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条件
由蛋成雏的奥秘在哪里呢?
我们的祖先早在二千年前,就根据母鸡自然孵化的原理,在实践中总结出孵化的几个基本条件,这就是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和晾蛋,并发明了人工孵化。
温度是孵化的首要条件,各种物质的代谢,都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胚胎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孵化最适温度是 37.8
℃(母鸡体温为 40.6~41.7℃),不能过高或过低。当孵化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时,孵化率就会下降,小鸡畸形的发生率就会上升,孵化期的长短就会受到影响,温度高时,孵化期缩短;而温度低时,孵化期就延长。结果只能使胚胎衰弱,幼雏质量降低,严重时则造成胚胎死亡。所以,孵化时必须遵循“看胎施温”的原则,以确保孵化效果。
湿度通常是指孵化器内的相对湿度,换言之,也就是指种蛋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要求控制在 50%~60%的范围之间。湿度高低与蛋内水分的蒸发密切相关。当湿度高时,蛋内水分蒸发速度减慢,反之则加快水分的蒸发。尤如干燥的时候,水珠很快消失一样。而无论蒸发过快或是过慢,都会导致胚胎衰弱、孵化率下降以及幼雏质量低下的不良后果。
通风的目的旨在调节种蛋周围的空气,以便利于胚胎的呼吸。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和水蒸气(H2O),这些成分能够自由地通过蛋壳上的气孔。发育中的胚胎必须不断得到氧气供应,并排出二氧化碳和水分。若是种蛋周围空气中 CO2 的含量超过一定的限度(耐受量为 0.5%)时,就会出现胚胎发育迟缓,死亡率增加,因此,孵化器内要安装通风设备,既能搅动空气又能排出多余的热量,并能保持正常的温度和湿度。
翻蛋是指改变种蛋的孵化位置和角度。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避免壳膜粘连,这是因为蛋黄的比重较轻,总是孵于蛋的上部,而胚胎又位于蛋黄之上,容易与壳膜接触,如果长时间放置不动,则将与壳膜粘连以至死亡; 二是使胚胎各部受热均匀,供给新鲜空气,有利于胚胎发育;三是促进胚胎运动,保证幼雏正常出壳。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孵化过程中必须经常翻蛋。特别是第一周尤为重要,每二小时翻动一次,一昼夜 12 次。保持翻蛋次数的
同时,还须保持至少 90 度的翻动角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翻蛋目的。晾蛋即是在孵化的后半期,将蛋从孵化机内取出,在外面放置一定的时
间以降低蛋温。其作用是:可以散发多余热量;更换孵化器内空气;刺激胚胎发育,逐渐增强雏禽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晾蛋多用于鸭、鹅的孵化。原因之一,鸭蛋和鹅蛋的脂肪含量高,当孵化至 16~17 天后,由于脂肪代谢的增强,蛋内温度急剧升高,对空气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必须向外排出过剩的热量和保持足够的空气量。原因之二,鸭、鹅的蛋个大,按单位重量计算的蛋表面积相对较小,本身散热能力较低。所以在孵化后的 18 天开始,每天应晾蛋两次以上。晾蛋时间的长短视季节、室温和发育程度而异,一般每次晾蛋15~60 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