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电报的大用场

郭治

你玩过“土电报”吗?你和你的邻居约好“电码”,例如,一下是下楼, 连续三下是上楼。你的邻居在楼下用缝毛衣用的针尖,轻轻刮自来水管(或暖气管)。你在楼上把耳朵贴在水管上,就可以听到“电报”了。当然,你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回电”。

你要是住平房,可以用木棍或砖墙传递电报。你的邻居在长木棍的一头, 用针尖刮木头,你把耳朵贴在木棍上,就能听到暗号。用砖墙传电报,只能和隔壁的小朋友玩,约好在哪块砖的位置,来回拍电报,十分方便。

我们知道,一台收音机发出声音,在房间里听得很响,在院子里就听不清了,这是因为收音机发出的声音主要靠空气来传播。声音在空气里东奔西跑,没有了力气,如果关着窗子,房间里的空气又和外边的空气不通,声音也就跑不出去了。

“土电报”告诉我们,棍棒、砖头、充满了水或气的管子都能把微弱的声音从一端送到另一端。这是因为,声音在这些东西里跑,不容易向四面八方扩散,只能沿着固定的“通道”跑,这样,声音就能跑得好远,一楼和四楼都能“拍电报”了(如图)。

“土电报”的原理早被人们发现了。有经验的工人常常用一根木棍或改锥(螺丝刀)去探听机器运转是否正常,找到发生故障的部位;石油工人要了解油管里的动静,也往往用类似的办法倾听油管里的声音。

听诊器是 1816 年法国医生兰尼克发明的,他发明听诊器是看到了孩子们玩“土电报”之后想出来的。兰尼克的听诊器就是用纸做成的圆筒。我们也可以用漏斗和软塑料管做个听诊器:把塑料管的一端套在漏斗的嘴上,把另一端塞到耳朵里。你把漏斗扣到一位同学的胸部,就能听到他的心音。要是把漏斗扣在桌面上,漏斗里边放块手表,你会听到很强的嘀嗒声。

现代医生用的听诊器是由耳具、皮管和胸具三部分组成的。胸具的作用和你做游戏时用的漏斗很类似,它用来搜集声音;皮管是传递声音的,让声音在这个专用通道里奔跑;耳具的作用是把声波送进耳朵。

100 多年来,听诊器一直是医生的好助手,帮助医生挽救了不计其数的生命。但是,传统的听诊器音量不能调节,只能一个人听,不利于会诊和听诊教学。

80 年代初,我国科技工作者试制成功了电子听诊器。这种仪器里有电听筒和放大器,上边有 3 个插头,可供三位大夫同时听诊。1981 年,北京的一家医院应用这种电子听诊器以后,分辨出了用传统听诊器不能确定的杂音。后来,科技工作者又给电子听诊器配备了自动记录、示波和运算设备,使它成为一种新的电子医疗设备(如图)。

现代电子技术也武装了工程听诊装置,出现了“电子工程听诊器”,用来听取机器上各种零件的振动声、轴的振动声以及气流的振动,使工程师们很快地诊析出各种机器的状态。电子听诊器这些仪器虽然十分复杂,但都离不开声音传播原理,“土电报”真是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