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的伊凡
唐明皇是距今1000多年前的中国帝王,伊凡是距今100多年前的俄国工人,本来他们八杆子也打不着,可是,由于神奇的“猫眼绿”的关系,他们都成为这篇科学故事的主人公,他们的名字才同时出现在这页书上。
先讲唐明皇之谜。
一天,南方爪哇国的使臣来到长安,进贡给唐明皇一对绿色宝石:“大唐天子陛下,这两块猫眼石为仙女所赠,可用来看时间。”据说,唐明皇见后爱不释手,特意为之配了精致的牡丹钿盒,藏在身边。当他和杨贵妃在花园中游玩时,只要贵妃一问:“三郎,什么时辰了?”他就把那小盒打开,对准南方看一下:“哦,爱妃,将到午时,该用膳了。”
唐明皇未能把那两块猫眼石留下来,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谜:猫眼石怎么能当钟表用呢?直到1000多年后的今天,科学家才破解了这个谜。
这“猫眼石”为何物?原来它俗称“猫儿眼”,是一种神奇的宝石。在这种宝石中有一道像猫眼瞳仁一样的明亮光带,宛如正午时分的猫眼,因而得名。
“猫眼”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它是一种“游彩”,产生游彩的原因是由于某些宝石因有平行纤维构造、平时针状矿物包裹体或平行分布在晶体中的显微管状气穴等,对光产生干涉和集中反射的一种光学效应,即“猫眼效应”。这种效应,目前大约在20余种矿物宝石中都有发现,它们都被称为“猫眼石”。但最好的游彩效应出现在金绿宝石猫眼石中,即“猫眼绿”中。爪哇国进贡给唐明皇的,就是猫眼绿。
猫眼绿又为什么能用来看时间呢?这是因为猫眼光带可以随光变化,左右摆动。早上、中午或晚上,由于光源方向不同,猫眼光带左右摆动的位置也不同。虽然利用这种变化来判断精确的时间是不行的,但用来判断大体的时辰还是可以的。古人没有钟表,用来计时的“沙漏”、“水漏”等器具不便携带,这样,猫眼绿几乎就是最佳的能随身携带的“钟表”了。当然,这样名贵的“钟表”也只有唐明皇这样的帝王才能用得起。
再讲伊凡之谜。
1831年4月29日,在俄国乌拉尔的一个矿井里,矿工伊凡借着矿灯的光亮,吃力地沿着结晶岩矿脉开掘,寻找猫眼绿。突然,他的眼前一闪一亮,跳出了一块红色的宝石。伊凡对着这块红色宝石看了又看,吃惊得张大了嘴:在这座矿山上,屡有绿色宝石出土,可从未有过红色宝石啊!
“我发现了红宝石!”还没跑出矿井口,伊凡就兴奋地叫嚷起来。很快,他被带到了沙皇派来的驻矿大臣面前。驻矿大臣疑惑地问:“你真的在那片只有绿宝石的矿脉中发现了红宝石?”“真的,大臣。”伊凡忙不迭地回答,并奉上包有宝石的小布袋。
“混蛋!竟敢戏弄我。”驻矿大臣一打开布包就咆哮起来,因为在他手中的分明还是一块绿宝石,一块猫眼绿。尽管它也很珍贵,但毕竟不是红的。可怜的伊凡当下就被拖了出去,砍了头。大臣随手将这块使伊凡丧命的猫眼绿放在了桌上的玻璃瓶中。
晚上,驻矿大臣坐在桌前,就着烛光写信。他偶一抬头,不禁“啊”地叫了起来:玻璃瓶中那块“猫眼绿”,在摇曳的烛光辉映下,正发出熠熠的红光呢!
伊凡死得真冤。原来那块猫眼绿是块会变色的“变石”,在白天的阳光下呈现翠绿色,而在晚上的灯光下就变成了紫红色。后来,驻矿大臣将这块奇特的宝石献给了沙皇。在皇太子亚历山大21岁生日时,这颗价值连城的宝石被镶嵌到了他的皇冠上。
这真是一个谜:变石怎么会变色呢?
这个谜到现代才破解。原来,这是由于变石晶体会有选择地吸收黄色和紫色光波的缘故。众所周知,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每一种颜色都在白色波长中占有一定的位置。阳光中蓝绿色光波较强,既然黄色和紫色光波被变石晶体吸收了,便会呈现出美丽的蓝绿色光,给人绿色或翠绿色的感观。而矿灯光和烛光中红色光波较强,同理,变石晶体吸收黄色和紫色光波后,就会给人红色或紫红色的感观。变石对光波的选择吸收是变色的奥秘所在。
以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些变石,因其量少,十分珍贵。后来有人根据变石变色的原理,在人工合成刚玉时,加入一定量的铬离子,使其具有变石一样的吸收性,结果真的制成了合成刚玉变石。不过,这种变石在灯光下呈现红色,在阳光下呈现蓝绿色,与天然猫眼绿变石的色泽略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