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美的光辉

人性是什么?人们可以从不同层次作出不同的回答,如与无机界与植物相比较,人性就是吃与性、欲望与行为。这其实就是人的动物性,是最低层次的人性。如果与其它动物相比较,人与动物的区别应于人能够从事“合目的的自由的活动”。这里所说的“合目的”与“自由的”活动,并不像有的人抬得那么高,①只不过是对人逾越动物本能的概括,即超越动物只能按其所属的种类的需要进行生产的本能束缚,如蜜蜂只会按照固定的方式酿蜜与造巢,而是可以掌握任何物种的规律,使之服从的需要进行生产。可见这种层次上的人性只是人区别于动物类本质的属性,因而是一种抽象的人性。只有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界定人的本质属性。如马克思指出的:“人的本质⋯⋯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才是人的社会性,即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因此,这才是最高层次的对人性的具体概括。由此而导出的人性,才有善恶美丑之分。

① 有人把这个层次的人性说成是唯一的人性。

那么,怎样的人性才是美的哩?我们认为那些自觉地追求真、善、美的人性,才是美的人性。因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形成并不断发展的需要, 是人类不断超越自身的需要。

先说对“真”的追求。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进行物质生产,要战胜自然, 追求社会的进步就必须认识世界,掌握客观规律。这种认识世界的追求,在自然则形成为自然科学,在社会,则成为社会科学。其总的趋向都是求真。因此,对科学的追求,就是人性美的表现。科学本身就是美的,对科学道理的发现,又反过来丰富着人性的美。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彭加勒说:“科学家并不是因为大自然有用才去研究它,他研究大自然是因为他感到乐趣,而他对大自然感到乐趣是因为它的美丽,如果大自然不美,那就不值活下去⋯⋯理性的美对自身来说是充分的,与其说是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倒不如说,或许为了理解,为了理性美的本身,科学家才献身漫长的艰辛劳动。”

有一句拉丁格言:美是真理的光辉。作为美的定义,是有所欠缺的,但用来解释科学美,则完全正确。美国物理学家玻姆说过:“物理学是直觉的一种形式,就要艺术那样一种形式。”科学在其极限处,是与艺术一致的。科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将结晶为公理公式定理。公理、公式、定理具有高度的简洁性、平衡性和对称性,是宇宙中某个部分的和谐的发现。数学就有数学的美,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满的境地。一种真实的喜悦的精神,一种精神上的发扬,一种好像高出于人的意识(这里至善的标准),能够在诗里得到,也确能在数学里得到。”天文学也有天文学的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以诗意的语句道出他人体

验:“天体的运动只不过是一首歌,一首连续的、几个声部的歌。它只为智慧的思考所理解,而不能由听觉感到。这音乐,好像通过抑扬顿挫,根据一定的、预先设计的六声部韵律进行,借以在不可不计量的时间川流中定出界标。”开普勒自己研究天体运动的原著,有许多是直接用乐谱来的写的,其中很少有文字,而是使用音乐语言,他用不同的音程来描写行星运动的快慢和进退。以他命名的著名的运动规律有的就是从乐谱中产生的。

研究分子运动的化学,揭示出来的微观世界的美,同样动人心魄。我国科技工作者任新民(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在其《分子美学》(载《百科知识》1990 年第 2 期)一文中写道:

化学是分子的科学。化学变化是分子的转化。分子的美与任何艺术品的美一样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分子的形式美体现一定的美的原则。如1.对称性从最简单的正四面体的甲烷分子(CH4)到球芳烃(C6O)都具有这

一属性。2.奇异性 链索化合物和花结可以作为奇异分子的典型例子,是化

学中的奇迹。3.均衡性 任何一个稳定的分子本身无不体现原子之间的均衡。分子并不是一个缰死的实体,相反,它本身充满了各种运动:平动、振动、转动和电子的运动,而这些运动又局限于一定的范围和强度,使分子能够保持确定的尺真寸和形状。这种均衡性一旦遭到破坏,分子也就随之解体,在新的分子中又会形成新的均衡。4.和谐性在分子世界中和谐性体同于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例如:超分子中的主体和客体,高凝聚分子中的有序和无序, 生物大分子中刚性和柔性,中间体分子中的稳定性和活泼性,过渡态中的虚与实,对立面和谐的统一维系着整个五色缤纷、生动活泼的分子世界。

现代物理学正在寻找一种整体宇宙的和谐,即寻找 TOE,即TheoryofEverything(一切事物的理论)即寻找动力学的最在原统一。这种理论据科学家们自信地认为,有如下特色:1.最大的和谐,它具有宇宙间最高最理想的对称性;2.最大的圆满,它包容宇宙间所有互相作用规律;3.最大的自洽,它的内部最高度协调一致的。

这种理论能不能找到,是另外一个问题,但它说明科学家(人类求知欲的最高代表)探求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美、创造美。

人性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人的伦理道德具有历史性,也不是亘古不变。人类的自我超越过程,也就是扬弃旧道德,创立新的伦理的过程。伦理美(或称心灵美)同样是人性美的一个表现形态。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很早就指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也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他认为人天生就有爱他人的倾向,不需要学习就会,他这说法是唯心主义的,但他正确地指出了人性的善的存在。人性的善比如邻人之爱、同志之情等等,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共同的生活斗争中逐渐建立起的,因为人在生存斗争中感觉到离不开他人。所以人们自觉地约束自己,服从一定的行为规范,这就产生了伦理道德规范,伦理道德规范显示出人本身的伟大的魄力。我们常用“衣冠禽兽”指责那些有恶行劣迹的人, 因为禽兽是没有什么没有伦理道德规范人的。这样的人,不管他多么漂亮迷人,我们都以为是丑的。这就说明,高尚的道德自会放射出美的光华。抽象的伦理教务无所谓美或不美,但具体的行为却有美丑之分。从这个意义上讲, 人性之美可以说是善的光辉。在遥远的古代,人类面临大自然的威胁,为了团结一致向自然开战,必然要求每一个个体与全体社会成员步调一致。在关键时刻,需要牺牲个体的利益甚至生命。所以,那些自觉地放弃个人利益的人泪然受到社会的尊敬和景仰,他们的头上似乎因此戴美丽的光环,在古代社会,善的行为具有最高的审美价值。发展到今天,那些行为高尚的人,同样使人感到他们内在美的力量。伦理美(心灵美)甚至可以压倒人的形体的丑陋。人们对有美好心灵、高尚行为的人的欣赏常可以撇开其形体因素,是对些人奉献精神的美学的肯定,善与美在这里完全达到了统一。比如美国总统林肯,他的面相称不上美甚至可以说丑陋:颧骨高耸,眼窝深陷。但现在在世界各地人民面前对林肯的画像(即使非常蹩脚的画像)也不觉得其丑,

原因就在于他为解放黑奴、消除种族隔离而献出了生命,在某种程度上,林肯已经成为人类追求平等与解放的精神的化身。我国当代优秀青年张海迪等也是这样的典型。

庄子《德充符》有一则寓言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鲁哀公问孔子说:“卫国有一个面貌丑陋的人,名叫哀骀它。男人和他相处,想念他舍不得离开。女人见了他,请求父母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 不如做这位先生的妾。’这样的女人不止有十几个⋯⋯这必定有异于常人之处。我请他来,果然见他面貌丑陋可以惊骇天下人。但是和他相处,不到一个月,我就觉得他有过人之处,我就对他很信任。这时国内正没有宰相,我就把国事委托给他⋯⋯没有多么,他就离开我走了,我忧闷得很,好像失落了什么似的⋯⋯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呢?”

孔夫子讲了不少经之后告诉他说:“这是一个“全”而“德不形”的人, 就是说一个纯粹的、道德修养深厚的人。

哀骀它正是一具以他的“善的光辉”照亮世人的人。行动和语言是心灵的表现,行为美和语言也是伦理美的具体表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同事, 热心帮助他人,语言纯洁文雅的人,我们可以说他的心灵美。

人性的又一个组成部分是美(美的追求、欣赏、美的创造),这在其它部分将要谈到或已经谈到,本节不再赘述。

以上所谈,不管是“真理的光辉”,还是“善的光辉”,都是“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