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中东人民盼和平,社会安定利繁荣; 阿以会谈开新面,但愿中东无战争。

中东问题至今仍是全世界人民所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全球和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从海湾战争及随之而来的苏联解体之后,中东的大国势力,阿以力量对比,阿拉伯国家的相互关系,以及海湾地区旧有力量的平衡,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变化使中东地区总的形势趋向缓和,和平解决阿以冲突成为不可逆转的势头。

1991 年 10 月 30 日马德里和会开启了中东的和平进程。10 多年来,阿以多次交战,双方始终强调以武力作为解决中东问题的主要手段。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后,阿拉伯国家在对以态度上有所分化,阿以矛盾有所缓解;美国为避免中东地区再度成为冲突的热点,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已调整了对以色列的政策,由一味支持、偏袒转变为又压又护的做法;以色列态度虽仍僵硬,但也开始有些松动。马德里中东和会的召开,意味着阿以冲突出现转折, 双方开始走上政治解决的道路。

在美苏争霸世界的冷战年代里,美国出于全球战略利益的考虑,从 50 年代一直将以色列作为抗衡前苏联扩张的桥头堡。以色列的建立及在美国公开支持下发动的侵略阿拉伯各邻国的数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及其西方盟国不遗余力地全面武装以色列,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全力支持援助这个新建的国家,因而使这个弹丸之地的以色列居然数次战胜比自己大几十借的、由20 多个国家所组成的、具有两亿人口的阿拉伯世界。然而进入 90 年代后, 国际局势骤变,由于苏联的自我解体而使冷战时代宣告结束。目前世界正向多极发展。国际局势由原来的两霸争雄,而转变成只剩下美国一个超级大国, 而它又面临国际上多种政治力量挑战的局面。为了确保美国与西方各工业大国的政治利益勺经济利益得到最广泛的满足,并妄图最终以美国的方式、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统治全世界,对美国与西方来说,更需要一个“听话的”、“安宁的”中东地区。在侮湾战争期间·美国坚决不允许以色列参战就是出于这种考虑。

然而,要消除敌意,了却争端,确非一件易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冲突已经存在半个世纪,打了 5 次较大的战争,至今局部的冲突还没有停止。长期以来,阿拉伯人就对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存在持反对态度。他们反对贝尔福宣言,反对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当联合国于 1947 年 11 月 29 日通过关于巴勒斯坦将来分治问题的决议时,阿拉伯方面就表示反对。他们没有按照联合国的决议筹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国家。当以色列国于 1948 年 5 月 14 日建立时,阿拉伯国家想用武力消灭它,于是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没有被消灭,而且还占领了分给阿拉伯国家的 600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1964 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开展武装斗争反对以色列。1967

年 6 月 5 日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所有属于巴勒斯坦阿拉伯的土地,还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使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更是难上加难。

1968 年 7 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国民宪章,重申了过去阿拉伯国家对待犹太人和以色列的国策,那就是要“摧毁犹太复国主义”, “把犹太复国主义从巴勒斯坦领土上赶出去”。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之所以采取消灭以色列的政策,一方面是由于以色列的侵略使阿拉伯国家被迫做出这种反应,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阿拉伯方面认为以武力消灭以色列是可能的。他们认为阿拉伯国家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完全可以对付一个小小的以色列,即使在战争中多次失败,也可以和以色列长期打消耗战,最终总是会取得胜利的。所以长期以来·除了埃及 1977 年和以色列缔结了戴维营协议,实现了埃以之间的和平外,其他阿拉伯国家没有打算和以色列进行和平谈判。

1988 年,巴勒斯坦国成立。在它的政治声明中向全世界宣布它承认联合

国安理会 242 号决议和 338 号决议。这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方面对以色列政

策的一次重大转变。这意味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已经放弃了 1968 年 7 月通过的巴勒斯坦国民宪章中对待以色列的政策,意味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承认以色列国家的存在。这一举动受到美国的赞赏,接着开始了美国与巴解组织的实质性对话。

以色列在它的 1948 年独立宣言中曾宣称:“我们对一切邻邦和它们的人民伸出和平与善邻之手,并且请求他们与独立的犹太国为大家的共同的利益而合作,以色列国准备对整个中东的进步事业作出它的贡献。”但以色列至今未能实现它的诺言。由于阿以双方结怨很深,以色列对自身的安全问题特别敏感,把它视为犹太人的生死存亡问题。以色列人担心阿拉伯人发动突然袭击,他们经常采取一种过度的军事行动,甚至发动侵略战争,消灭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力量,占领阿拉伯的土地,以此来确保以色列的安全。

1967 年的“六天战争”之后,由于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侵占了比它自己

的面积还要大 3 倍的阿拉伯领土,许多以色列人做着“大以色列”的美梦, 以为这是上帝的安排,是上帝对犹太人拯救的开始,没有必要放弃它占领的土地。以色列的一些当权派,如利库德集团,经常引用犹太人对巴勒斯坦的自然与历史的权利来为他们永远吞并整个已勒斯坦作辩护。以色列不放弃被它占领的阿拉伯领土。特别是沙米尔政府,不断扩大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犹太人定届点的规模,以达到永久吞并的目的。他们拒绝“以土地换和平”的主张,甚至提出为了“大以色列”而牺牲和平,使中东问题的和平解决长时间没有进展。

1992 年 6 月以色列大选,利库德集团失败,沙米尔政府倒台,接受“领

土换和平”原则的工党获胜,拉宾组成新政府。这年 8 月下旬华盛顿第六轮双边会谈持续一个月,阿以各方一改过去相互攻击和纠缠枝节问题的态度,就实质性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特别是在叙以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和解气氛。实现中东和平的关键,首先是阿以双方都要认识到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消

灭对方,因此,唯一的选择就是通过和平谈判,实现阿以之间的和平与合作。正如一位以色列人士所推出的:“战争只能导致痛苦、灾难、死亡和仇恨。” 以色列不可能彻底打败和消灭阿拉伯人,这是显而易见的。阿拉伯方面有如此众多的国家,有广阔的领土,众多的人民,以色列要永远霸占已勒斯坦的土地是不可能的。

1993 年秋,中东和平进程终于出现了突破。8 月 30 日晚,以色列内阁举行会议,批准了同巴解组织达成的关于首先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杰里科

镇实行巴勒斯坦人自治的协议草案。由 18 人组成的以内阁,在就这一协议草案进行表决时,16 位部长投赞成票,两人弃权。在这次内阁会议上,以色列总理拉宾首次公开承认,以已同被占领土以外的巴勒斯坦人士举行了谈判。他赞扬佩雷斯外长上周同巴解组织官员达成了关于首先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杰里科实行巴勒斯坦人自治的协议。后来新闻界透露,以色列同巴解的直接谈判是经挪威牵线实现的。双方 1992 年 12 月开始悄悄接触,1993 年 1

月 20 日在挪威外长霍尔斯特位于奥斯陆附近 90 多公里的萨普斯堡镇的一所农场别墅开始首次会谈。5 月 21 日谈判升为官方级,以色列外交部办公厅主任萨维尔任以方谈判代表。8 月 19 日,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到达挪威。在他在场的情况下,萨维尔同巴解代表阿布·阿拉签署了协议。

在这之前,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的政治顾问谢里夫 8 月 29 日宣布,巴解组织准备修改该组织宪章,以便为与以色列相互承认作准备。谢里夫还指出,巴解组织不会使它的宪章成为和平的障碍。如果以色列承认巴解组织,那么巴解组织将修改全国宪章的有关条款。以色列电台曾广播说,以色列有可能在近期内承认巴解组织,巴解组织也将承认以色列。巴解组织1968 年宪章,特别强调该组织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

义”。阿拉法特 1989 年 5 月曾在巴黎表示,这一宪章已经“过时”。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8 月 31 日在亚历山大与来访的巴解主席阿拉法特举行了约两小时的会谈,讨论了巴勒斯但初步自治方案。会谈结束后,穆巴拉克总统发表谈话说,加沙——杰里科自治是全面和平解决己有 40 多年的巴勒斯坦问题的第一步;埃及时此表示全面支持。

当时,巴以要就这一方案达成一致,也还有一定阻力。以色列各反对党计划再次提出对拉宾政府的不信任案,以表示抗议。利库德集团认为,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将视这一行动力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开端。据透露, 巴勒斯坦领导机构内部对加沙和杰里科自治方案的意见还不完全一致。此外,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关于加沙和杰里科自治方案的含义及认识上也还不尽相同,以色列主张该自治区的安全事务应由以色列负责,但巴勒斯坦强调以色列必须完全撤军。

为了推动和谈 11993 年 8 月下旬,中东地区的两个重要会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是在贝鲁特召开的阿拉伯前线国家外长会议。会议决定正式接受美俄邀请,参加定于 8 月 31 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第十一轮阿以双边谈判,

尽管以巴协议是在这项马德里开始的已进行了 10 轮的中东和谈范围之外达成的,参加这一谈判的各方(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态度对于协议前景仍有极大影响。另一个是巴解执委会在突尼斯召开紧急会议。消息说,尽管巴解内部对在加沙地带和杰里科镇先实行自治的方案争论激烈,但会议最终仍然通过了该项方案。

令人欣慰的是,199S 年 9 月 13 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美国白宫南草坪,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巴以和平协议”签字仪式。世界观察家认为,“这是中东和平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和平协议规定:

——以色列将从 1993 年 12 月 13 日至 1994 年 4 月 13 日撤出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镇,以军撤出后将重新部署在约旦河西岸以居民区周围,负责以居民的安全;

——巴勒斯但将在今后 9 个月内选举产生自治委员会,对教育、经济、

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税收、旅游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实行自治管理,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和杰里科镇的行政和军事管辖权将——并取消;

——巴勒斯坦将建立自己的警察部队,被占领土外的巴解组织战士可作为警察部队;

——在加沙地带和杰里科镇实行自治的 5 年过渡期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将就巴勒斯坦永久自治协议进行谈判,以解决耶路撤冷地位、边境、遣返难民、以色列定居点和军队驻扎等问题。

协议呼吁建立以巴经济合作委员会,在贫困的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实行经济发展计划,解决用水、电力、能源、财经、交通运输、贸易、工业、劳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那天上午 10 时许,来自世界各国和美国各界代表 3000 人出席了签字仪式。他们中间有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美国现任总统克林顿、前任总统卡特和布什,以及一些国家的外长、美籍犹太人和阿拉伯社团的领导人等。

会场主席台设在白宫南门口,左边的长桌是 1979 年以色列与埃及签署和平协议时用过的桌子,右边是讲台。

11 时 15 分,克林顿总统陪同身穿便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满头银发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踏着红地毯走出白宫,来到主席台上。顿时, 会场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人们共同期待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克林顿首先讲话。他强调说,协议不仅给巴以人民带来了和平和希望,而且为巴以年轻一代的未来揭开了美好的一页。

佩雷斯和阿巴斯代表以巴双方先后在和平协议文本上签字。尔后,克林顿总统与站在左右两旁的阿拉法特主席和拉宾总统握手。在他的引导下,两位几十年来势不两立的宿敌相互握手。这次握手标志着揭开了中东和平进程的新的一页。

“巴以和平协议”虽然签订了,这仅是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但是,要全面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各个方面仍需做出“认真的艰苦的努力”。双方在耶路撒冷地位(以色列认为那路撒冷是其首都,巴勒斯坦认为是他们的圣城)、巴勒斯坦立国(巴勒斯但希望通过自治达到立国,以色列对此迄未允诺)等问题上分歧仍然很大。巴勒斯坦问题之最终解决,还得以色列放弃对巴勒斯但的侵略、扩张政策。

中东曾是人类古文明的摇篮之一。困扰中东几十年的问题一旦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必将对这一地区和世界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