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灯泡

19 世纪初期,欧美一些国家,大都用弧光灯来照明。弧光灯为什么能照明呢?原来,弧光灯是根据弧光放电的原理制成的,它把两根炭棒分别装在一组电池的正负极上,使炭棒接触后,再拉开一定距离,这时候,电流仍能通过空隙,使两极间产生电弧,从而发出非常刺眼的强光。

弧光灯的光虽然可以用来照明,但是缺点很突出:要经常调节炭棒的距离,使用不方便;光线太强,耗电量大;还会产生一些有害的气体。因此, 不适合家庭照明使用。弧光灯的缺点,使爱迪生陷入了沉思:怎样使刺眼的强光变得柔和,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使用呢?

为了克服弧光灯的缺点,人们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勇敢地探索着。首先, 是英国人戴维发现:很细的白金丝通上电流,会发出极微弱的光来。过后, 白金丝在空气中很快地就烧掉了。但是,这一点点微弱的光亮,却使爱迪生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爱迪生根据戴维的发现,在门罗公园研究所,花费了 13 年的心血,终于研究成功了白炽电灯!

爱迪生在研制白炽电灯的过程中,经常去图书馆查找资料,他一面翻看, 一面随手摘记下来,不多久,摘记簿就一共写了 200 册,总页数竟达到 4 万以上。

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常常连续工作 24 个小时到 36 个小时,有时候,甚

至接连 5 个昼夜不合眼,实在疲倦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盹。有人开玩笑地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知识,原来他连睡觉的时候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他考查了大量的资料以后,设想了一下未来的电灯。他认为,要使电灯能照明,关键在于寻找一小段电阻不大、而又耐高温的导体材料,把这种材料装在玻璃泡里,通上电流,它就会发出光来。于是,他试着用一寸长的纸条烧成炭来做灯丝。把灯丝的两端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上,纸条亮了一下,就断了。这是炭丝和空气中的氧气起了化学反应捣的鬼,由此, 爱迪生又知道了,玻璃泡里的空气是发明电灯的大敌。他决定立即从改进灯丝,和把玻璃泡抽成真空这两个方面入手。

爱迪生最初用的炭化纸条很娇气,一不小心就会碰断。爱迪生和他的伙伴们,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最后才把它放进玻璃泡里去。接着,爱迪生又做了一架比较精密的抽气机,小心谨慎地抽出玻璃泡里的空气,再把抽气口密封好,接通电流,果然,炭化纸条就发亮了。不过,只保持了 8 分钟,最后还是断裂熄灭了。

从实践中,爱迪生发现:灯丝的耐久力除了和空气有关系,和灯丝的质量也有很大关系。

他又用铀和白金等不易熔断的合金丝做灯丝,在空气和真空中试验,虽然有进展,可是因为电流太强,最后还是把金属丝烧断了。

究竟用什么来做灯丝好呢?爱迪生煞费苦心,绞尽脑汁。他前前后后研究了 1600 多种矿物和金属的耐热材料,然而全都失败了。

说怪话的人一天天多起来,报纸上的新闻也攻击爱迪生。他们讽刺、讥笑,说发明电灯是白日做梦;说爱迪生是个疯子,连许多科学家也都认为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情。

爱迪生没有向困难低头。他和实验工厂的工人们废寝忘食地干,连实验室的大门都不出,试验整整进行了 13 个月,最后比较理想的灯丝依然没有找到。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们不但没有泄气,在工厂里,还常常飘荡着一片快乐的歌声。

有一天,爱迪生独自坐在实验室里,默默地思考着这上万次失败的教训, 桌上放着一堆从煤油灯罩上刮下来的油烟(这也是未经充分燃烧的炭)。他心不在焉地拿在手里揉搓,不知不觉就搓成了一根细线。偶然,他瞥见了这根细线,顿时,眼睛一亮,他马上站起来,对助手们大声喊:“快!快拿几轴棉线来!”

爱迪生指着棉线说:“我们赶快来试试这个。”他们把棉线放在一个特殊的镍制模型里,送到高温密闭的炉中去加热。当炉内温度达到摄氏 800 度的时候,棉线就被烤成一根炭丝。爱迪生把装有炭丝的模型从炉中取出来, 等它慢慢冷却以后,又很小心地从模型中取出这根极其脆弱的细炭丝。可是稍一震动就断裂了。断了再烧!就这样,爱迪生和助手们一直干到第三天, 才烧出了一条完整的细炭丝。这是多么惊人的毅力啊!

但是,要把这又细、又脆、又易碎的炭丝,送到玻璃工厂那里去装进灯泡,该多不容易啊!走路必须非常轻巧,以防炭丝折断。爱迪生的助手捧着炭丝,小心翼翼地在前边走,爱迪生像保护珍宝似地紧跟在后面。

唉!真倒霉!偏偏这么巧!刚走到玻璃工厂门前,忽然,这根炭丝断了! 三天的工夫全白费了!多么令人懊丧啊!

不能泄气!从头来!当天傍晚,他们又烧出第二根炭丝,不巧,又让一个玉匠的改锥掉在上面,打碎了。不断的挫折没有使他们灰心,他们又继续试验。半夜,终于烧成了第三根炭丝。这一次,他们成功了!在玻璃工的帮助下,炭丝顺利地装进灯泡里去。

天快亮了,爱迪生让助手赶快用借来的、性能良好的抽气机,抽出灯泡里的空气,把抽气口密封起来,接通电流。看!电灯亮啦!这一天,正是 1879

年 10 月 21 日。这是一个多么值得纪念的日子啊!他们日夜用全部心血浇灌的电灯,终于放出了明亮的光辉!世界上第一盏白炽灯诞生啦!从此,人类进入了用电灯照明的新时代。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高兴得又蹦又跳,又唱又笑,这明亮的灯光,凝聚着他们多少血汗啊!实验室里的每个人都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个世界上的奇迹。然而,遗憾的是,这第一盏电灯只亮了 45 个小时。

为了进一步探索棉线灯丝的结构,爱迪生决定把灯泡砸碎,取出烧断的灯丝,仔细观察。他认为棉线灯丝难制造、价钱贵,必须寻找一种既便宜又耐用的灯丝!

爱迪生根据棉线的性质,集中力量考察了大批植物纤维的性能。他先后试用了 6000 多种植物纤维。一天,有位朋友来看他,朋友的红胡须也引起了他的兴趣。后来,他甚至将红胡须也列为试验材料。

爱迪生时时在想着灯丝的试验。1880 年初春的一天,在实验室里,他忽然看见桌上放着一把竹扇,他随手拿了起来,一个念头像电光一般从脑海里闪过:“为什么不去试试扇子上面的竹丝呢?”

他立即吩咐助手们将扇子的竹边削成竹丝,烧成炭丝,经过试验,果然成功。电灯竟亮了 1200 个小时(50 天)。以后又经过反复试验,效果都超过了他以前试验过的任何材料。

意外的收获使得爱迪生非常激动,他马上派人跑遍东方各国收集竹料, 以便大量制造,供应市场。在以后的几年中,东方的竹子就成为制造灯丝的好材料而闻名世界。

白炽电灯比起弧光灯来,优点是很明显的。它光线柔和,使用安全,耗电少,成本低,所以,人们希望早日使用这种灯。

1882 年,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从此,人们在一片光明中, 开始了新的生活。

以后,人们又不断改良灯泡,采用一种熔点高达摄氏 3,400 多度的灯丝

——钨丝,还在灯泡中注入一种不与钨丝起化学变化的气体——氮气,以防止灯丝在真空中蒸发而烧断,大大延长了灯泡的寿命。这种充氮气的钨丝灯的灯丝,温度可达摄氏 2500 度,光亮,耐用,我们现在用的就是这种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