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人都必须接受命运的安排。天赋固然可以通过教育、练习与专注来强化,但先天心理与心理上的限制却不容忽视,否则会很危险。

其实强化天赋只是事情的一半而已,而且是较容易履行的一半。要确定某个人才在何处,其实很困难!

运动员很早就会发现自己跑得比别人快,跳得比别人高,几乎从小就不同凡响,被发掘后尤其是在教练的指导与琢磨下,进步更快。但大多数人很少有特别突出的才能,多半是同时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却没有一样一枝独秀。

不论决定从事哪一行,如果你本身令人失望,或个人表现欠佳(对这一点请诚实面对自己),那么就要勇敢地放弃一切,重新再来!

(一)找到自我

有个男孩子,从小就是一个讲究平衡发展的学生。他每一科成绩都维持中上,运动也在行,但称不上明星球员;颇有创作天份,但若要作个真正的艺术家,却不怎么热衷;在考大学时,语文成绩几乎与数学成绩不相上下。在他大一时,所选的全是科学课程,还打算主修理论物理。(他那望子

成龙的父亲是个很实际的人,他说,学物理可以,但是理论两个字得去掉)。一年后,作儿子的发现,物理学动人之处在于抽象的部分——公式、比

例与理想概念。所以真正令他动心的其实是物理中的数学,于是他改为主修数学。(务实的老爹丝毫不兴奋,学数学将会有什么出息?作统计学家?教

授?)

父亲的忧虑没维持多久,儿子到了三年级又有了新想法。他虽喜欢数学的井然有序,但受不了那冷冰的感觉。于是又决定改攻艺术。(这时,素来忠实的父亲禁不住自问:“我们到底是哪里错了?”)

好不容易,钱也花了,时间也付出了(整整七学期),这位年轻人终于到达目标,作了建筑师,从此再也未改变过志向,而且作得有声有色。

虽然他父亲曾一度绝望,认为这个儿子怎么都不成材,但事实上,这个孩子行动大胆而明智,他好不容易发现自己真正的性格与才华,然后选定一个行业,从一而终。

物理学使他了解物体结合的原理,数学给他度量与秩序感,艺术则造就他的眼光与灵巧的双手。

每当学生们忧虑地问:如果 16 岁尚未决定将来是否要学法律,或者在大一未修完企管研究所必备的学分,这一生就是不是没指望了?就请看看上面这个故事,这些忧虑事实上是杞人忧天,因为根本没人能在 16、17 岁作好决定,为自己的一生订好方向,即便勉而为之,也是利少弊多。

活到老,学到老,挖掘个人潜能,才是终生事业。

(二)小处着眼,绝不马虎

在生活上或工作中击出漂亮的全垒打——无论是第一特奖、创办广受欢迎的杂志,或运筹帷幄完成企业购并——使个人才华得以大大发挥的机会, 其实都不多;反倒是生活上需要随时全力以赴的小事,比比皆是。

这其中我们重视的是:一通与业务有关的简单电话,是否能处理得干净利落、技巧圆熟;一封公文是否能写来流利顺畅、言简意赅;在社交场合是否能左右逢源、自然而不做作⋯⋯。这些状况都应付自如,才称得上达到成功。

完成一件大笔交易或成就大事业,其实均非难事,但小节之处同样一丝不苟,才是获得最后成功的关键。

(三)缺乏冲刺的决心

就以一位聪明干练的女编辑为例,她任职某杂志社,精通各种编辑技巧, 构思源源不断,与撰稿人员默契良好,也知道读者群在那里、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可惜的是她始终屈就较低的职位,好几次晋升的机会都轮不到她。

在这一行,胜利的意义就是文章被刊出,在杂志中占有应得的篇幅,因此一位好编辑可能必须在编辑会议上据理力争,或是软硬兼施的说服别人, 甚至有时候还得大声嚷嚷。

可是这位编辑小姐却裹足不前。或许因为她向来不愿与人争辩,或许出于对自己被分派的报导主题无法完全认同,也可能是对自己的判断力缺乏足够的信心。

结果是,她完成了 95%的工作,却在最后阶段——通往潜能的大门前败下阵来。

再举一例:有位一流商学院毕业的男士,英俊潇洒、风采迷人。自从应聘到一家大证券公司任职,就以一副明星经纪人的姿态出现。名牌装束,看

起来就身价不凡。尤其是态度谦和,颇能博得别人好感;拥有不凡的学历却不愿大事声张,以免别人消受不了。

然而,尽管有种种优越的条件,他的表现却只是普普通通,因为他忘了迈向成功是一段持续不断的过程。虽有骄人的学历、突出的衣着与得体的态度,但自此之后就顺其自然是行不通的。此人觉得只要外表看来“像个”成功者即于愿已足,不再对“作个”成功者有强烈的欲望。

在网球俱乐部里,这种人就是身穿雪白网球装,打球姿态优雅,且风度绝佳的那一类。以六比四输了球,也只当作是打着玩的游戏,毫不在意。

再有一例:一位主管在五十出头的年纪突然换工作,由一家大公司的第三把交椅转至一家小公司的第二高职位。这位仁兄已有多年工作经验,子女均已大学毕业,房屋贷款也已付清,经济基础相当稳固。所以对他而言,成功主要的意义不在于金钱。他希望将这家死气沉沉的小公司带入现代化的道路,也希望在退休前能当上董事长。于是他跳到这家公司,使这家公司完成电脑化,推动营业部门员工素质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不但如此,他还筹款改善资本结构,弥补以往之不足。结果公司当然是突飞猛进。

他也理所当然想争取晋升为董事长。只可惜这家公司是家族企业,已传了数代;老板的侄子就在公司上班,尽管此人年已四十好几又是个庸才,可是毕竟是老板的近亲,后来情势愈来愈明显,跳槽来的这位主管绝不可能成为公司的经营者。

公司情愿付出极高的待遇留住他,但钱对他而言已不是成功与否的标准。公司可以让他长久位居第二,但是人生到这种阶段,工作保障已不是问题。所以,在现有的状况下他已经是做得不错,但就个人的成功标准而言, 却谈不上是成功。

有人或许会问:“此人也是个商场老将,难道不知道替家族企业做事的下场如何?”他应该很清楚,人类自欺欺人的本事也很惊人;跟别人打交道懂得精明理智,不一定就保证不会被自己所愚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