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
初生至 6 周龄的小鸡称为幼雏。小鸡破壳而出尤如婴儿“呱呱”坠地, 环境条件发生了绝然的变化。雏鸡阶段,这是鸡一生中最稚弱的时期,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健全,能起御寒作用的羽毛尚未取代绒毛,难以适应外界气温的复杂变化;胃肠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弱,消化系统需要进一步的发育,对饲料的要求比较高;但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迅速。
雏鸡养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其成活率高低,鸡本身的生长发育,将来生产性能的发挥,种用价值的体现以及生产计划的完成等等。因此,雏鸡的培育是养鸡业中极为艰巨的中心工作之一,必须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精心饲养,科学管理,满足它们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
**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务必严格控制,正确施与。温度影响雏鸡的体温调节、运动、采食、饮水以及饲料的消化吸收、疾病的抵抗力等各个方面,特别是一周龄前,保温工作尤为重要。育雏舍应备有加热用的保温设备。温度需根据健康状况等灵活掌握,并随鸡龄的增加而逐周递减。一般要求出壳后第一周温度为 33~35℃,以后每周下降 1~2℃。最初几天较高的温度,有利于雏鸡机体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继续吸收腹中剩余的卵黄,促进胎粪排出,产生饥饿反应,表现啄食行为,建立正常的生理功能。
为确保温度,不论采用哪种育雏方式,用什么方式供暖,育雏舍必须在雏鸡进入之前的 1~3 天进行试温观察。待温度稳定,调温规律掌握后,方可放入雏鸡。在适宜的温度下,雏鸡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羽毛光滑整齐,散布均匀。温度低时,雏鸡密集在热源周围,或相互挤压成堆,发出尖叫声,羽毛蓬松,生长缓慢,甚至造成大批死亡。温度高时,则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增加,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掌握适宜温度的原则:通常是外界气温低时,舍温稍高些;外界气温高时,舍温要低些;弱雏稍高, 健雏稍低;夜间宜高,白天宜低;肉用雏鸡宜高,蛋用雏鸡宜低。
**湿度:**是育雏的又一个重要条件,湿度大小影响水分代谢。舍内的相对湿度要保持在 55%~65%之间。湿度合适,雏鸡感觉舒适,外观好看,吃得饱,喝得足,休息充分,活泼好动,发育正常。高温低湿,易引起羽毛发干; 低温高湿,雏鸡感觉寒冷,影响采食和运动量,容易降低雏鸡体质和引发疾病;高温高湿,使雏鸡体热散发与水分蒸发困难,产生闷热不舒服的感觉, 并有助于霉菌和球虫的发育,从而会带来随时发病的危险。
**通风:**鸡的体温高,呼吸快,新陈代谢旺盛;单位体重排出的二氧化碳 比大家畜高 2 倍以上。此外,由于育雏舍内温度较高,粪便和垫料分解会产
生大量的氨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因此,在注意保温的同时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及时排出舍内污浊之气。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以人进入育雏舍内感到没有闷气和刺激眼、鼻的气体为宜。
**光照:**与雏鸡的采食、饮水、运动,特别是与性成熟有着很大的关系。生产上经常采用两种光照制度:一是渐减法,即 1~3 日龄每天光照时间为23 小时;6~7 日龄每天光照 15~16 小时,以后每周把光照长度递减 20 分钟,直到 20 周龄时每天只有 9 小时的光照长度为止。二是固定法,即从 4 日龄到20 周龄时每天光照长度固定在 8~9 小时之间。光的颜色以红色或白炽光为好,能减少或防止啄肛、啄羽、殴斗等恶癖发生。光照强度,一周龄的雏鸡应适当强些,每平方米 3.5~4 瓦;一周后强度适当减弱,每平方米 1.5~2 瓦。一般可用 15 瓦或 25 瓦灯泡,按灯高 2 米,灯与灯的间距为 3 米来计算。
**密度:**是指每平方米面积所容纳的鸡数。雏鸡的饲养密度与生长速度、经济效益关系密切。一般垫料平养 6 周龄前每平方米 20~30 只,逐渐调整到6 周龄时每平方米 10~15 只。密度太大,易使舍内空气污浊,雏鸡羽毛脏乱和感染疾病,能引起啄羽、啄趾、啄肛等恶习,增加死亡率,并使个体间的生长发育不整齐;密度太小,则浪费空间,不利于保温,鸡舍、用具、人工的利用是不经济的。通常情况,如果鸡群生长发育比较一致,行动、采食、伏地休息不受影响,羽毛光亮整洁,这样的饲养密度就算是比较合适的了。在考虑密度的同时尚需考虑群体的大小。
一般每群以 300~500 只为好。组群时,最好按品种、类型、性别和体质强弱等进行。能使小鸡生长发育比较一致。
**营养:**乃是雏鸡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雏鸡的日粮必须容易消化吸收, 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做到日粮全价,质量保证,供给充分,以满足雏鸡早期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
**卫生:**雏鸡身体娇弱,抵抗力差,易受各种病源的侵害。因而必须搞好 环境卫生和给予清洁的饮水,建立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减少各种病源对雏鸡的侵袭,控制疾病的发生。
管理: 育雏是件细致而艰巨的工作,需要科学的方法和认真负责的态度。针对雏鸡的特点,管理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及时开食:**雏鸡最好在孵出后 12~24 小时,即鸡群中约 1/3 的个体有觅食行为时开食。过早开食,不利于消化吸收;过迟开食,会使雏鸡体内营养消耗过多而影响以后的生长。开食可用开食盘,也可将饲料撒在深色的塑料布上,经二三次训练后,雏鸡便会学会吃食。一周后换用料槽。料槽要分布均匀,保证每只雏鸡有足够的位置吃到饲料。
**饮水充足:**饮水应在开食之前,即先饮水后开食。饮用的水质要好,干净清洁无异味。水温应和室温相近或略高于室温,并不断更换,持续供应, 以免引起雏鸡暴饮。一周以后可用自动饮水器。
**适时分群:**尽管品种、饲养管理条件完全一致,但是由于性别和个体间始终存在着差异,生长发育不可能完全平衡,在饲养过程中会出现大小强弱的不同。所以要根据性别、体质强弱、生长速度和个体大小,适时分群单独饲养,喂给容易消化的食物,加以精心护理,这将有利于提高成活率,鸡群发育整齐。鸡的群体大小可根据设备条件而定。一般认为小群比大群好,通常以 250~300 只一群为宜。家禽行为学的研究表明:一群鸡中因强弱不同, 强者凌弱而有群序之分,愈强的鸡愈排列在群序之首,愈弱的鸡愈排在群序
之末。排在群序之末软弱且胆小的鸡往往不敢接近其他鸡的活动区域。所以说,分群对于家禽的饲养是十分必要的。
**防止啄癖:**癖,通常是指对事物的偏爱成为习惯。鸡的恶癖主要是指同类间的相残,例如:啄肛、啄羽、啄趾、食血等等,对生产的危害很大。形成恶癖的原因众多,或是密度过高,或是光线太强;或是饲料不全价;或是鸡本身的习性。防止啄癖的发生,首先是消除上述原因;其次是断喙,即在专用的电动断喙器上将鸡喙切除一部分,对防止喙癖的发生十分有效,并能减少饲料浪费。通常在雏鸡 1 日龄或 6~9 日龄施行切喙手术。人们一般选择后者,因 1 日龄时鸡的喙太短,如缺乏经验就不容易断得均匀。
**补给砂砾:**砂砾有助于雏鸡消化机能的发育,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尤其在舍饲或网上饲养,鸡群没有机会接触土壤时更显重要。一般在开食后的第二,三天,将洗净(最好用高锰酸钾液消毒)晒干的砂砾(小米粒般大小), 单独放入料盘中,让雏鸡自由啄食。并随日龄的增长,逐渐加大砂砾颗粒。如果是机械传送饲料,可按 100 只雏鸡每周一次给予 500 克左右,或按饲料量的 1%,把砂砾均匀地混入饲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