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飞越大西洋

20 世纪第一个春天来到了。

马可尼没有因为自己创造的无线电通信突破 100 公里的记录而陶醉,他把目光投向了辽阔的大西洋,渴望建立起欧洲和美洲之间的无线电通信。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很多内行的人都认为很难实现。第一,因为当时的无线电收发报装置还处在原始阶段:发射机还停留在火花式发射机的水平上,电振荡是衰减的,也没有功率放大输出;接收机很简单,检波器是老式的金属屑检波器,没有电子管放大电路,也没有现代接收机最基本的超外差接收方式。第二,因为英国和北美相隔太远,不少人担心地球的曲面会妨碍通信的实现。一般人都以为电磁波只能像光波一样直线传播,不能绕过地球曲面传播,北美收不到英国发来的无线电信号。

马可尼根据 1899 年在大西洋上进行通信试验得到的经验,认为电磁波有可能“绕过”地球曲面传到大西洋彼岸,他决心去探索。

为了实现越过大西洋进行通信的宏伟计划,马可尼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900 年,他取得了无线电史上有名的调谐电路的专利。这种电路相当于现代接收机的输入调谐回路,虽然不复杂,却使那种简易接收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有了显著的提高。

同年 10 月,马可尼在普尔杜建立第一座大功率发射台,采用了 10 千瓦的音响火花式电报发射机。这是当时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发射机。同发射机相配合的天线很复杂。最初架设的是一种庞大的垂直天线阵,是用 2000 根 60

米高的金属杆围成的一个大圆柱网。网的直径是 45 米,周围还有很多固定的缆绳,从远处望去,十分壮观。可是因为天线太高,支撑困难,没有多久就被大风刮倒了。后来,马可尼改变了设计方案,新架设的天线用很多根垂直天线排成扇形,结构牢固,抗风性强,可以一直使用下去。初次试验,通信距离达到 322 公里。

1901 年 11 月 26 日,马可尼同肯普和另一个助手佩基乘“撒丁”号轮船,

从英国西部港口利物浦启航,向纽芬兰驶去。

当时气候寒冷,甲板上常常结起薄冰。马可尼望着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心潮起伏。40 多年以前,勇敢的开尔文沿着这条航线铺设了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今天,他就要去开拓新的领域,完成人类通信史上的又一个壮举。 12 月 6 日,轮船横渡大西洋,到达纽芬兰的圣约翰斯港。马可尼和两个

助手登陆上岸。第二天,马可尼拜访了纽芬兰的官员,受到热情接待。主人答应和他密切合作,为实验提供一切方便。

为了选择理想的接头地点,肯普和佩基陪着马可尼,走遍了圣约翰斯的海岸。最后,他们看中了一座小山(它后来被叫做信号山)。这是一块可以俯瞰港口的高地,四面有天然屏障阻挡大西洋的飓风,山顶上有两英亩左右的一块平地,正好可以架设气球或者风筝天线。近处有一座旧式建筑,当时已经把它做了医院。马可尼在那里选了一间屋子安放接收机。

他们抵达纽芬兰的第三天,有关实验的准备工作都圆满地完成了。

12 月 9 日,他们在信号山开始工作。两天以后架设天线,马可尼决定用

气球把接收天线升起来。天线很长、很重,他们用了一个直径近 5 米的氢气球,从信号山高地冉冉升起,大家都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它。当气球升到约莫30 米高的时候,忽然刮起了大风,气球被吹得摇摆不定。马可尼急忙指挥收紧缆绳,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气球很快就被卷走了。

第二天,大风还没有停。马可尼想,改用风筝可能会好些。4 年以前, 他在布里斯托尔海湾的成功试验,就是用的风筝。当天上午,他们赶制好一个正六边形的大风筝。在一阵紧张的操作以后,风筝牵引着天线升了起来。天线下端固定在一根粗大的电线上,通过一根引线,从窗户引进设在医院里的电报机房。风筝在大风中来回晃动,但是,最后还是被控制住了,升到 120 米的高空。

这是一个阴冷的日子,脚下是悬崖,海水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透过朦胧的雾霭,隐约可以看到远山的轮廓,那是北美大陆的最东角,再向东就是浪涛滚滚的大西洋。这里和英国海岸相隔 3000 多公里。圣约翰斯港躺在山边, 笼罩在一片薄雾中。

马可尼记下了他当时激动的心情。他是这样写的:“关键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我为它做了 6 年艰巨的准备工作。各种指责和各种困难从来没有使我

动摇过。我就要检验我的理论的正确性,证明马可尼公司和我已经获得的 300 多种专利的价值。为了进行这次试验和在普尔杜建造大功率无线电台,花费了几万英镑,这笔钱是不会白花的。”

为了更有把握,马可尼决定不用莫尔斯电码记录仪做终端,他改用电话机来直接收听金属屑检波器的输出信号。因为人的听觉比记录仪器灵敏得多。这一点,是波波夫在 1899 年进行通信试验时候首先发现的。当时,雷布金和舰长特罗依茨基在做收发报试验,他们意外地发现用电话机可以直接收听电报信号,而且通信距离明显增大。雷布金当时就把情况报告给波波夫。他们继续试验,发现信号微弱得不能启动电报机的时候,电话机却可以听到声音。波波夫后来根据这个发现研制出电话终端接收机,并且获得了俄、英、法等国的专利。马可尼可能从波波夫的这个发现中受到过启发。

1901 年 12 月 12 日,预定的通信时间到了,大家屏息静气地等候着。大

约在中午 12 点半钟,电极键突然发出了“的答”声,这表明有信息来了。马可尼立刻抓起电话筒,紧张地听着。

三个微小而清晰的“的答”声在马可尼耳边响起。啊,千真万确,这就是从大西洋彼岸传来的信号!

马可尼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他把电话筒递给旁边的肯普说:“肯普先生,你听听有什么没有。”

肯普接过听筒,兴奋地把它贴在耳朵上。几秒钟以后,他喊了起来:“是他们的信号,是的!三点短码!”

在莫尔斯电码中,“三点短码”代表“S”字母。这个信号是马可尼预先约定的。现在,从普尔杜发来的“S”字母信号,越过相隔 3000 多公里的大西洋,被他们清晰地收到了!试验人员欣喜若狂。马可尼抬头仰望空中飘动的风筝,眼睛里闪现出快乐的光芒。他确信,不用电缆进行横越大西洋通信的时代已经不远了。

几分钟以后,信号中断了。肯普发现风筝被风刮到另一个方向去了,天线的有效高度相应地降低了。

大家耐心地守候着。经过半小时,电话听筒里第二回传出了三下“的答” 声,然后又沉寂了。信号山高地上的大风不断地改变着风筝和天线的位置。又过了 10 分钟,电话听筒里第三回传出了清晰的“的答”声。三回大约共有

25 次。在随后的时间里,还可以听到这种声音,不过由于信号太弱,听不大清楚。

越过大西洋进行无线电通信的试验结束以后,马可尼同肯普、佩基微笑着走出医院大楼,站在台阶上。一直等在外边的摄影记者,给他们照了相。这是非常珍贵的历史留影。当时,马可尼只有 27 岁。

第二天,马可尼准备再次重复这个试验,由于信号山上的风太大,风筝晃动得很厉害,只好作罢。当天下午,马可尼通过海底电缆给伦敦马可尼公司的董事拍发了一份电报,说信号已经收到,由于天气恶劣,不能继续试验。晚上,他把成功的喜讯告诉了圣约翰斯城的邮局,邮局马上用有线电报把这个重要新闻传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