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哲理诗泰斗萨迪

萨迪(约 1208—1292)是 13 世纪波斯的杰出诗人。他与菲尔多西、哈菲兹被称为中古波斯的 3 大诗人。不仅如此,这位波斯诗圣的名字和作品, 早已超越了时空的阻隔,播扬广远。1958 年,全世界纪念三大文化名人,其中之一就是萨迪。

萨迪出生于南部文化名城设拉子。他父亲是一个下层传教士,也是一个艺术家。童年时代,萨迪曾得到父亲的悉心教育。不幸父母早逝,他成了孤儿。后来,经人帮助,他到了当时伊斯兰教世界的文化中心巴格达城,进入最高学府尼扎米亚神学院学习。他功读古兰经、哲学、历史和诗歌理论,受苏菲派的影响很深。这期间,他便对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蒙古人入侵以后,萨迪离开祖国,以行脚僧的身份开始了长达 30 年的流浪生活。他的行踪遍及亚非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如埃及、叙利亚、土耳其、

阿富汗、印度和我国的新疆等。诗人还 10 多次朝拜圣麦加。萨迪云游四方, 历经坎坷;他常常忍饥挨饿,饱尝颠沛流离之苦,曾被十字军俘虏,服过苦役,后被一个好心的商人赎出。这个商人还把自己的女儿许给他为妻,但妻子十分凶悍,使他无法忍受,被迫离家出走,继续流浪。在几十年的流浪生涯中,萨迪广泛接触到东方穆斯林各国的社会生活,了解到各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精神面貌,又耳闻目睹了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动乱、贫富的悬殊、人民的疾苦,这些生活的苦难与艰辛,最后都成了诗人宝贵的人生智慧和丰富的创作素材。

诗人早在少年时代就开始写诗,但没有保存下来。他写过抒情诗、叙事诗、讽刺诗、箴言、警句等多种体裁的诗歌,表现了他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的才能。萨迪流传下来的第一部作品是抒情诗集《库里雅塔》,收入了他 30——40 年代的作品。诗人现在留传下来的抒情诗有 600 多首。

大约在 1257 年,诗人结束了流浪生活,带着完成了的哲理性叙事长诗

《果园),回到阔别了 30 年的故乡设拉子城定居。《果园》又叫《萨迪书》,

共分 10 卷,包括正义、行善、爱情、谦逊、知足、礼拜、教养、感恩、忏悔

及序诗,诗中有 200 多个诗体故事,具有道德训诫的性质,故事短小,语言精炼、生动,耐人寻味。1258 年,诗人写了他最重要的作品《蔷薇园》。此后,萨迪在设拉子郊外过着隐居生活,直到 1292 年逝世。

《蔷薇园》是诗人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有世界声誉的佳作。它不是纯粹的诗歌作品,而是一部由散文和诗歌相结合的作品。全书分为 8 卷,包括记帝王言行、记僧侣言行、论知足常乐、论寡言、论青春与爱情、论老年昏愚、论教育功效、论交往之道。全书共计 277 则故事,每则只写一件事,一两个人物对话,从中引出一个教训,反映一个生活的侧面,全篇又联成整体,从中引出一个教训,反映一个生活的侧面,全篇又联成整体,反映了当时的生活面貌。叙述是用散文,结论式的教训,大都是诗歌,有时则是散文和诗歌相间。

无论从思想是还是艺术上,萨迪都是开一代新风的诗人。《蔷薇园》的突出特点是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人道主义精神贯注在诗人笔端。萨迪写道:

亚当子孙皆兄弟, 兄弟犹如手足亲。造物之初本一体, 一肢罹病染全身。为人不恤他人苦, 岂不世上枉为人?

读着这诗句,一个满情人道主义慈悲之心的诗人形象如在目前。正是出于对普通人民的同情与关怀,萨迪才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表示强烈的不满。作者在写了波斯历史上一个国王的暴政和被人民推翻王位的故事后,引出了下面几句著名的诗行:

暴君决不可以为王, 豺狼决不可以牧羊。 国王对人民任意榨取, 正是削弱了国家根基。

《蔷薇园》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揭露上层宗教人士的伪善。诗人是个行脚僧,笃信伊斯兰教,而他对虚伪奸诈的僧侣的揭露是相当深刻的,很耐人

寻味。在一些故事中,诗人嘲笑了那些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僧侣。他说: 这人穿了一件圣德的衣裳,

等于把天房的幔子披在驴子身上。

诗人着重指出某些圣徒的伪善行径,揭穿他们的虚伪面目: 敬主需要意笃心诚,

否则,有名无实又有何用? 你的内心本无敬主之意, 身上妄披件圣徒的破衣, 掀开你那七彩的门帘,

露出屋里的一张草席。

这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某些无耻伪善、表里不一的僧侣,揭露得入木三分,十分传神。当然,诗人也并不讽刺一切僧侣,对那些静守淡泊、澄心清意、爱护人民、真心信教的信徒,诗人是敬佩的、赞扬的。

重视知识的力量,是《蔷薇园》的又一重要内容。诗人写道: 有学问的人是一块真金,

在任何地方都会受人尊敬; 愚蠢的人如果到了外地, 只是一张一文不值的纸币。

在许多诗中,诗人一再强调“有了智慧、才识、能力才可治理国家”; “知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竭的财富”;“学识是战胜恶魔的武器”。

诗人重视知识,更重视知识的运用。在《论交往之道》中,诗人嘲笑了那些满腹经纶、无所作为的道学先生,诗人写道:

无论你腹中有多少知识, 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 牲口虽然驮着无数经卷, 也算不得聪明饱学的圣贤。

这道理无疑是对的,诗人讲出来又是那么生动有趣,让人回味。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内容,《蔷薇园》还涉及到恋爱、婚姻、家庭关系、子女教育、处世为人等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诗人见解独到,语重心长。读萨迪的书,我们仿佛坐在一位智慧老人面前听他娓娓而谈。在这位智慧老人的面前,我们既可以领悟到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又可以感受到一颗对人类闪耀着慈爱光芒的心。

作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萨迪,不仅在政治理想上、人生见解上高于同时代诗人,而且在艺术上也在其独到的贡献。

《蔷薇园》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诗人对波斯语的创作性运用上。萨迪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来自人民的活生生的口语,经过提炼和创造,更加明白流畅,自然优美。《蔷薇园》是波斯语韵文的代表用,双行押尾韵, 对仗工整,很象诗;而诗句通俗易懂,用词自然,很象散文,诗文相间,词藻华美。数百年来,诗文并茂的《蔷薇园》一直是学习波斯语的最理想范本。直到今天,有的文学家还把波斯语称为“萨迪的语言”。

寓哲理于形象,以形象喻哲理,是《蔷薇园》的又一艺术特色。用形象的故事阐发道理自不待说,即使是训诫性的诗,也多巧用比喻,形象生动, 暗含哲理,且常常幽默风趣。

《蔷薇园》在世界文学中影响很大。从 18 世纪开始,就被译成欧洲各

种语言。我国早在明清之际就把这部书作为中国穆斯林经院教育的课本。1958 年,我国又出版了《蔷薇园》的新译本。

萨迪在写作《蔷薇园》时,曾希望这朵“蔷薇”的叶子“不会被秋风扫荡,它的新春的欢乐不会因时序的循环变成晚秋的凄凉。”而今,700 多年过去了,岁月悠悠,天地苍苍,历史已经证明:萨迪不朽,“蔷薇”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