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
许多研究表明,下丘脑对情绪的发生起重要作用。研究指出,背部下丘脑对产生怒的整合模式是关键部位。这个部位被损坏,动物只能表现一些片断的怒反应,而不能表现协调的怒模式;如果下丘脑保存完好,其上部的脑组织无论去掉多少,仍能表现协调的怒模式。
本世纪 5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兹(J.Olds)和米尔纳(P.Mimer) 首创用脑内埋藏电极法进行“自我刺激”的实验技术,在斯金纳箱内对动物进行“自我刺激”实验。他们发现,在下丘脑、边缘系统和丘脑许多部位都存在着“奖励”(也称“愉快”)中枢和“惩罚”(也称“痛苦”)中枢, 其中以下丘脑最为明显。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将电极埋藏在老鼠的相应脑部位,电极的另一端与连接电脑开关的杠杆相联。动物按压杠杆时,微弱的电脉冲刺激即传达到脑。实验表明,电极埋藏的部位不同时,老鼠按压杠杆的反应也不同。当电极埋藏在某些脑部位时,老鼠便不停地重复这一行动以得到电刺激;尤其当电极埋藏在背部下丘脑时,老鼠按压杠杆的频率高达每小时 5000 次,并连续按压 15~20 小时,直到精疲力尽而入睡为止。于是,这些脑部位被标示为“奖励”或“愉快”中枢,而对另一些脑部位,老鼠会通
过按压杠杆去截断电刺激,这些部位被标示为“惩罚”或“痛苦”中枢。后来发现,将这种刺激方法运用于病人,也发现有类似愉快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