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捉弄阿贝尔
阿贝尔(N.H.Able)出生在一个大家庭里,家里有七个兄弟姊妹,父亲是挪威芬杜(Findod)小乡村的穷教师。阿贝尔在家里排行第二,小时和他哥哥由他父亲教导识字,小学教育基本上是由父亲教的,因为他们没有钱像其他人那样请家庭教师来教。
在13岁时他和哥哥被送到克里斯汀尼亚(Christinia,今奥斯陆)市的天主教学校读书。这是一间古老的学校,一些官员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而且有一些奖学金给没有能力交学费的同学,阿贝尔也得到了一点奖学金。
在阿贝尔进入学校时这学校已降低水准,因为这里刚成立一所新大学,大部分好的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转到大学去教书了,学校只剩下水准较差和新的教师。在最初的一二年他们兄弟成绩还算不错,而且常常获奖。可是后来教师枯燥的教学方式以及高压的教学手法,让他们兄弟十分反感,成绩也跟着下降了。哥哥更糟,患了神经衰弱症,最后不能读书,要送回家去,以后恶化起来,以致一生不能做事。
1817年发生的一件事情,可说是阿贝尔一生的转折点。教数学的教师是一个嗜酒如命但又粗暴的家伙,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常讥笑嘲讽,而且常体罚,有一个学生被严重打伤,最后病倒而死去。在许多人向学校当局抗议下,这位教师被解职,而由一个比阿贝尔大七岁的非常年轻的教师霍尔波伊(Bernt Michael Holmboe)代替。这名年轻的霍尔波伊的到来,使阿贝尔极大地发掘了自己的数学潜能。
霍尔波伊学过一些纯数学,而且曾当过挪威著名天文学家汉斯丁教授(Chrisoffer Hansteen)的助教,对中学数学课当然是驾轻就熟。他和以前的教师不一样,采用新颖不死板的方法教书;他采取让学生发挥独立的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并且给一些适合他们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去解决。
阿贝尔很喜欢这个新来的教师,他发现数学并不像以前那样枯燥无味,而且很高兴地能解决一些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第一学年末,霍尔波伊在学生的报告上对阿贝尔的评语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天才。”
阿贝尔对数学的热忱越来越高,霍尔波伊鼓励他,给他一些特别问题,而且借给他看他在大学时学习的课本。霍尔波伊后来回忆道:“从这里开始阿贝尔沉迷进数学,他以惊人的热忱和高速率向这门科学进军。在短期内他学了大部分的初级数学,在他的要求下,我私人教授他高等数学。过了不久他自己读法国数学家泊松(Poisson)的作品,念德国数学家高斯(Gauss)的书,特别是拉格朗日的书。他已经开始研究几门数学分支。”
对一个16岁的孩子,小说和诗歌不再吸引他的兴趣了,他到图书馆只找纯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书来看:牛顿的书,天文学家的书,达兰贝尔的力学的书。他把自己研究的一些东西记在一本大簿子里。这时他发现欧拉的二项式定理只证明有理数指数的情形,于是他给了对一般指数情形都成立的证明。
在学校他和同学相处很好,他并不因为教师对他的称赞而恃才傲物。由于他身体不好,脸色苍白,衣服破旧,像长期工作的裁缝,同学给他的外号是:“裁缝阿贝尔”。
1823年秋,他一举解决了用根式求解五次方程的不可能性问题。当作出这一解答时,阿贝尔觉得这个结果很重要,为了使更多人知道,他自费印刷他的论文。为了减少印刷费,他把结果紧缩成只有6页的小册子。然后把这些小册子分别寄给外国数学家,包括“数学王子”高斯,希望听到一些回音。可惜文章太简洁了,没有人能看懂。
阿贝尔卓越的成就,就这样被人忽略了。
大学毕业后,他申请得到了政府旅行研究资金,到德、法等国做了两年访问研究。
1826年阿贝尔到巴黎,撰写了一篇很长的关于超越函数的数学论文,托人转交给复变函数论的创立者柯西。可是,柯西并不重视这项成果,随手丢到角落里去了。阿贝尔的这篇论文,是数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他天天盼望回音,可是一点音讯也没有,阿贝尔只好又回到柏林。克雷尔为他谋求教授职位,没有成功。
1827年5月底,阿贝尔贫病交迫地回到克里斯汀尼亚。这时,更糟的境遇正在等待着阿贝尔。
生活对他太不公平了。无论是高斯还是柯西、泊松等大数学家,只要看过他那卓越的学术研究的人说上一句话,就会使阿贝尔摆脱贫困的窘迫,不至于英年早逝。然而,他们谁也不评论阿贝尔的学术成果。阿贝尔就这样默默无闻地生活在艰苦的境遇中,他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直到阿贝尔去世前不久,人们才认识到他的价值。1828年,四名法国科学院院士上书给挪威国王,请他为阿贝尔提供合适的科学研究位置,勒让德也在科学院会议上对阿贝尔大加称赞。
阿贝尔回到祖国以后不久,在汉斯丁教授的推荐下,担任了一所军事学院的数学讲师,生活境遇稍有改善。
在担任数学教师期间,阿贝尔安心地研究数学理论。他在椭圆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到了可与高斯比肩的水平。他还研究和创立了超越函数的理论,推广了欧拉积分的意义,后世称其为“阿贝尔积分”。
军事学院的教书生活,并未使阿贝尔身体恢复健康。阿贝尔积劳成疾,但他还在拼命研究数学。
1829年4月6日,不到27岁的阿贝尔终于离开人世,这位由一名优秀的年轻教师发现的数学奇才,就这样在科学权威们的冷漠下永远辞别了他心爱的数学。柏林大学邀请他担任教师的信件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天才寄出。此后荣誉和褒奖接踵而来,1830年他和C.G.J.雅可比共同获得法国科学院大奖。
阿贝尔虽然只有短暂的26年生命,但他取得的成果,足够以后的数学家忙碌1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