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天下——餐饮老号
饮食“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生产经营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痕迹、具有独特工艺和经营特色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取得社会广泛认同,赢得良好商业信誉的企业名称,以及老字号产品品牌。
京城饮食老字号最多,如全聚德、东来顺、西来顺、南来顺、六必居、砂锅居、吴裕泰、稻香村、小肠陈、爆肚冯等。此外,其他地区也有极富特色的饮食老字号,如天津狗不理、德州扒鸡、山西益源庆老陈醋等。
香溢万家的六必居酱菜
北京“六必居”创业于明嘉靖年间的1530年。原是山西临汾西社村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开办的小店铺,专卖柴米油盐。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赵氏兄弟的小店铺,因为不卖茶,就起名六必居。
有人说,“六必居”原是以卖酒为主。“六必”作为字号,是由酿酒时六点必备的步骤而得来的,即“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这“六必”是为了保证酒的质量,以示佳酿之意。
由于赵氏兄弟善于经营,加之六必居开业时所选择的地理位置好,所以买卖一直很兴隆。后来又扩充了门面,由开始时的两间小店堂,扩充为四间门面,且后边还增设了加工的作坊,使生意越做越大。
酒好自然能招揽顾客。当时大学士、宰相严嵩下朝后也常来喝酒。店主很想请他给店铺题字,因不敢直接求他,便托严嵩的夫人代为请求。
严嵩夫人也不敢让权倾当朝的一品大员屈身为小酒店题字,于是聪明的丫环帮忙想出了一条妙计,让夫人练毛笔字。
一天,严嵩下朝归来,没见夫人出来迎接感到奇怪。当他走进内宅一看,原来夫人正在练毛笔字,其中含有“六必居”三个字,但是字写得很难看。于是严嵩就提笔写下了“六必居”3个字让夫人临摹。
其后,夫人将这3个字送给了店主,店主将这3个字做了招牌挂了起来,大肆宣传,果然买卖更加兴隆。
六必居当时除了经营酒业外,还请了名师制作酱菜,以后酱菜生意发展越来越旺,便以经营酱菜为主了。
到了清代嘉庆年间,六必居就以出售豉油而闻名京师,其后逐渐发展成为前店后厂式制售酱菜的酱园,《都门纪略》、《朝市丛载》等都把它列为制售八宝菜、包瓜等酱腌菜的名家。有一首赞六必居的《竹枝词》写道:
黑菜包瓜名不衰,七珍八宝样多余。
都人争说前门外,四百年来六必居。
六必居发展几百年来,成为北京酱园中历史最久、声誉最显著的一家。六必居的经久不衰,与其独特生产工艺有极大关系。他们根据季节的变化,对不同的品种采取不同的工艺,使其每个品种都有独特口味。
六必居的酱渍菜名气较大,独特而完整的工艺确保其口味独特,酱渍菜由于辅料不同,分为酱曲菜、甜酱渍菜、黄酱渍菜、甜酱黄酱渍菜、甜酱酱油渍菜、黄酱酱油渍菜及酱汁渍菜7类。
六必居有12种传统产品,它们是:稀黄酱、铺淋酱油、甜酱萝卜、甜酱黄瓜、甜酱甘螺、甜酱黑菜、甜酱仓瓜、甜酱姜芽、甜酱八宝荣、甜酱什香菜、甜酱瓜、白糖蒜。这些产品色泽鲜亮,酱味浓郁,脆嫩清香,咸甜适度。
北京酱八宝菜是六必居酱腌菜主要品种之一。因以8种菜果为主要原料而得名。分为高八宝、甜八宝和中八宝。高八宝为甜酱制品,以黄瓜、苤蓝、藕片、豇豆、甘露、银苗为原料,并配以核桃仁、杏仁、花生仁、姜丝等辅料。中八宝为黄酱制品,以苤蓝、黄瓜、藕片、豇豆、甘露、瓜丁、茄宝、姜丝为主,配以少量的花生仁。工艺流程:蔬菜盐渍、咸胚加工、配料脱盐、上榨脱水、装布袋、酱渍打耙成品。
糖蒜是六必居腌菜中的名品。他们专选大六瓣紫皮蒜,经过剥、泡、晒、熬汤、装坛等多道工序。制出的白糖蒜光泽脆嫩,味甜而稍具蒜的辣味,因兼有桂花香味,又称“桂花糖蒜”。
六必居的酱菜所以出名,与它选料精细、制作严格分不开。六必居酱菜的原料,都有固定的产地。六必居自制黄酱和甜白酱,其黄豆选自河北丰润县马驹桥和通州永乐店,这两个地方的黄豆饱满、色黄、油性大。白面选自京西涞水县,为一等小麦,这种小麦黏性大,六必居自行加工成细白面,这种白面适宜制甜面酱。
六必居制作酱菜,有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一切规程,由掌作一人总负责。比如酱的制作,先把豆子泡透蒸了,拌上白面,在碾子上压,再放到模子里,垫上布用脚踩10天到15天,然后拉成3条,剁成块,放到架子上码好,用席子封严,让其发酵。
在发酵后期,还要不断用刷子刷去酱料上的白毛。经过11天,酱料才能发好。正是这种严格的操作规程,保证了六必居酱菜的质量。
六必居的酱菜,酱制严格遵守规程,次料不用,操作不马虎。选料精细,制作严格,一分一秒的功夫都不能省。市场上一些酱腌菜产品用食品添加剂腌制,两三天就做好上市,能卖到八九角一瓶。可六必居光做甜酱黄瓜的面粉成本就得1元多钱。
六必居在经营管理上也有一套办法。六必居几百年的经营经验,有一条是任何人不准超支或长支店内资金,对外经营也不欠债。
六必居还规定,店内不用“三爷”,即少爷、姑爷和舅爷,前店柜台人多是山西临汾、襄汾县人。
六必居在明清时期生意便十分兴旺,据史料记载,无论春夏秋冬,天天宾客盈门,上至皇宫贵族,下至普通百姓,席面上少不了六必居的酱菜,家常便饭更是少不了六必居的酱菜。来一碟酱黄瓜,再来一碟辣萝卜丝儿,甭管就着什么吃,都是那么清香爽口。
所以,六必居的门市上,有买一两二两的,也有买几斤十几斤的,自己食用或是送给亲友都觉着拿得出手,特别是外地来京的客人,大包小包的一买就是一大堆,大部分都是给亲友带的。直到后世,到六必居来的客人,还是这个传统。
由于六必居经营有方,酱菜制作保证质量,特别重视商品的社会信誉,因而尽管饱经沧桑,却历久不衰,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信誉。
[旁注]
临汾 地处太原、郑州、西安3个省会城市连接中点,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有蒲州梆子、威风锣鼓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梅花之乡”、“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
竹枝词 我国古代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歌;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仍冠以“竹枝词”。
桂花 又名木犀、岩桂,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桂花是我国传统十大花卉之一,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自古就深受国人的喜爱。
姑爷 我国北方对女婿的俗称。“姑爷”一词由姑娘衍生而来,过去大户人家的女孩年岁稍长,就会被称为姑娘。出嫁之后,其婿的辈分和女孩相同,“婿”一般是岳父母等长辈才能叫的,而一般人称其为姑爷。在南方,亦有姑父被称之为姑爷的。
[阅读链接]
六必居酱制的甜酱小菜,确实色、香、味俱佳,让人越吃越爱吃。北京在清代前期,专门制售酱菜的酱园很少,大都是油盐店兼营酱菜。它们的酱菜,远不如六必居酱制的菜好吃。六必居的酱菜,酱制多少就卖多少,生意十分兴隆。
六必居的酱菜,个个有名,而顾客尤其爱吃它酱制的铺淋酱油、稀黄酱、甜酱八宝菜、甜酱什香菜、甜酱萝卜、甜酱黄瓜、甜酱黑菜、甜酱瓜、甜辣白菜、甜辣萝卜干、白糖蒜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