写的大量诗歌、小说和散文,它是无产阶级文学发展的新阶段。其中欧仁·鲍狄埃(1816—1887) 是其杰出代表。鲍狄埃出生于工人阶级家庭,他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和公社文学精华的基础上创作的《国际歌》传遍全世界。《国际歌》以坚定不移和高瞻远瞩的革命气概,在揭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根本对立、指出一切阶级调和都是虚妄幻想和劳动人民全靠自己救自己的基础上,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用武力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创建国际共产主义的新世界。《国际歌》以其革命的思想内容和杰出的艺术水平,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将来,都将教育和鼓舞着革命人民,并永远载入革命史册。公社文学重要者还有小说家列昂·克拉代尔(1835—1892)及其《独眼》、《雅克·拉塔斯》等;茹尔·瓦莱斯(1832—1885)及其自传体小说《雅克·文特拉》三部曲等。无产阶级文学在其它国家也取得了较大成就。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无产阶

级革命的中心转移到俄国后,在俄国出现了以高尔基、绥拉菲莫维支(1863

—1949)、别德内依(1883—1945)为代表的俄国无产阶级文学。高尔基的

《海燕》用象征手法,以暴风雨象征革命,以大海、波浪象征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以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以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的资产阶级自由派,以海燕象征革命者,反映了波澜壮阔、气势浩大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图景。他的《母亲》(1906)则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它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从此以后,无产阶级文学以其社会描写的空前深度和广度正式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并逐渐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世界现代前期的亚非国家,除日本外普遍遭到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与奴役。日本自 1868 年“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其它大多数的亚非国家还处于封建社会或殖民地与半殖民地时期。如随着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等国在 16 世纪至 19 世纪初分别沦为西班牙、荷兰、英国的殖民地后,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越南、朝鲜也先后沦为法国和日本的殖民地,19 世纪的 30 到 50 年代,伊朗、埃及和中国等国也沦为半殖民地。这样,就使这些国家本来在其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受到挫折或被迫中断,社会发展受到阻滞,人民遭受欺凌。面对此情,这些国家中逐渐形成的民族资产阶级曾进行过一些改革,但由于其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所领导的改良主义运动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如中国、印度、土耳其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菲律宾的资产阶级革命等。而这些国家的封建统治者则对西方侵略势力从妥协投降发展到与他们相互勾结来共同镇压本国人民。但人民是不会屈服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与斗争。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随着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以及帝国主义者对亚非地区的重新瓜分和对人民剥削的加重,亚洲各国人民继承过去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斗争的光荣传统,进一步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抗斗争。其中重要者如越南安世农民的反法起义(1887—1913)、朝鲜甲午农民战争(1894—1895)、中国义和团运动(1900—1901)、印度人民运动(1905

—1908)等等,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与此同时,非洲地区的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的人民群众,也都英勇地展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可以说,亚非各国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这个地区的人民不断反对殖民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过程。这一斗争对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这一时期亚非国家的文学在继承其传统的基础上,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地区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生活与斗争,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首先,表现亚非人民反帝反封建反殖民统治的斗争生活是其重要主题。其次,在文化启蒙思想运动推动下,许多国家和地区如阿拉伯、伊朗、中国、印度、日本、朝鲜,出现了一批忧国忧民的文学家和具有启蒙思想的作家。另外,明显受到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为

了达到借鉴和推动本民族文学发展的目的,许多国家出现了不少翻译介绍与研究西方文学的学者与著作,从而推动了本国文学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堪称世界一流的作家与作品。

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坛,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反帝反封建思想,要求社会改革进步的资产阶级作家。如号称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黄遵宪的大批诗歌,描写了一系列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的一些诗歌还描写新事物、新文化,要求社会进步。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作家, 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以大量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诗歌散文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及改良运动,曾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起了积极作用。严复是个受西方政治文化影响较深的作家,他猛烈攻击君主制度,提倡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其作品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特别是他以谨严的古文翻译西方的社会科学著作, 形成别具一格的散文,对传播新思想和东西文化的交流产生了积极作用。另外,章炳麟、秋瑾等资产阶级革命作家及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战斗性与鼓动性,对推动反帝反封建斗争起了促进作用。

这一时期的日本文学,由于其已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所以与其它国家多有不同,其文坛派别众多,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以及自然主义等流派都有,进步的、民主的文学在反封建、反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得到了发展。二叶亭四迷的长篇小说《浮云》是一部现实主义著作, 批判了日本官僚社会的腐朽、卖国求荣知识分子的卑鄙无耻以及小市民贪财附势的庸俗心理,反映了民权运动后知识分子的苦闷迷惘。森鸥外的小说《舞姬》又为日本近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开拓了道路。岛琦藤村是此时期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破戒》、《春》、《家》等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有力地批判了日本近代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残余思想, 提出了人权解放的民主要求,是维新思想的反映。特别是此时日本文坛上异峰突起的夏目漱石,他的《我是猫》等作品,以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文笔揭露了明治社会的丑恶,与自然主义倾向现实主义的作品,汇成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潮流,推动了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发展。

此时期的印度文学,随着其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出现了一大批成熟的作家及其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散文、戏剧与非宗教性的诗歌。他们认识到殖民主义对印度社会的重大危害,要求文学为民族解放事业服务。般金的历史小说在某个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加以艺术虚构与夸张,并与现实斗争紧密结合,表现出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精神和渴望民族独立的思想感情。弟那般豆的戏剧同情劳动人民疾苦,反对剥削压迫,对印度戏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闻名于世的诗人泰戈尔,创作了大批反对殖民统治, 要求国家独立强大的小说与诗歌。他的诗集《吉檀迦利》(1913)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使他产生世界级的影响。

此时期的阿拉伯、伊朗及东南亚诸国的文学也在反对殖民统治与文化改

良的影响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 世纪下半叶,在阿拉伯诸国掀起了文艺复兴和文化启蒙运动,并与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结合在了一起。使其作品民族意识空前加强,但也不排斥西方文化的影响。埃及著名爱国诗人迈哈穆德·萨米·巴鲁迪是此时阿拉伯诗歌复兴运动的急先锋。他的诗歌强烈地表现了对外国统治者的愤恨和对祖国命运的忧伤,给阿拉伯诗歌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诵。黎巴嫩诗人易卜拉欣·雅齐吉、叙利亚作家艾迪卜·伊斯哈格等人的作品也具有这一特点。另外,辽出现了一批教育家和翻译家如埃及的塔哈塔威、黎巴嫩的苏莱曼·布斯塔尼等人,给阿拉伯文坛带来了新的思想气息。伊朗在这一时期曾发生了改良主义运动和立宪运动,在文学方面也进行了一场革命。阿洪德扎德最先提出文学要改革,他认为过去的东西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创作适合人民口味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著名诗人巴哈尔积极参加立宪运动,他的诗作揭露批判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罪恶,号召人民起来拯救祖国。德胡达是立宪运动刊物《天使号角》的主要撰稿人,他的清新活泼、尖锐泼辣的文章也具这一特色。这一时期东南亚各国也涌现出了不少反帝反封建的杰出作家。如菲律宾的黎萨尔、越南的阮庭炤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黑非洲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历史上口头传说比较多,其现代文学或作家文学到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才诞生。由于非洲遭受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所以其文学领域里产生了既有理论又有作品的反对殖民同化、维护民族特色的文化运动。西非著名诗人,塞内加尔的文化活动家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提出与殖民同化论相对抗的“黑人性”理论,对发展维护民族文化起过巨大作用。非洲文学创作由于外国入侵等原因,造成既有民族语文学(如: 豪萨语、斯瓦希里语、默里纳语、克列奥尔语文学等),又有欧洲语文学(如法语、英语、葡萄牙语文学等)。两者都属非洲文学。列涅·马兰(1887— 1960)是塞内加尔用法语创作的安的列斯作家。他的《巴杜阿尔》(1921 年获龚古尔奖)真实地描写了殖民主义者的所谓“传播文明”,实质上是强盗式的掠夺和残酷无耻剥削的罪行。其强烈的反殖民主义倾向,对塞内加尔以及西非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马兰《巴拉杜尔》所奠定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塞内加尔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了桑贝内·乌斯曼那样代表非洲人民向殖民主义提出控诉的著名作家。非洲地区在现代前期只是其现代文学发展的起步期或奠基期,到了现代后期才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达到成熟和繁荣期,但前期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美国建国时间不长,其文学以 1776 年独立为起点,至今才有 200 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其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加之受欧洲文学的明显影响,所以其文学亦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其南北战争(1861—1865)以前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是为主流。代表作是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歌《草叶集》。进入 19 世纪下半叶,由于美国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烈,社会弊病日趋明显,加之科学技术的进步,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思

潮的影响,所以人们的幻想美梦被打破,逐渐重视起社会现实来。美国文学也开始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这一时期的大部分美国作家已摒弃了同时代如豪威尔斯(1837—1920)等人宣扬“美国梦”的论调,对美国社会采取了一种揭露与批判的态度。其中著名者有马克·吐温、欧·亨利,以及赫·加兰的《大路》(1891)、斯·克莱恩的《街头女郎梅季》、弗·诺里斯的《章鱼》等。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对美国的所谓民主、侵略扩张、南部蓄奴等进行了揭露批判。他的短篇小说《高尔斯密士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暴露了所谓“人人平等”的美国对华工的迫害,《竞选州长》(1870)揭穿了美国的假民主。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批判内战后美国政治上的腐败现象和弥漫全国的“投机”风气,具有一定的深度。《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将追求自由与解放黑奴这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描写一个白人孩子哈克与黑奴吉姆结伴逃亡的故事,展现了社会的野蛮黑暗及作者的种族平等思想。欧·亨利是闻名世界的短篇小说家,他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突出的人和事,构思巧妙。如他的《麦琪的礼物》写一对贫穷夫妇之间真挚的感情,构思出人预料又在情理之中,十分脍炙人口。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1902),揭露了美国在拉美推行殖民政策、进行掠夺的罪行。进入 20 世纪初,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弗·诺里斯的论文集《小说家的责任》(1902)系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宣言。杰克·伦敦的作品,代表了 20 世纪初美国文学的新成就。他的中篇成名作《荒野的呼唤》(1903)描写一只从城市卖到北方寒冷地区的狗,表现了对强者生存观点的推崇,但涉及到人世又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强权政治。小说集《北方的故事》描写美国北方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教育的各种人物,把原始纯朴的北方大自然与资本主义都市文明中的腐化堕落作了对照。社会小说《马丁·伊登》(1909)有作者自传的性质,它通过水手马丁的追求及其幻想的破灭,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冷酷与空虚,同时也表现有才能和正义感的作家的悲惨命运。这些都显示了美国文学虽然发展历史比较短,但由于受到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等流派的明显影响,加之本国科技文化的发达,使其文学名符其实地跨入了世界文学的先进行列。

综观世界现代前期文学,欧美各国是一个重点,文学流派纷呈,名家名作层出不穷,同时亚非各国也在其深厚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反帝反封建反殖民统治与表现改良要求进步是其两大主题,从而共同推动了世界文学的发展,是为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