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翼而飞的金刚石

20世纪80年代初,在上海曾发生过一桩家喻户晓的离奇案件。那天,从巴黎来的国际航班抵达虹桥机场后,一批标明为“贵重”的货物从机上转移进了航空公司的库房里。说是“一批”,其实也就是一只五六寸见方的木盒子,分量也很轻。可能是粗心,也可能是根本就没把这只小木盒子放在眼里,库房管理员竟在作了入库记录后,随手将它放在了普通货架上。这一切都被送货进库的司机看在眼里,见财起意的司机在第二天送货离开库房时,随手就将这只小木盒子揣在怀里偷了出来。

在回家途中,司机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小木盒子。盒里有只布口袋,里面是一只只密封的小塑料袋。司机看了,宛如一盆凉水从头泼下,因为那些透明小塑料袋里装的是一粒粒碎玻璃屑。也许是什么工业样品吧,司机一边想,一边懊丧地将塑料袋撒开,将这些碎玻璃屑胡乱地丢到路边。看看那只木盒子倒是蛮精致的,拿回去放放东西吧,就这样,他揣着空盒子回家去了。

第三天,待货主来提货时,管理员才发现这只木盒子不见了。而且,到这时候,他才知道木盒子里装的是价值500万元人民币的金刚石,那是珠宝进出口公司从巴黎购来准备加工后再出口的。

以后的情节就比较简单了。公安人员很快就破了案,逮捕了司机,可缴获的仅是一只空盒子。随后,公安局出动了数百名警察,封锁了交通,在司机丢弃金刚石的宛平南路一带梳理似的用放大镜一寸寸地搜寻了好几天,可找回来的金刚石仅仅是为数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听到这里,你可能要皱眉头——恐怕说错了吧,那金刚石亮晶晶的,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司机怎么会把它看成是玻璃屑呢?说来很简单,你心目中的金刚石实际上是钻石,那是人们用金刚石精心琢磨成的有许多平面相交的多棱体,由于钻石具有很高的折射率和色散性,光线照射在钻石上面的时候,就会显出霓虹般的七彩。而未经加工过的金刚石,在常人眼中确实跟玻璃屑差不多。

由于钻石晶莹剔透,光彩照人,所以自古以来就是贵重的装饰品。有些国家的国王,就喜欢把一些硕大、华丽的钻石镶嵌在皇冠上,作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金刚石的贵重,还在于它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科学家把各种物质的硬度分为10级,一级称为一度,那金刚石就是10度。南非一家矿业公司曾做过一项试验:把金刚石与砂石、钢珠和水一起放入滚筒里转动,经过1000个小时,金刚石才被磨损万分之一。用这样硬的物质做切割工具,真正是“削铁如泥”了。有一份材料说,一把好的高速钢车刀进行8千米长的切削就钝了,一把硬质合金车刀可以加工34千米,而一把金刚石车刀可以加工1968千米。有这样漂亮的外表和优异的性能,金刚石当然就成了大自然宝库中的骄子。

那么,无价之宝的金刚石是什么材料构成的呢?300多年前,意大利佛罗伦萨科学院的院士们就曾研究过这个问题,并由此引出了另一桩离奇的案件。

1649年初夏的一天,在明媚的阳光下,这些院士聚在花园里的一张石桌旁,用放大镜细细地观察放在石桌中央的一粒金刚石。突然间,大家惊叫了起来——那闪闪发亮的金刚石顷刻消失了。人们找遍周围的草坪,也不见金刚石的踪影。各位院士都是德高望重的学者,也不能想象他们中有人将金刚石藏起来。一位院士说,他似乎看见在石桌中曾冒起一缕青烟。这就更奇怪了,难道金刚石成了精怪,化作青烟溜走了?

金刚石不翼而飞的离奇案件被载入了佛罗伦萨科学院的大事记中,直到1793年,才由英国化学家特南解开了这个谜。特南将一粒金刚石放在充满氧气的密封金钵中灼烧,而后打开金钵,发现金刚石消失了。分析金钵中的气体,竟是常见的二氧化碳。再经过定量分析,证明了金刚石是纯碳组成的。至此他才恍然大悟,当年佛罗伦萨科学院的那粒金刚石,正是被聚焦后的阳光点燃的。很小的一粒金刚石几乎在一刹那就烧完了,要不是眼尖,可能连青烟都看不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