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诗大师——内扎米(1141—1209)

11 世纪以后,波斯诗歌的创作中心逐步由东部转移到西部和西南部。创作上也一改原来简明朴实、不事铺排的特点,诗歌的主题有所变化,内容更加丰富,描写也更加细腻,文学史上称之为“伊拉克体”。

内扎米就是“伊拉克体”的杰出代表,是波斯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大师。诗人原名伊里亚斯,内扎米是笔名,意为“珍珠”或“把音节串到一起的人”。生于阿塞拜疆甘贾(前苏联基洛巴德附近)。他的诗流传下来的主要是 5 部叙事诗,即《霍斯陆和西琳》、《蕾丽和马季侬》、《七美人》、《秘密宝库》、《亚历山大故事》。这 5 部长诗统称为《五卷诗》,其中前 3 部是爱情叙事诗,这也正是诗人最擅长的领域。

内扎米善于把爱情描写与社会问题结合在一起,或揭露君王的残暴,或抨击社会的黑暗,或对君主进行劝谏,或对下层人物表示同情。一般认为,

《蕾丽与马季侬》是内扎米诗歌艺术的顶峰之作。

这部爱情叙事诗原是流传很广的阿拉伯古老传说。它叙述的是阿米里亚部落的酋长非常富有,但没有儿子;他便每天祈祷老天爷,最后终于得到了一个儿子,取名盖斯。盖斯在学校里与妖媚多情的蕾丽同窗共读,整天耳鬓厮磨,渐渐相爱得情深意浓,难舍难分。然而,蕾丽的父亲否定了这门婚事, 并逼迫她退学回家。盖斯无限痛苦,终日在蕾丽家的周围徘徊,人们称他为“马季侬”(阿拉伯语“疯子”的意思)。蕾丽被迫嫁给一个贵族后,马季侬独自一人逃到荒野,流落大漠,与野兽为伍。蕾丽嫁非所人,一心想念马季侬,坚决不与丈夫同床,最后抑郁而死。马季侬闻讯前来奔丧,扑倒在情人的坟墓上恸哭不止,最后也因悲伤过度而死。后来,人们把这两个情侣合葬在一起。诗人将这个凄婉的爱情悲剧,第一次写成一部美丽动人的叙事诗, 故事曲折感人,心理刻划细致,想象优美丰富,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诗作对蕾丽与马季侬之间纯洁深沉的爱情予以热情的歌颂,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主义道德伦理提出强烈的控诉。

有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中国一样,蕾丽与马季侬这两个人物在中东几乎

家喻户晓,马季侬这个名字甚至成了“情痴”的代名词。从 18 世纪起,内扎

米的这部感人肺腑的爱情叙事诗,相继被译成 10 多种文字,影响及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