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广州陈李济

广州陈李济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的1600年,已有数百年历史,是我国中药行业最老字号之一。

当时的广东南海县人李升佐,在广州大南门已末牌坊脚经营一间中草药店。一次,李在码头发现一包银两,于是日复一日在原地苦候失主,终于原封不动把银两归还失主陈体全。

陈体全感念李的高风亮节,将失而复得的银两半数投资于李升佐的中草药店,两人立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并将草药店取字号“陈李济”,寓意“陈李同心,和衷济世”。

可以说,没有诚信就没有“陈李济”。陈李济逾百年的木质楹联上就刻载着“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14个字,充满哲理与抱负。历代陈李济人秉承“同心济世”的企业精神,诚信为本,悉心炮制古方正药、创新研发现代新药,推动南药老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制药企业,陈李济能历数百年而一脉相传,其诚信为本、同心济世的宗旨,功不可没;再细究其根本,就在于一个“济”字上。

“济”是给予,是对弱者的扶助,更是目的,是创建者以及一代代陈李济人的追求,也是博大精深的以“仁”为核心的中华文明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有济世之心,才会坚守古方正药之“正”,那古方正药之“正”,就正在用料必用“天字第一号”的正品一等的地道货:东北的人参鹿茸、化州的正宗橘红、德庆的何首乌、肇庆的茨实、阳春的砂仁,特别是作为镇店之宝的新会正宗陈皮。

有济世之心,就能“工艺虽繁必不减其工,品味虽多必不减其物”。于是,1650年创制乌鸡丸,该产品后来衍生出御用名药乌鸡白凤丸。此后,“追风苏合丸”、“乌鸡白凤丸”、“壮腰健肾丸”、“补脾益肠丸”等享誉中华的名牌产品诞生了。

有济世之心,也就有了蜡壳药丸包装工艺的首创,清康熙年间首创蜡壳药丸剂型,为我国中成药的发展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蜡壳药丸在当时是贵重药品的代名词。岭南天气潮湿,如何防潮湿防霉变防虫蛀,以满足远足人群甚至海外购货的需求?另外,当时的广州已是对外通商的口岸,常有海外香料送到广州。如苏合香丸中的苏合香是地中海盛产的一种芳香树脂,可用作治心绞痛等心脏病,但却极易挥发,如何保存?

在一系列这样的社会需求下,当时已具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陈李济”创造性地用蜡壳包裹,能使药物保持数十年不变。“陈李济”蜡壳丸的问世,也引发了那时北京、杭州等其他中药制造中心中药包装的革命,一直到后来为全国制药业广泛应用。

1826年陈李济在广州“十三行”72号增设批发所,成为经营产品输出、洋药原料输入的进出口贸易机构。

清代每逢有科举,京试学子云集,考生们为应付考试动脑费神,必买成药定精、提神、进补、以防身体染恙,考试完毕,还带一些成药回到家乡。陈李济看到这是一个宣传推介产品的好机会,于是就派员到考场附近,或卖药、或半赠半卖、或人手一丸全部赠予,并送上印有宣传的纸扇。

与此同时,还跟踪揭榜,如某人中举或当了进士,则大肆宣传:“某某考生服用‘陈李济’养心宁神丸,精神爽利、笔走龙蛇”云云。

陈李济的王牌产品陈皮,只送不卖更是陈李济历来眼光长远而灵活经营的典型例子。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杆草”,第一就是陈皮,所以又称“广皮”。而最出名的陈皮就出自陈李济。

陈皮原料以新会柑皮为最佳。每年冬柑收获,陈李济必派人前去采购。回来后按收购年限分类放置在木楼上进行加工。陈皮贮存越久越珍贵。原本只是用于本厂原料的陈皮,成了特有的珍品,成了广东历年向朝廷敬献的贡品。

这样好而且产量有限的东西,如果换了别的厂家可能要“吊起来卖”,但陈李济却只送不卖,送给一些优质客户,或重要社会公关对象,博回了“陈李济有好药”的声誉!

送茶赠药也早早就写入了陈李济老铺条规。广州一直为华南大都会,而陈李济身处闹市中心,门前过客每日成千上万。在饥民、难民较多的时候,常有行人晕倒,不省人事,陈李济铺中的员工见状必出门营救施药,代其通知家人。

夏日炎炎,烈日当空,广州街头各种挑担、拉车苦力众多过往,陈李济又在人行道设茶缸,免费供应茶水。而令人尊敬的是,这并不仅是好心的冲动,而是写入老铺条规的要则,延续了几百年。

当时广州城池围绕、没有马路,横街窄巷,民房多为砖木结构,居民又以木柴为燃料,经常发生火灾。而官方没有设消防设备,一旦有火灾,各家自理。老百姓在遇火灾时常常束手无策,损失惨重。

陈李济司理和股东研究,决定成立义务消防队,购置三部消防车,上面有手压的水枪、火勾、水桶、大小绳索、斧头、竹梯等等,还有一药箱随行,以备救急。消防队旗黑色,上书“陈李济”3个白字,消防车、木桶也写上,一旦某处发生火灾,队员立刻停产出动。

此善举深受市民好评,一时传为羊城佳话。有这样的口碑,老百姓们平时买药,首先就想到北京路的陈李济。

据说慈禧太后长期服食陈李济的“乌鸡白凤丸”,容颜保持老而不衰。清同治皇帝因服其“追风苏合丸”,药到病除,称其神效,由此获“杏和堂”封号。因而陈李济更名噪大江南北。

清光绪年间帝师”翁同和又为陈李济题写了“陈李济”店名,3个鎏金大字保存后世。

陈李济在继承历代古方验方的基础上,研制生产数十种中成药,包括膏、丹、丸、散、茶、酒等,销售遍及南北大地,远至东南亚各国。药效之灵,制品之精,可谓无人不知陈李济,有口皆碑杏和堂。

[旁注]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代医学家、药物学家。他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800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27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

何首乌 中药材,生首乌功能解毒、润肠通便、消痈;制首乌功能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相传汉武帝登嵩山封禅,发现卢岩山瀑布附近的村民多长寿,遂问村民,得知此地村民皆食首乌长寿粥,是将何首乌和小黑豆放入从井壁垂满何首乌根的井中打出来的水煮制而成。汉武帝即赐名长寿井。

进士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陈皮 别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柑皮、广陈皮。为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性温,味辛、味苦。入脾经、胃经、肺经,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

翁同和(1830年~1904年),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松禅、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清咸丰进士。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我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工诗,间作画,以书法名世。

[阅读链接]

陈李济是广州尽人皆知的中药老字号,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中,就浓缩了这个老字号400多年崎岖和辉煌的历史。

踏入馆内,在“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对联下,摆设着明代青花将军坛,清代斗彩贮药瓶。古色古香的酸枝木药柜上,刻着“苏合丸”、“白凤丸”、“宁坤丸”等人们熟悉的药名。大厅最醒目的是正中红底金漆的一个硕大的寿字,这是我国书画界巨擘吴作人先生为纪念陈李济创建385周年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