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卓越的文艺家”德钦哥都迈

德钦哥都迈是缅甸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家。他不仅是以文艺为武器,开创缅甸反殖民主义文学的旗手,而且是直接投身抗英、抗日斗争,争取祖国独立的杰出战士。他用自己的诗文鼓舞人民,打击敌人,深受缅甸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德钦哥都迈(1875—1964)原名吴龙,生于缅甸卑县。从小在佛教寺院中读书,19 岁时因父亲去世而辍学,来到仰光谋生。起初当排字工人,后来担任校对,并开始了写作生涯。这以后,他又先后当过报刊编辑、大学教授。1934 年参加“我缅人协会”(即德钦党),任名誉主席,改名为德钦哥都成迈。从此,他便直接投身于缅甸民族独立斗争,先后从事反英和抗日活动。1948 年缅甸独立后,曾任缅甸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缅甸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

主席。因文学创作上的突出成就,缅甸政府于 1950 年授予他“卓越的文艺家” 荣誉称号。1955 年,他还获得了苏联斯大林和平奖金。1964 年 7 月 23 日, 德钦哥都迈病逝,享年 89 岁。

德钦哥都迈的创作活动大体分 3 个阶段。

第 1 阶段从他 19 岁当排字工人步入社会时起到 1911 年。这期间最重要的文学创作是剧本,大多取材于佛本生故事、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这些剧作艺术上有一定特点,显露了作者的创作才华,但思想性不强,现实意义也不大。

第 2 阶段从 1911 年到 1948 年缅甸独立。这是他创作的成熟期、极盛期, 最重要的作品都写于这个阶段。他的长篇小说《嘱咐》(三卷)描写缅甸的风习、文化及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被誉为缅甸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他满怀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激情,巧妙地写下了许多诗歌与散文间杂的文体“注”,这类重要诗文有《洋大人注》、《孔雀注》、《猴子注》、《狗注》、《罢课注》、《鲲鹏注》、《咖咙注》、

《德钦注》等。

第 3 阶段是从 1948 年到诗人逝世。这期间诗人长篇著作只有《烈士陵园》、《梦幻注》,另外还有一些单篇的四折长诗,如《和平呼吁书》、《访华长诗》等。

下面我们要着重评介的是诗人的“注”,尤其是“注”中的诗歌部分。“注”,就是注释,在德钦哥都迈的时代,缅甸人常常对巴利文著作:

尤其是对佛教经典作注释,“注”这个字眼最多的还是用于论释佛陀教义、佛经故事上。德钦哥都迈则创造性地把“注”这种形式用于普通内容,借以反映和阐述世事和诗人自已的思想观点,叙史述事,抒情写意,无所不至。他采用亦文的形式,先议论一段后,便以一首四节的诗歌(即缅甸诗体“四折诗”)作概括。这是诗人对缅甸传统写作形式的运用和创新的结晶。这种亦诗亦文的形式,有点儿类似我国古代有序的诗,有些古诗前有一段序,有散文写,或三言两语,或洋洋洒洒,诗文相配,相互补充、阐发,相得益彰。

诗人的“注”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它翔实地记录了 20 世纪初缅甸汹涌澎湃的民族独立运动的整个过程,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片赤诚。正如缅甸评论家所说:“吴龙用他的四折诗记载了近代史实。吴龙是一位有文学匠心的人,他为争取独立竭尽了自己的灵感。所以,吴龙的四折诗可以说是政治诗史。他用诗歌颂了古代缅甸人民的聪明才智,鼓励自己的民族为挣脱外国人的统治桎梏而斗争。⋯⋯可以说,吴龙的四折诗就是(缅甸)独立斗争的月志。”这个评价应该说是恰当的。

《洋大人注》无情地嘲讽了“假洋鬼子”,热情地赞颂了那些具有民族气节和民族自尊心的缅甸人。其中记叙了一位缅甸高僧组织传教会,赴英国弘扬佛教的事情。诗人对此赞叹不已,因为他渴望自己的祖国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他抚今忆昔时,又不免感叹:“如今王朝成往事,怎不令人愁难收”。诗人缅怀自己民族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更增添了对祖国文化洇没的悲愤心情。

发表于 1919 年的《孔雀注》,讽刺揭露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激发缅甸人民的爱国热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为了寻求缅甸的支持,许诺战后予以自治。然而,战后英殖民者翻脸不认帐。渴望自由的缅甸人民据理力争,与英国殖民者展开了斗争。诗人看到赴英交涉的吴吞新代表走遍缅甸城乡鼓动人民起来斗争,最后积劳成疾,鞠躬尽瘁,感到无限悲痛。诗人写道:

孔雀的母亲啊!

悲痛难忍泪如泉涌。令人赞叹的儿子啊! 当代表远涉重洋,

英名扬四海,器宇轩昂。死神啊!

为何夺去他生命的光芒? 为儿子祈祷,

愿他永生,在孔雀的大地上。

这里,孔雀是祖国母亲的象征。诗人以热烈而又深沉的感情,赞颂了为国献身的民族志士,战士倒下去,还有后来人。诗人坚信:“不久的将来, 时来运转,自治终将实现,孔雀高歌舞翩跹。”这首诗是祖国母亲颂,也是爱国志士颂,字里行间奔涌的是爱祖国、爱民族的热血和激情。

写于 1924 年的《狗注》,被认为是诗人最出色的作品。1923 年,英国殖民当局虚设了几个部长、议员席位,用来收买、分化缅甸人。这实际上只是几块“腐肉”,然而竟有一些追名逐利、丧失气节的人,争相抢这几块“腐肉”。诗人见此非常愤慨,把那些不顾民族利益的败类比作狗,比作摇尾乞怜、讨主子欢心的哈巴狗,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鞭挞:

毛茸茸的哈巴狗, 一副媚骨奴颜。 为了中饱私囊, 圆睁一双狗眼, 争吃一块骨头, 满嘴流涎。

诗人给卖国求荣者画像,多么生动,多么形象,又是多么传神。由于殖民者的阴谋得逞,当时缅甸的民族运动遭到破坏,民族团结涣散,《狗注》也流露出诗人当时苦闷彷徨的心情。

“我缅人协会”成立以后,诗人看到了力量,看到了希望。诗人积极支持它争取完全独立的主张,并加入这个组织。这是诗人思想觉悟的一次飞跃, 他彻底放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以更坚定的立场、更高昂的斗志投身民族解放运动。随着思想境界的提高,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显得更加积极、清晰、明朗,更富有战斗性。诗人在《德钦注》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我佛涅■已近二千五, 何人尚霸我疆土?

顺应天时显佳兆,

天降“德钦”擎天柱。

这是肺腑之声,希望之歌。诗人认为,德钦党的出现,是缅甸民族的希望之光。

从以上粗略的描述中,我们对德钦哥都迈的诗歌已有一个较为概括的印象。他的诗作内容丰富,但贯穿其中的有一根红线,那就是深沉执着的爱国主义思想。诗人以他充沛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反映他生活的时代,使缅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诗形象生动新鲜,比喻精妙独到,对缅甸口语的运用如行云流水,通俗清新,很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和谐统一,使诗人在诗歌创作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德钦哥都迈的诗歌作品,是缅甸诗歌史上的璀璨珍珠,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东方诗歌艺术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