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药王的胡庆余堂

在杭州秀丽的吴山北麓,西子湖畔,坐落着气宇轩宏、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群,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江南药王”杭州胡庆余堂。它和北京的同仁堂并称为我国著名的南北两家国药老店。

杭州胡庆余堂是清末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集巨匠、摹江南庭院风格耗白银30万两于1874年创立,整座建筑犹如仙鹤停驻在吴山脚下。

关于创办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的缘由,流传的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为胡雪岩因为老母亲生病抓药受阻,怒而开药号;一种说法为胡雪岩因小妾生病,抓回的药中有以次充好的一两味药,要求更换时遭到药店伙计的抢白,激愤而开药号。

其实,胡雪岩创办胡庆余堂,是他济世怀仁之举。他当时拥有土地1万亩,白银3000万两,为国内首富,产业遍及钱庄、当铺、丝绸、茶叶、军火各业。又因资助封疆大吏左宗棠有功赏加市政使衔,从二品文官顶戴红珊瑚。皇帝并赏穿“黄马褂”,特赐紫禁城骑马。

按清代惯例,只有乾隆年间的盐商有过戴红顶子的。而戴红顶又穿黄马褂者历史上却仅有胡雪岩一人,故成为名噪一时的“红顶商人”。

在我国传统观念中,医者具有崇高的地位。“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是众多士大夫追求的人生理想,在儒家文化中,有句话被无数人铭记,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胡庆余堂的开创与胡雪岩深受杭州悠久的中医文化熏陶,身处乱世而兴济世救人之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胡雪岩一直在计划着开药店的事,他认为创办一家药堂有两点好处:其一,生病的人和到处逃难的人都需要医治,开药店可以行善积德,也容易得到官府的支持;其二,当时全国各地需要大量药品,药店生意大有前景。

在  当时,由于战乱、疫病等原因,人口死亡率很高,胡雪岩打定救死扶伤的主意,邀请江浙一带的名医研制出“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赠给曾国藩、左宗棠等部及受灾区民众。

胡雪岩在全盛时期开创的胡庆余堂,将他救死扶伤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全天下所有的百姓。在胡雪岩的主持下,胡庆余堂推出了14大类成药,并免费赠送辟瘟丹、痧药等民家必备的太平药,在《申报》上大做广告,使胡庆余堂在尚未开始营业前就已名声远播,这正是胡雪岩放长线钓大鱼的经营策略。

胡庆余堂在制药技艺中,也颇具特色。据说,杭州有个读书人家贫发奋,金榜题名,却喜极而疯,重演了“范进中举式”的悲剧。名医开出“龙虎丸”配方,寻遍全城药号竟无人敢接。

所谓“龙虎丸”,是一种含有砒霜剧毒的药,必须搅拌得极其均匀,使砒霜在药中的含量分布平均到极点才行,稍不均匀即出人命,而搅拌全凭人工操作。

胡雪岩果断地答应了疯举人,半月内交药。他亲自指导药工搅拌配制,10天后宣布成功。疯举人吃了龙虎丸,疯病痊愈,兴高采烈做官去了。

这一来轰动全城,同行惊问此道,胡雪岩故作神秘,说是桐君神仙托梦传授的,天机不可泄露。日后,胡雪岩酒醉吐真言,“托梦”与“天机”是没有的,是他率领几个药工将掺有砒霜的药粉均匀地摊在筻上,再用拌药棍在药粉上反反复复地,颠来倒去地写着“龙”和“虎”二字,竟写了999遍!

这是一种智慧,搅拌药,太单调,改写字,稍好点;也是一种精神,一种企业精神,更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独特的企业文化!

胡庆余堂精心调制庆余丸、散、膏、丹济世宁人,古朴中隐现着几分神秘,优雅里蕴藏有文化积淀。在悠久的历史中,胡庆余堂沉淀的丰富独特的文化,它可以说是我国传统商业文化之精华。

胡雪岩故世后,胡庆余堂曾数次易主,但店名仍冠以“胡”字,“胡庆余堂”信誉声名远扬。

胡庆余堂百年老店经久不衰的法宝之一,其中要数“戒欺”文化最为深入人心。

胡庆余堂崇尚戒欺经营,著名的“戒欺”匾额系胡雪岩1878年四月亲笔所写店训,它告诫属下:

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

戒欺的理念,涵盖方方面面,反映在经营上,首推的是“真不二价”,即做生意讲诚信,老少无欺,贫富无欺,不能有丝毫掺假。“戒欺”是胡庆余堂以“江南药王”饮誉百余年的立业之本。

胡庆余堂制药遵守祖训:“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所生产药品质量上乘,所以在竞争上提倡货真价实,“真不二价”。“真不二价”的横匾一直悬挂在国药号大厅。

百余年来,胡庆余堂门楼上保留着创始人胡雪岩所立“是乃仁术”4个大字,它表达了胡庆余堂创办药业是为了济世、广济于人。胡庆余堂一直铭记这一祖训。

百余年来,胡庆余堂秉宗奋发不断壮大,特别是在后世的经济大潮中高屋建瓴,锐意改革,崇尚科学,不断创新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以名牌产品胃复春片为龙头的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在继承中医药理论基础上脱颖而出,如庆余救心丸、障翳散、小儿泄泻停颗粒、金果饮咽喉片等。

20世纪末,胡庆余堂顺利完成了国企改革,成为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新的机制,新的观念,新的爆发力,在新的世纪,“庆余”将实现新的跨越。

[旁注]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清王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洋务运动”和收复新疆维护我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重臣,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被誉为“湘军之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桐君 我国古代早期的药学家。有人认为他是神农时期的人,也有人认为桐君与少师、雷公等人均为黄帝时期的大臣。有关记载桐君的文献最早见于约在春秋时期写成的古史《世本》一书中。其后,在历代医籍中虽然不乏对桐君的追述。

丸、散、膏、丹 中药的四种剂型:“丸”指圆粒状的药丸;“散”指研末的药粉;“膏”指外敷的膏药,也指内服煎熬成粘稠的成药;“丹”原指金石药炼制的成药。近代把部分精制的丸、散、锭等也称为丹。

[阅读链接]

胡庆余堂著有专书《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传世。继承祖传验方和传统制药技术,保留了大批的传统名牌产品。

胡庆余堂的制药技艺非常独特,保存了一批民间的古方、秘方。企业内身怀绝技、熟练掌握中药手工技艺的老药工至今仍然健在,这都是社会的巨大财富。由于现代技术、气候及强势文化的冲击,胡庆余堂的传统正在面临新的挑战。为此,胡庆余堂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制订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