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六五战争”的起端

风云突变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

蓄谋已久行侵略,“六五战争”起烽烟。

1967 年 6 月 5 日,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又一次大举进犯,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即第三次中东战争。这场战争是美苏两霸激烈争夺中东的结果,是犹大复国主义同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矛盾进一步激化的表现。由于以色列在 1956 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中遭受挫折,一直心怀不满,决心

报复。战争刚一结束,率军进攻西奈的达扬将军就叫嚣:“我们准备跟阿拉伯人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第七次、第八次战争。”而老谋深算的当时在以色列总理位上的本一古里安则认为,在阿拉伯人中间可能会出现一个像 7 世纪出现过的穆罕默德那样的人物,这个人物“鼓舞他们的精神,改变他们的性格,并把他们变成一个善战的民族”。

穆罕默德大约在公元 570 年出身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40 岁时自称是安拉的使者,是“最后的先知”,创立传播以信仰安拉神为基础,以祈祷、清洁、斋戒、布施、朝觐为功德的伊斯兰教,相信《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经典。因遭富商、权贵的反对,于公元 622 年逃至麦

地那,这一年即伊斯兰纪元之始年。公元 630 年他率师攻下麦加,此后又频征四邻,占领了阿拉伯地区的大部分,伊斯兰教也随之得到发展,以致与佛教、基督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

本一古里安对纳赛尔日益增长着的影响十分担心,他曾对以色列人说: “纳赛尔说明穆罕默德这个人物的这种危险性,现在依然存在。”所以他们一直主张:应该消灭纳赛尔,或者至少使他蒙受屈辱,使他丧失作为一个阿拉伯领袖的威望。

进入 60 年代以后,美苏两霸在中东的争夺愈演愈烈。苏联趁美国陷足越南战争、无法大力经营中东的机会,打着阿拉伯人民“天然盟友”的幌子, 进一步加紧对中东的渗透。1960 年 1 月,赫鲁晓夫与纳赛尔就苏联参加建造阿斯旺高坝第二期工程达成协议。莫斯宣扬这使西方“失去了它的高坝王牌”。1963 年尼克松访问埃及参观高坝后,不得不懊丧地对纳赛尔说:“今天我看到了美国最大的错误。我看到俄国国旗飘扬在高坝上面的时刻,我很痛心;如果不是杜勒斯的过错,本来可以是美国国旗在那里飘扬的。”

1964 年苏联提供埃及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已达 5 亿英镑。1964 年 5

月,阿斯旺高坝第一期工程竣工,赫鲁晓夫率一个 100 多人的庞大代表团赴埃及,同纳赛尔一起主持落成典礼.并且达成了苏联为埃及第二个五年计划提供 1 亿英镑贷款的协议。赫鲁晓夫还授予纳赛尔“列宁勋章”和“苏联英雄”

称号。“六五战争”前,苏联向埃及提供的军火价值总额约达 15 亿美元,苏式装备已占了埃军武器装备的 80%左右。当时美国总统约翰逊惊呼:“苏联在这个战略地区扩充实力,威胁着我们在欧洲的地位。”

苏联在埃及得手后,还加紧对叙利亚和巴勒斯但游击队进行活动。进入60 年代后,巴勒斯但人民反对犹大复国扩张的斗争有了很大发展。1964 年 5 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建立。8 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会议,提出建立巴勒斯但解放军的建议,并在第二次阿拉伯首脑会议上获得通过。巴勒斯坦解放军的经费由阿拉伯国家通过阿拉伯联盟提供。到 1967 年,巴勒斯

但解放军已发展到 15000 人。亚西尔·阿拉法特领导的法塔赫民族解放组织,

从 1965 年开始就开展了武装斗争。开始时,苏联表示反对,后来又力图对巴勒斯但游击队施加影响,除提供装备外,还派教官帮助训练。

苏联在中东的活动,严重威胁着美国的既得利益。美国总统约翰逊,早在他担任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时,在国会中就以犹太复国主义的“主要发言人” 著称。1963 年 11 月出任总统后,就对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施加压力。当时埃及进口小麦 50%来自美国,约翰逊妄图以停止小麦供应迫使埃及就范。1964 年 11 月,美国驻埃及大使卢修斯·巴特尔就美国运送小麦问题对埃及贸易和供应部长卡迈勒·斯蒂诺说:“埃及对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美援没有表示过明显的感激,这是埃及的严重失礼行为。”纳赛尔看到谈话记录后,在塞得港的一次演讲中愤怒谴责美国。埃及政府决定除在形式上同美国保持外交关系外,不再同它发生任何其他接触。

1966 年,美国又策划了一个“伊斯兰协定”,企图拉拢中东一些国家反对埃及和其他一些阿拉伯国家。埃美关系进一步恶化。1967 年 2 月,美国完全停止向埃及供应小麦。埃及便转而从苏联进口粮食,以弥补不足。美国为了改变自己争夺中东的不利局面,决定利用以色列打击埃及,以削弱苏联在中东的地位。早在 1963 年 6 月,美国就向以色列提供了价值 2.5 亿美元的“隼式”对空导弹。

1967 年 3—5 月,美国不仅给以色列运去了 400 辆坦克和 250 架新式飞

机,还从美国空军中抽调了 1000 名“志愿人员”来加强以色列的空军。

苏伊士战争后,西奈半岛埃以边界的埃及一方驻扎了联合国紧急部队。一般情况下,以色列不敢贸然侵犯。于是,以色列就决心要把纳赛尔从屏幕后面引出来,以便一举毁掉他作为阿拉伯世界领袖的形象。为此,他们就在埃以边界不断挑起冲突,并扬言要侵入叙利亚,推翻阿塔西政权。1966 年 11

月 13 日,以色列对约旦的萨木村进行了血洗,烧毁房屋 125 间,整个村子被夷为平地。这时,在某种外国势力的挑动下,约旦政府指责埃及空军不肯出力帮助击退以色列的凶猛进攻。约旦的报纸、电台也不断地对纳赛尔进行讽刺,说他躲在联合国紧急部队的衣裙后面,避免与敌人作战。还说什么纳赛尔在也门攻打阿拉伯兄弟,而在以色列进攻时,不保卫阿拉伯人的生命,等等。纳赛尔真是有苦难言,只好勉强地反驳说,联合国部队将在适当时候奉命撤走。

但是,以色列侵略者要着重打击的是埃及。虽然埃及与叙利亚在 1961

年 9 月 28 日取消了联合,但两国仍签有防御协定,其中规定对两国中任何一国的侵略都将被认为是对另一国的侵略。以色列认为,只要对叙利亚施加压力,就可以挑动埃及卷人冲突,以色列便可以此为借口,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1967 年 3、4 月份,以色列在叙以边境大量集结兵力,摆好了进攻的架势,以色列总理艾希科尔扬言要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以自己选择的方式对叙利亚发动进攻,必要时以色列将占领大马士革”。4 月 7 日,一辆以色列装甲车拖拉机在部队的掩护下,强行耕种叙以边境上非军事区内阿拉伯人的土地,叙利亚边防部队鸣枪警告。自从 1949 年叙以停战协定规定建立非军事区以来,由于以色列经常违反停战协定,蚕食非军事区,强行耕种属于阿拉伯人的土地,叙以双方曾经多次发生交人事件。但是这一次以色列蓄意扩大事态,它借口叙利亚向它开火,动用了大炮和坦克袭击叙利亚戈兰高

地上的阵地,并且首次出动海市蜃楼式飞机侵入叙利亚领空。

叙利亚空军奋起迎击。激战中,叙利亚 6 架米格—21 型飞机被击落,以色列飞机逞凶直追至大马士革上空。埃及在叙以空战后,表示坚决支持叙利亚反对以色列的斗争。4 月 18 日,埃及总理苏莱曼在空军司令陪同下到达大马士革,同叙利亚领导人进行了会谈。5 月 1 日,纳赛尔在一次演说中宣布, 根据埃叙共同防御协定,埃及已同意向叙利亚派遣空军部队,以应付以色列的侵略。1967 年 4 月的叙以空战,是 1956 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以来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它实际上是以色列向阿拉伯国家蓄意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信号,是“六五战争”的序幕。

为了引诱埃及犯错误,以色列发出假情报说,它要在 5 月 17 日发动进攻。苏联地中海巡逻艇截获了这个情报后,立即转告了埃及和叙利亚。据此,埃及于 5 月 15 日宣布进入戒备状态,并派军队进入西奈。5 月 18 日要求联合国部队从西奈和加沙地带全部撤走。5 月 22 日宣布封锁亚喀巴湾。一夜之间, 纳赛尔又成了阿拉伯世界的英雄,昨日的冷嘲热讽,已被淹没在一片欢呼之中。5 月 30 日,纳赛尔与约旦国王侯赛因结成了军事同盟。这样,纳赛尔就在敌人和朋友的引诱下陷入了以色列设置的一个圈套。这不仅把他自己推到了战争的前台,而且为以色列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以色列向西方哀求说, 它受到了军事包围,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色列总理艾希科尔说,封锁亚喀巴湾等于是对以色列的“一次武装进攻”,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亚喀巴湾。

美国总统约翰逊在 5 月 23 日一项声明中谴责纳赛尔封锁蒂朗海峡是“不合法的”,“对和平事业有着潜在的巨大破坏作用”。同一天,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向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作了简要汇报。后来他告诉约翰逊,“国会普遍同意不能允许阿拉伯人把以色列赶到大海里去”。事后,约翰逊对以色列外长埃班说:“以色列决不会孤立,除非它决心独行其是。”埃班字斟句酌地问道:“如果我没听错的话,我是否可以告诉我们的总理,你们的立场是采取一切可能以保证蒂朗海峡和亚喀巴湾自由而不受损害地通航?”约翰逊总统向他保证,他的话没有听错。

蒂朗海峡,宽 9 英里,航道离埃及海岸不到 1 英里,在埃及领海范围内。对海峡实行封锁原是埃及的主权。1956 年苏伊士运河战争前,蒂朗海峡一直由埃及实行封锁。运河战争后,联合国部队进驻沙姆沙伊赫,海峡才向以色列开放。10 多年来,以色列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通过蒂朗海峡取得伊朗石油的。联合国部队全面撤走后,阿拉伯公众舆论要求重新封锁海峡,即使在这时,埃及迟迟没有采取行动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蒂朗海峡。埃及第四装甲师的先锋部队进驻西奈边境联合国部队撤离的阵地后,纳赛尔没有立即派出部队占领沙姆沙伊赫。

以色列于 5 月 19 日下令局部动员,向西奈线增兵。至 21 日,以军已在

那里集中了 5 个师的兵力。为了防止以色列抢先出兵占领沙姆沙伊赫,埃及

军队于 21 日受命重新进驻沙姆沙伊赫。次日,埃及宣布重新封锁亚喀巴湾, 不准以色列船只和为以色列运送战略物资的外国船只通过。23 日晨起,封锁亚喀巴湾的埃及军队进入阵地。

5 月 23 日,埃及宣布封锁亚喀巴湾的第二天,以色列总理艾希科尔跳出来指责埃及这一行动是“对以色列的侵略”,等于是“一次武装进攻”,声称要对封锁进行“坚决斗争”。24 日,以色列的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扬言, 为了“自卫”,以色列将动用军事力量打开亚喀巴湾。美国总统约翰逊 1 周

之内就中东局势发表了 3 项声明。他还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对中东局势“给予最优先的考虑”,毫不掩饰地表示要利用由美国操纵的联合国来干预中东局势。美国新任驻埃及大使诺尔迪还向纳赛尔口头转达约翰逊的威胁说,如果吴丹用和平措施使亚喀巴湾向以色列船只开放的“努力”失败,那么美国将不惜“使用武力”作为最后的手段。

然而,前苏联在用以色列的一份假情报把纳赛尔引到战争边缘以后,却又用它的一份真情报把埃及推人了灾难的深渊。5 月 26 日凌晨 3 点,苏联大使未经约定,就跑到总统住处,把纳赛尔从床上叫起来,对他说,美国告诉我们,以色列获得情报说,你们打算今天对以色列开战,苏联政府要求你们不要首先开火,“因为开第一枪的人将处于难以防守的政治地位”。并强调说,苏联已从美国得到保证,以色列不会发动进攻。如果以色列进攻,苏联“决不坐视”。由于纳赛尔过分信任苏联,轻信美国和以色列的“保证”, 就真诚地对苏联大使说:“埃及不会开第一枪。”苏联得到这个保证后,立即通报给了美国和以色列。

苏联的这一手,对以色列是一粒定心丸,以色列可以放心大胆地为发动闪电战进行一切准备。对埃及则是一针麻醉剂,他们以为有了两大国的担保, 以色列不会轻举妄动。虽然纳赛尔在 5 月底对形势也作过一次正确的估计,

并于 6 月 2 日批准了一项行动计划,但为时已晚。特别是由于埃军总司令阿密尔篡改了计划,以致埃军处于毫无戒备的状态。

在美苏加紧活动之际,英国也积极插手中东问题。英国首相威尔逊就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一事威胁说:任何国家的船只都有权通过亚喀已湾,英国政府“将维护所有英国般只的这一权利”。5 月 24 日,英国外交大臣布朗在莫斯科同葛罗米柯和柯西金密谈。英国国务大臣汤姆森被派到华盛顿同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副国务卿罗斯托等进行紧急会谈。同一天,英国政府并宣布它驻在地中海的舰队“处于戒备状态”。

在美国的授意和苏联的默许下,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也于 5 月 22 日启程赴开罗,企图对埃及施加压力。

23 日,吴丹同纳赛尔会谈,一开始就提出要埃及撤销对亚喀已湾的封锁。纳赛尔坚决拒绝了吴丹的要求,但表示埃及不会主动挑起对以色列的战争。吴丹建议创造一个“喘息机会”,“让安理会研究目前危机的根本原因, 从而谋求解决”;在此期间,以色列暂不派船只开往亚喀巴湾,埃及暂下拘留通过蒂朗海峡前往埃拉特港的任何船只。

吴丹的这个建议为埃及所接受,但遭到了以色列的拒绝,可是吴丹开罗之行不是毫无收获的。他在 5 月 25 日回到纽约,就中东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一份报告,其中写道:“纳赛尔总统和外交部长里亚德向我保证、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不会首先对以色列采取进攻行动。”以色列从吴丹这一报告中更加确认埃及不会采取主动军事行动,从而进一步加速了“闪电战”的准备。

为了在这次先发制人的战争中得到美国的有效支持,在获得吴丹报告的当天,以色列政府就派它的外长阿巴·埃班赶到华盛顿·同美国总统约翰逊、国务卿腊斯克“紧急磋商”,谋求美国提供进一步具体支持的保证。约翰逊向埃班保证,美国将“在军事上充分保卫以色列这个国家,一直到由美国喷气式飞机对以色列城市实行空中保护”,明目张胆地怂恿以色列发动侵略。

游戈在地中海的美国第六舰队进行紧急调动·舰队司令马丁乘坐的旗舰“小石城号”导弹巡洋舰和 3 艘航空母舰,其中包括正在驶往越南途中折回

的载有 70 架攻击机的“勇猛号”航空母舰,另外还有 1 艘巡洋舰和 4 艘驱逐舰紧急汇合,摆开一副剑拔弯张的架势。约翰逊还亲自向艾希科尔保证:“第六舰队会保护以色列。”

在美国加紧军事调动的情况下,苏联 5 月底也急忙增派十几艘军舰从黑

海通过傅斯普鲁斯海峡进入东地中海,以加强它在 1964 年开始派往地中海的舰队;但是,它又害怕自己卷进去,因此想极力“平息这场危机”。当纳赛尔 5 月 25 日派国防部长沙姆士·巴德朗去莫斯科时,苏联“加倍使劲地劝导开罗停止进一步的挑衅活动”,要求埃及克制①;同时暗中又和美国进行“紧急而又秘密的接触”。5 月 26 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向约翰逊建议, 两国共同采取行动馁和中东局势。他要求美国约束以色列,而苏联则承担约束埃及的责任。约翰逊感到这是一个欺骗阿拉伯国家、掩护以色列发动侵略的好机会,立即表示同意。

除此之外,苏联还直接和以色列进行了多次接触。5 月 27 日,苏联驻以色列大使约见以色列总理艾希科尔,递交了苏联的照会,要求以色列“克制”, 并表示自己正在说服阿拉伯人。接着又送了内容相似的第二份照会。在随后的几天里,苏联大使一再向以色列表示不必担心,一定会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苏联的所作所为,大大助长了以色列的气焰。5 月 27 日,以色列外交部长埃班带着美国保证提供武装力量支持的诺言回到特拉维夫,同以色列总理艾希科尔以及主要部长们举行了几乎通宵达旦的会谈。5 月 28 日上午 8 时,以色列内阁举行全体成员会议,艾希科尔在会上叫嚷:“将在一定时候采取必要的步骤粉碎埃及对亚喀巴湾的封锁。”

晚上 9 时,他继续同军界高级将领们举行会谈。军队要求立即开战。推举达扬为国防部长的浪潮“已经势不可当”。

摩西·达扬 1915 年生于巴勒斯坦。曾在那路撤冷希伯莱大学和英国坎伯利参谋学院读书。早年参加已勒斯但犹大人秘密武装组织——“哈加纳”的活动,1941 年在叙利亚接受情报侦察训练。

同年随英军到黎巴嫩,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失去了左眼,因之有“独眼将军”之称。1948—1949 年第一次阿以战争中,任以色列国防军第八装甲旅突击队第八十九营营长。1948 年 7 月任那路撒冷以军指挥官期间,代表以色列同约旦国王阿卜杜拉谈判。1949 年作为以色列国防军代表团成员,参加在罗得岛举行的停战谈判。19501951 任南部军区司令、北部军区司令。1953 年12 月至 1958 年 1 月,任国防军中将参谋长。

1956 年发动侵埃战争时,提出在西奈空投部队并向苏伊士运河进攻的方案,即所谓“达扬计划”。

1959 年当选为议员,此后连续 4 次当选。1959 年底担任农业部长。1964

年 11 月退出刘维·艾希科尔政府,参加本一古里安的以色列工人党。1967

年 5 月,第三次中东战争前夕,任国防部长。此人多谋善断,富于军事指挥才能。

中近东国家对以色列的扩张主义十分愤懑。纳赛尔下令封锁亚喀巴湾后,阿拉伯各国人民斗争情绪空前高涨。在开罗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首都, 人们成群结队的涌向街头示威,支持反击以色列挑衅的措施。年轻人踊跃参军,准备随时打击侵略者。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团结进一步加强。约旦国王侯

① 见[英]安东尼·纳丁所著《纳赛尔》,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6 年版,第 593 页。

赛因 5 月 30 日到开罗同纳赛尔会谈,两国签订了共同防务条约。伊拉克决定派遣大批部队进驻约旦参加战斗。科威特、阿尔及利亚和苏丹派出部队到开罗准备参战。原来同埃及有矛盾的沙特阿拉伯也宣布支持纳赛尔。而以色列在国际上却十分孤立。在这种大好形势下,纳赛尔由于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存有不切实的幻想,却把大好机会丧失了。

纳赛尔轻信美苏的“保证”,对以色列侵略者的疯狂性和冒险性估计不足,认为以色列不会发动进攻,他对埃及的一些高级军官说:与 1956 年的形势相比,以色列的处境困难得多,它不一定会采取军事行动,即使采取也完全可能只限于侵占加沙地带和邻近的阿里什地区的局部行动,不会是全面的战争。在这种麻痹轻敌的情绪下,纳赛尔拒绝采纳先发制人的建议,命令军队采取守势。

27 日、29 日和 6 月 3 日,纳赛尔作了 3 次公开讲话,郑重表示埃及“不会开第一枪”,埃及“不会发动进攻”。他甚至解除了埃及在西奈半岛军队的最高戒备状态。这样一来,严阵以待的埃军前线部队松懈下来,有些军官去休假了。

纳赛尔在放松战备的同时,还通过各种渠道向美国表明,他需要和解, 他想在亚喀巴湾问题上达成一项妥协的解决办法,准备把争端提交海牙国际法庭,由国际法庭判决埃及是否有权在蒂朗海峡对敌船进行封锁。5 月 29 日, 在联合国安理会开始举行的有关中东局势问题的辩论会上,两个超级大国又作了一番表演。美国代表戈德堡要求苏联帮助实现亚喀巴湾的“自由通航”; 苏联代表费德林则提出要以美国第六舰队撤出地中海作为交换条件。经过讨价还价以后,安理会在 5 月 31 日通过一项提案,不分青红皂白地要“有关各方特别克制”,安排“一个喘息时间”,以便“立即进行国际外交活动”。安理会这个决议进一步麻痹了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而以色列却加紧了对阿拉伯国家发动战争的最后准备。

1967 年 6 月 1 日,以色列内阁改组,好战分子达扬被正式任命力国防部长。上台伊始,达扬就提出了侵占西奈的作战方案。6 月 3 日.他发表讲话, 公开叫嚣要“打败阿拉伯人”。6 月 4 日,以色列内阁紧急会议,择定发动突然袭击的具体时机。现在箭已在弦上,一场“闪电战”就要开始了。欲知详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