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肥肝
肥肝是指一定周龄、体格健壮的鸭和鹅,用单一的高能饲料,经过一定时间的人工强制肥育后所产生的脂肪肝的统称。肥肝是一种新兴的禽产品, 营养丰富、质地细嫩、鲜美可口、风味特殊,无论是蒸熟切片或是加工成肝膏、肝酱,均是现代人餐桌上的一道珍稀佳肴,并盛销不衰,成为当今国际市场上走俏的一种热门食品。
普通鹅肝只有 50~100 余克重,而鹅肥肝可重达 700~900 克,最重的为1800 克,是普通鹅肝的几倍或几十倍。而且,两者的主要成分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普通鹅肝水分较高,约占 76%;脂肪含量很低,只有 2.5%~3%。经过强制肥育后的鹅肥肝,水分减少到 32%~35%,脂肪含量则大大提高,达到 60%。鹅肥肝的脂肪主要是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其营养价值与我们日常所食的猪油是绝然不同的。而且有些是属于
必需脂肪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这就是人们欣赏这种脂肪肥肝的原因之所在。
用作生产肥肝的鹅称之为填鹅,要求颈粗短、身子长、体型大、健康正常,年龄约在 4 月龄。年龄太小,肥育效果差,肥肝生长慢,肉质亦欠佳; 年龄过大,则增加饲养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当然,在实际生产中,人们常用成年或老年鹅生产肥肝。但要严格挑选,并在填饲前经历 2 至 3 周的预饲期。
生产鹅肥肝的饲料只有玉米一种,隔年的玉米效果更佳,其他饲料均不及玉米,包括配合饲料。究其原因,玉米是低蛋白、高脂肪、胆碱含量低, 对肝脏的保护性差,大量填饲容易在肝脏中沉积脂肪,形成肥肝。玉米要经过挑选,然后在清水中浸涨,再加 1.0%~1.5%的食盐,放锅中煮熟,捞起后趁热可加 1%~2%植物油或动物油,最好再添一些禽用多维素,即可填喂。
填饲次数和填饲量应从少到多,逐渐增加。填饲量多少直接关系到肥肝的增长和合格率。如果填饲玉米量不足,体内形成的脂肪除满足机体所需外, 依次在皮下、腹腔沉积,轮至肝脏沉积很少,肥肝生长缓慢。究竟填饲量多少为好,生产上实无统一标准,只是依据鹅的品种、类型、体质、消化能力而定。一般小型鹅平均日填饲量为 500~650 克;大中型鹅为 750~1000 克, 有的甚至更多些。为使鹅有个适应过程,同时也由于开始时填饲次数少,头两天填饲量要少一点,以后逐渐增加,7~8 天时填饲量应达到正常水平。填饲次数则与填饲量直接相关,次数少了,显然量也随之减少,因为每次填饲量是一定的,不可能无限增多,这就影响到肥肝的增长;但若日填饲次数过多,既增加填饲人员的劳动强度,又因频繁捉鹅,干扰休息,而影响鹅的消化吸收,不利于脂肪在肝中的沉积。因此要科学规定每日的填饲次数,现今一般为 3~5 次,国外有日填饲 6~7 次的。就国内的鹅种来说,经多次试验证明,以日填饲 4 次为宜。每次填饲量,小型鹅约 150 克;大型鹅在 200~ 250 克左右。每日填饲时间表大致是: 6~7 点;11~12 点;16~17 点;22~
23 点。这里适当延长夜间的间隔时间,既有利于鹅群的休息,又兼顾到填饲人员的劳逸结合。
填饲期通常为 21~28 天,因品种、类型、个体差异和每日玉米填饲量的多少而长短不同。一般说来,小型鹅种 21 天,大中型鹅种 28 天。生产上确定填饲日期的主要根据是:鹅体的外部表现与生理变化。当发现鹅体迅速增重到一定程度,腹部下垂,行动不便,步履蹒跚,精神萎靡不振,眼睛半开半闭,羽毛零乱潮湿,呼吸急促,食欲减退之时,就应立即停填,酌情屠宰取肝。否则,由于进食少,消化不良,肥大的肝脏又会缩小。如鹅体增重不快,食欲尚好,精神活泼,动作灵敏,这说明还不到屠宰时期,应当继续填饲。
填饲期间,鹅以舍饲为好。舍外不设运动场,减少运动和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禁止鹅只下水洗浴,舍内保持安静,减少惊吓。地面要平坦,部分铺设垫草,供鹅卧地休息。驱赶时小心缓慢,防止互相挤压、碰撞。每平方米饲养 2~3 只。舍内保持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干燥卫生,经常清扫,饮水清新。总之,填饲期间要为填鹅创造一种能在短期内迅速育肥的舒适环境, 以利肥肝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