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看眼色行事。”
毛泽东一向重视调查研究,他认为先要明了情况,才能有正确的方法, 才会下最大的决心;情况不明,方向不对,下决心是胡闹。
1956 年,毛泽东在武汉开过一个调查座谈会,中心议题是对农业合作化的经验进行总结。
当时安排座谈会的同志,除安排会议上记录的同志与毛泽东坐在正面外,其他人都是面向主席台。地委书记第一排,省委同志坐在第二排。毛泽东进来一看,便以浓重的湖南口音说,“这不是搞‘三堂会审’吗?还是圆桌会议好,没有主席台,不要记录席。”按毛泽东的要求安排后,座谈会才开始。毛泽东亲切地问:“同志们接到提纲没有?”接着说:“现在不按提纲发言,各人畅所欲言,一不划右派,二不扣帽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要讲真话,不要讲假话,否则我就会上当,就会浪费时间。”
但座谈会开始后,过了十五分钟无人发言,后来发言的人也大多是一个调子,多唱赞歌。毛泽东感到不对头,便提议休会,明天再开。
会后,毛泽东对一位省委同志说:“真是可惜,时间浪费了。”又说: “可惜呀,大家说一样的话,千篇一律,这个不是党的传统。开一大时就有争论,二大、三大、四大、五大等都是如此。党魁这么讲,下面就跟着讲, 人们不用自己的语言讲,而用领袖的语言讲话。所以,第一,我还是不能死掉,我还得搞一段,第二,怎么提高我们党的理论水平,延安整风以后,我快活了一阵子,指导思想统一,领导机构改善了,‘七大’开成了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今天开的是重复发言的小会,耽误时间的小会。你把我的意思转王任重同志,明天开会,中心议题是否能搞生产规划,要畅所欲言。”
果然,第二天的座谈会开得很成功。毛泽东高兴他说:“好,同志们都说出了心里话。昨天的会议使我失望,今天的会议使我高兴。你们不能看眼色行事,尤其不要看我的脸色办事。我的脸色是千变万化的,蒋介石是以不变应万变,我是以万变应蒋介石的不变的。”
“不能看眼色行事”这句话生动地概括出了调查研究的规律。调查研究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从哪个领导人的个人意愿出发。搞好调查研究有它自身的规律,那就是要有满腔的热忱,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要有求知的渴望,要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否则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毛泽东在武汉开的两次调查座谈会,以其不同形式、不同的做法, 收到不同的效果,就是一个不容置疑的明证。
“不能看眼色行事”,是流行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一句口语,但巧用口语,既通俗,又生动他说明道理,这在毛泽东的用语中是屡见不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