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趣事

1590年的一天,荷兰米德尔堡的眼镜制造技师哈里耶斯·詹森有事外出了。他的两个童年的儿子——一对淘气包,偷偷溜到了爸爸的作坊里去玩。兄弟俩看到爸爸的工作台上有许多玻璃片,台上还放着一个铜管,这铜管是詹森用来制造眼镜框的。哥哥顺手拿了两块镜片放到铜管两端,对着一本书去看。

“快看呀,字母的一个小点大得像一只蝌蚪啦!”听到哥哥的咋呼声,弟弟马上抢过铜管,对着桌上的一根头发看起来:哎呀,头发简直粗得像根铅笔。

这时,爸爸回来了。听着这小哥俩你一句、我一句兴奋地谈着刚才的发现,詹森将信将疑地走向工作台,拿起了那个铜管和两块镜片,果然也看到了奇迹。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研制。不久,世界上第一台复式显微镜就在詹森的手中诞生了。它由一个双凸透镜和一个双凹透镜组成,前者作为物镜,后者作为目镜,镜筒大约长45.72厘米,直径约5.08厘米。由于它的放大率远远高于放大镜,人们将它称做“显微镜”。

1628年,德国人衰纳制成了一种新式显微镜。它由两个透镜系统组成,每个透镜系统都起一个单透镜的作用,最靠近物体的透镜产生一个实像,通过作为放大镜的第二个透镜可以看到这个实像。衰纳显微镜是近代显微镜的原型。

在显微镜的发明史中,最杰出的人物是列文虎克。

1632年,列文虎克出生于荷兰德尔夫特市一位普通工匠家庭里。16岁时父亲去世,迫使他离开学校去阿姆斯特丹当一家杂货铺的学徒。每天夜晚,当杂货铺关门之后,列文虎克就去做他最感兴趣的两件事:一是读书,书籍中上至星星月亮,下至蝼蚁蚤虱的丰富知识,引起了他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二是磨制镜片,在杂货铺的隔壁是一家眼镜工场,他在那里学会了磨制镜片的技术,并乐此不疲。这两项爱好为他成为一位器械发明者打下了必需的基础——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工艺。

不过,有成功的基础并不意味着就能成功,要摘到成功的果实还必须付出艰巨的努力。对列文虎克来说,成功是姗姗来迟的,当他即将步入老年时,才得到了鲜花和掌声。

告别了学徒生活后,列文虎克回到了德尔夫特市当了市政府的看门人。看门这项工作收入低微,但较清闲。每天,他只要定时到钟楼上去敲钟,以及定时开闭市政府的大门,这样,列文虎克就有了不少空余的时间。这期间,人们常常发现在列文虎克居住的小木屋里,经常传出“嚓、嚓、嚓”磨镜片的声音,他几乎把全部的空余时间都投入到显微镜的研制中去了。

1675年,列文虎克经过多年的辛劳,终于磨制出一块满意的透镜,用它制成的显微镜放大率超过了200倍。列文虎克用它来观察一滴积贮的雨水,惊奇地发现其中有许多活动着的小生物。这数不清的小生物,有的像曲线,有的像小棍;有的长着毛,有的有小尾巴。它们仿佛鱼儿往来穿梭不停,波浪似的在扭动、舞蹈。这是人类第一次见到的微生物世界。

万分兴奋的列文虎克还有些不满意:由于光线较暗,被观察物不很清晰。他反复琢磨后,利用光线折射原理,在物镜下面装了一块铜板,上面钻了一个孔,使光线从这里反射在被观察物上,观察效果极佳。

一项伟大的发明在一个极平凡的看门人手中诞生了。英国皇家学会大感惊奇,特地派12位科学家乘船渡海前来荷兰考察。他们在用显微镜仔细观察了水中的小生物后,确信列文虎克制造出了“魔镜”,能看到前人从未见过的现象。后来,就连英国女王也知道了,向他提出要求,希望用他发明的“魔镜”亲眼看一下那些“小生物”。不久,列文虎克这位文化程度不高的看门人被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为国外会员。

在一个隆重的场合,一位记者问他:“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列文虎克伸出了因长期研磨透镜而满是老茧和裂纹的双手说:“秘诀就在这里。”

后来,列文虎克在即将离开人世前,把精心制作的26台显微镜献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其中倍数最大的能放大300倍。时至今日,这些显微镜仍被完好地保存着。1723年8月26日,91岁的列文虎克去世了,德尔夫特市政府为这位看门人——发明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