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度之美

风度不是一种美体,而是一种表现;是人体之美、人性之美、个性之美乃至服饰之美的总体表现。或许你走上讲台,从容不息。授业解惑,口若悬河,人们会说你有风度。或许,你是个外交家,你送往迎来,举止得体;祝酒致辞,轻松自如:谈判桌上,不亢不卑,人们也会说你有风度。指挥千军万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身为谋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都是盖世风神,美的极致。

如此说来,风度表现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行态坐姿、待人接物、论理处事⋯⋯或风流儒雅,或朝气勃勃,或雷厉风行,或文质彬彬,都是美的。风度之美,人人向往,但并不神秘。只要我们自觉地努力培养,都可达到风度翩翩。我们要做风度佳妙可人,必须开掘我们自身生命的泉源,重视以自我为创造对象。生命的我,将之以适当的形式释放出来,定然风韵自至。

美可以创造,风度美同样可以创造。创造的途径,一曰自信,二曰笑, 三曰返璞归真,四曰提高志趣,五曰熔冶智慧,六曰锻铸才情。

**先说自信。**所谓自信,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貌有充分信心,通俗地讲,就是“自我感觉良好”。自信的人,往往显得落落大方,神采飞扬。

自信的反面是自卑。自卑者往往羞怯胆小。试想,虎头蛇尾,缩手缩脚,低眉眼首,顾左右而言他,哪里会有什么风度可言!立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自然而在显现神采风韵。许许多多的人,为人处事太顾忌别人的眼光,过于考虑别人看法,因此,走起路来,难免蹑手蹑脚,说起话来,难免嗫嚅结巴。意大利著名的电影明星索菲亚·罗兰,美貌风度,倾国倾城。她写过一篇谈女人之美的文章,内中提到一次盛大聚会上有一位女士,钗光鬓影当中,独她一个穿了一袭大红大紫,领口开得极低的衣裙。本来嘛?这并无不可,偏偏这位女士眼神飘忽,时时搜集着诸多来宾对她这身打扮的反应,这就显得小家子气十足了。

唯有自信,才能做到不一味效仿他而人而显出个性。缺自信,邯郸学步, 学虎不成反类猫。孔夫子有位得意门生,名叫颜回。孔子对他欣赏之至常常对人赞不绝口:“贤哉!回也”!但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模仿孔子, 用颜回自己的话来说:“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意思是讲,孔子走得慢,我也走得慢;孔子走得快,我也走得快;孔子跑,我也跑。这也可以说是一种风度吧,但绝不可称为美的风度。孔子弟子三千,都像颜回那样,那他们师生走到一块,必然形成一幅令人发笑的漫画。

**再说“笑”。**一笑遮百丑,笑能出风度。我们没有理由不笑。我们是自然的宠儿,天地的骄子,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落落寡合,郁郁少欢者, 往往是个人主义者。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面对自然威力难免手足无措,因而也就笑口难开。笑在生理上的妙用,诸如增加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等等, 我们姑且不提。我们要着重指出:笑是优美的风度的一个基本元素。我们待人接物,竖眉噘嘴,满脸冰霜,不仅不可使人接近,还会使人产生敌意和防范心理。但笑,岂能是假笑,岂能是皮笑肉不笑!我们说的笑,是轻松、由衷、自信的舒心的表现。我们仔细观察一个,就会发现,那些步履轻盈,应对从容的人,不是面带微笑,就是笑容可掬;不是一笑嫣然,就是春风满面。其实,我们要做到这样也轻而易举。笑这东西,不要钱买,勿庸找寻,心头轻扬,自然眉头轻舒。当然,生活当中,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道只二三。但遭遇到不平、困厄之时,更需要表现出一种强者风度。保持舒心的笑,显得潇洒出尘。美国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写了一本世界畅销书《人性的优点》。其中教给人们一种快乐方法:每天早晨起床之后,出门之前,对着镜子,自己对自己说:“我很快乐,我很开心”,等到自己终于笑了起来, 才去工作。这种方法。值得我们这些祈盼自己风度迷人的人试验。

三说返璞归真。风度美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自然率真。止上矫揉造作,语言卖弄高深,伤其真美,出不了风度。晋人最讲究风度美,也最懂得自然率真是真风度的道理。《晋书·王羲之传》上记载:东晋太尉郗鉴,有女长成, 叫一门生到名门望族王导家去物色女婿。王导就叫来人亲自到他家东厢,从诸子弟中挑选。王导家的后生们得到消息后,一个个都装得不可不正经,有的看书,有的作文。有的练字。只有一人若无其事,打着赤膊,露出肚皮,

躺在东床上吃东西。门生去之后,据实以报,郗鉴说:“那东床坦腹之人才是理想的对象呢!”原来此人正是大书法家,《兰亭序》的作者王羲之。惟大英雄能本色,本色就是风度。郗鉴可谓慧眼独具。王羲之当时是在自己家里,随随便便,大大咧咧,也符合环境。

自然率真的反面就是矫揉造作。

孔子的风度煞是优美。《论语·述而篇》说:“子之燕居,申申旭也, 夭夭如也”,翻译起来,就是:孔子在家闲居,很整齐,很和乐而舒展。俨然如冬天温暖的太阳,使学生弟子沐光浴辉。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彬彬之盛。这与他那和蔼、仁慈的风度所产生的亲和力有关。但孔子存在一毛病,喜欢繁文缛节。《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着一个“子见南子”的故事。就是孔子一个不很光彩的记录。孔子在卫国时,卫灵公夫子南子,叫人对孔子说:“四方的贤者想会见卫灵公,都必先来见我,我是乐意会见他们的。” 意思是暗示孔子,你如想见卫灵公,可以先来见我,以通关节。孔子开始表示谢绝,但后来还是去了。孔子趋入宫门,便行一种最恭敬的跪拜礼,长时间向北面(即南子所在的方向)叩头碰地,并对南子夫人说:“我以前未能前来行礼相见,今天特地以札来报答你了。”

孔子是儒家代表。儒家最讲“礼”,本来也无可厚非,但讲究到如此地步,就给人一种阿谀奉承的感觉,似乎他要讨好南子,走点后门,而且,他这样做,也有点矫揉造作,给人视觉上造成不很雅观的印象,难怪孔子的一个学生,脾气一贯真率而且火爆的子路,就对他这种做法很不高兴。害得孔子连连发誓:“我要是有什么做得不对,老天爷厌弃我吧!老天爷厌弃我吧!”这也是太尴尬了。

四说提高志趣。人的志趣有高下之分,反映到人的风度上,就有优劣之别。眼睛盯着蝇头小利,心头索绕邪僻之想的人。哪能洒脱不羁,光彩照人? 古往今来,那些风姿伟岸,放射着崇高美的光华的人,定然是求道者、殉道者。他们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信念,不屈服于权势,不拜于暴力,不仅仅表现出超人的风度,更表现出非凡的风骨。古希腊的苏格拉底, 到处宣传知识即美德,告诫人们要“认识你自己”,结果被雅典联审团以亵渎神灵,毒害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在法庭上拒不认错,有条不紊,逻辑严明地为自己审辩。进了死牢,朋友们、学生们安排他逃走,他倒和朋友学生讨论起“他逃走是否合符正义”的问题来。结论是他逃走不正义的行为。最后,他接过狱卒为他拿来的毒鸩,从容喝下。他说是最后一句话是嘱咐他的学生不要忘记代他偿还他欠人一鸡。

三国时候,诗人、音乐家嵇康,不肯同流合污,与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合作,遭人诬陷,为司马昭所杀。《晋书·嵇康传》写道:嵇康善弹琴曲

《陵散》将刑东市,萦琴弹之,曰:“《广陵散》于今绝矣”。

苏格拉底与嵇康的这种风度,真是神人之姿,仙人之表。这种风度,绝非那些志趣滥俗、人格卑者所能。

**五说熔冶智慧。**智慧藏于人有胸臆,如玉在山,如玉在水。智能,能脱俗,能超然,智者对于人生,能入乎其中,更能出乎其外。常人这于生活, 能入乎其中,但不超脱其上加以观察。我们要生存,自然要斗争;但我们要生存得美好,又有必要做无所为的静观。我们不必学古代的隐士,离群索居, 但我们能于日常琐事之外,偷得一分闲暇,做一做智者的精神游戏,有助于精神的放松,更能使我们神情气爽,风度高远。

后汉了孟敏,客居太原时,一天,背上背着一种唤作甑的陶器炊具,忽然甑堕地破裂。孟敏也不回头看一下就走了。郭泰问他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呢? 孟敏说道:“甑已破了,看又何用?”

孟敏如此豁达大度,源于他的智者情怀。源于他超凡脱俗的人生智慧。人生天地之间,理当如鱼得水,理当如鸟飞于天。鱼鸟来往从容,无牵无挂, 我们何必斤斤计较,烦恼盈怀?

六说锻铸才情。曹操的儿子曹植,字子建,与曹丕是同母兄弟,擅长诗赋,援笔立成。他一度受到曹操的宠爱,差点立为太子。相传曹丕继承帝位后,想迫害曹植,命他七步成诗。曹植即行七步,吟成一诗:煮豆燃豆箕,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意思是讲,豆子在锅中哭泣,诉说自己受到高温煎熬,而无情的豆梗却在锅底越燃越旺,一点也不念及同根所生的情义。如此绝妙好词,信手拈来,比喻贴切,天衣无缝。才高八斗的曹植,七步成诗的风度,令人绝倒。就连那个立意要杀他的同母哥哥曹丕,也杀心顿消。曹植的风度,也就是他的才情。

现代科学,早就破除了生而知之的迷信。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一分机遇。我们天资平常,没有什么关系。我们有的是机会,锻炼我们的才情。

艺高人胆大,胆大口手灵。才华横溢自能风度翩翩。致力于才情的锻炼也是培养风度美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