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宾与皮特
费城——美国的革命发祥地
提起宾夕法尼亚州,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费城及内地的工业都市——匹兹堡。此时的费城对于象卡内基一家后来才到的苏格兰贫穷移民来说,已经失去了魅力。
这其中的道理可以从约翰·D·洛克菲勒他那当过密医的父亲,曾舍弃纽约的农田,沿着伊利湖,到俄亥俄寻找新天地中觅得。纽约与费城当时和旧大陆没什么两样,土地上的阶级差别束缚着、约制着新来的移民。卡内基的双亲于此是十分了解的。
费城位于纽约与华盛顿铁、公路交会的中央枢纽位置,从这两个城市乘车,2 个半小时就可抵达费城,另外,从特拉华湾上溯特拉华河,亦可抵达费城。费城既是美国的革命发祥地,也是建国之地。
费城的地名,是教友派教徒威廉·宾命名的。在希腊语中是具有“兄弟般爱的城市”的意思。
威廉·宾的父亲贵为总督,曾提供给查理二世及约克公爵军费,因此, 宾虽然是教友派教徒,但仍被允许在德拉瓦河西岸开辟殖民地。他率领教友派教徒,来到宾夕法尼亚州。
教友派反对战争,并曾站在反越战的第一线。该派虽属基督教的一支, 但却提倡反教会主义,信徒与教职人员没有区别。他们敬畏圣灵的权威,若有圣灵感动,谁都可以传教,具有崇尚自由与爱好和平的传统。该宗教名称的由来很特殊:当教徒一感到圣灵充满时,精神便会相当亢奋,继而浑身颤抖,因取名“战栗者”。
虽然宾对印第安人采取友好政策,并与印第安人缔结了著名的“协定”, 但宾回国后,宾夕法尼亚州,随即转变成双方激战的场所,双方争夺的焦点。
宾夕法尼亚州以月桂树为州花,风俗纯朴善良,州民工作很勤奋,其中50%为农民。
阿巴拉契山系的阿勒格尼山脉纵贯州内,整个州的森林面积广阔,地形类似瑞典。州的 1/14 是河川及湖泊。教友派的农民,并没有将田产留给子孙的风气。
冠以威廉·宾之名的宾夕法尼亚州最初殖民者是荷兰的毛皮商人。但他们井没有设置开拓地,所以,一般认为,最初的殖民者是在特拉华河西岸, 建造圆木小屋的 300~400 个瑞典人。
他们沿特拉华河上溯,拓展村落。
18 世纪前半叶,困路易十四的高压统治,迫使德国人集体放弃荒芜了的莱茵地,横越大西洋,前往宾所开拓的自由新天地,寻求新的希望。这时期,大量的德国移民者涌人宾夕法尼亚州。接踵而来的是荷兰人及具苏格兰血统的爱尔兰人。法国人不甘示弱,随即紧跟投入这块土地,诸色人种混合成美国新州的基础。这也是这里成为革命的发祥地的顺理成章的理由了。
革命前,德国的移民占全州人口的 1/3,人数超过 10 万人。这群移民者中,有位名叫李登哈斯的工业家,他在英闰的殖民地匕首先建造纸厂,随后设立啤酒厂、纺织厂以及玻璃工厂。宾夕法尼亚的制铁工业,可追溯到革命以前,1720 年左右,铁矿及煤矿受到注意。此时,德国人与威尔士移民,
在流经费城西北方的楚尔基尔河溪谷,开始铸铁。他们把水车装设在费城北方约 80 公里的特拉华河的河床上。据说以此动力铸造出来的铁制品质地非
常优良。铁厂在革命以前一直向西扩展,由总督府官吏及审判官在内的 8 位事业家共同投资兴建。萨斯科哈那河畔逐渐成为制铁中心。德国农民最早将石灰质的坚硬土地,开垦成小麦的大谷仓。
在萨斯科哈那河岸地带制造的铸铁,大部分都运到费城,加工成白铁皮板、钉子及农耕器等等。剩余的铸铁则输往英国,但此时还不是匹兹堡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