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美的创造劳动创造了美
“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还有什么难理解的吗?然而,美学界从这句话引出了南辕北辙的分歧,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有的美学家认为“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是马克思对美的定义,因此,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都是劳动创造的。这种观点实质上是在“劳动创造了美”与“美是劳动创造的”中间划了等号。而以蔡仪为代表的美学学派则认为“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虽然是马克思说过的,但这句话并不是谈美的根源,更不是给美下定义。是耶?非耶?那一种见解更符合马克思说这句话的原意?要弄明白其中底蕴,还得从这句话的来龙去脉说起。
这句话源自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搞》。全文如下:
国民经济学以不考察工人(即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来掩盖劳动的本质的异化(“以字原文为黑体字,著重号亦原有)。当然,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此着号为笔者所加),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①
从全文看,这段话是对国民经济学派②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本质异化的批判。为说明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本质的异化,马克思列举了大量事实, 雄辩地说明在异化劳动下,工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直接关系的颠倒。因此, 这里所说的“劳动创造了美”并不是对美的问题发表意见,更不是对美的定义。如果说这段话同美学有什么关系,那么,也可以说是涉及到与美的创造有关的两个问题:一是说明,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第二自然,而且可以创造美, 二是说明在异化劳动条件下,也可能进行美的创造,但这种美的创造的成果却与劳动者完全脱节。因而劳动者虽然创造了美,但所获得的却是美的反面, 即丑。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劳动被异化的极不公平的现实, 进一步阐明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的人性被严重异化。如果这种理想是符合马克思在这段话中所说的“劳动创造了美”的含义,那么,蔡仪先生的论述显然是符合原义的了。
再从语义逻辑看,“劳动创造了美”这句话,是叙述性语言,其所指与能指是一致的。而“美是劳动创造的”这句话,则是定义性语言,只有所指而没有能指。前者是“美”的概念的局部,后者则是全部。二者之间,无论从语义的质与量看,都是不能等同的,也不可能构成因果关系。那么,美是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91 页。
② 马克思这里批判的是以英国亚当·密斯和李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否可以被创造呢?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认为美是事物一种属性,并不防碍同时也承认美是可以通过劳动创造的。事实上,从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渐培育起原始的美的观念,产生审美的渴望起,便开始了人类创造美的历史。半坡遗址出土的约六千年的彩陶器皿,乃至更早的约十多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用砾石、蚌壳和兽骨雕磨而成的,今天看来极其简单、粗糙的装饰品以及骨针、石斧等工具便是证明。
自然界和社会生产中的美是大量存在的,甚至可以说称得上极其丰富 的。然而,人们还不满足这些自然形态的美,也不满足于鉴赏现实美时的联想所获取更丰富的美感,而是还要各自的美的观念、对美的渴望和要求去创造。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审美的自觉意识不断加强,审美化建设的自觉意识也日渐强化。美的创造已渗透到人们生
活的各个方面。如日常用品造型色彩的美化,花样描绘的讲究,就十分普遍。家用电器、文化用品、交通工具、生产用的机器等等,都有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美的因素。新时期以来,广州还创立了一年一度的美食节⋯⋯一句话,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美。在当代生活中,产品的美化程度已成为产品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是技术美学作为一个美学分支学科应运而生。
前苏联政治家、哲学家、文艺评论家卢那察尔斯基(1875—1933 年)曾经说过:“如果我用浑浊的、有气泡的玻璃做一保杯子,而且而且杯子的各个部分很不匀称,自然还是可以用它来喝水的。然而谁不懂得,假如人们被大大小小的这些劣质的东西所包围,那就只有过一种贫乏、枯燥、阴郁的生活。”①可见,日用品的美化,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多么重要。技术美学就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门关于技术领域的美的创造的科学。尽管这门学科尚未完美,但生活已向她招手,现代文明离不开劳动产品中的美的创造。
劳动成果的美的创造又反过来要求劳动过程的美的创造,即劳动组织, 劳动场景乃至劳动秩序的和谐协调,只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热情,使劳动本身变成一种最高的需要,一种能使身心愉悦的活动,即建立劳动本身的美,于是人体又在注意起劳动美学的研究。
总之,只要人们对美的渴望不息,那么,美的创造之火必然愈烧愈旺。劳动不仅可以按照物质的规律和使有价值的需要创造,而且,也可以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这种美的创造又因其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别。总的来说,劳动创造的美,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附于使用价值的美的创造。如日用品的美的创造,生产工具中的美的创造,交通工具中的美的创造,高科技成果的美的创造,食品的美的创造,服饰美的创造,居室美的创造,建筑物的美的创造,等等。这一类美的创造的特征就在于其按照美的规律的创造必须服从其使用价值的创造,以更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为前提。
① 转引自[苏]A·费齐《美的启迪》中译本第 199 页。
另一类则以审美价值为首要目标的美的创造——即艺术美的创造。艺术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尽管各艺术种类有其不同的物质媒介,遵循不同的物质美的表现法则,但都是为了审美的目的,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艺术美的创造只按照艺术美的规律来创造。优秀的艺术品,能使人获得比自然美与社会美都丰富的美感,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艺术美的创造又是最高级形态的美的创 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