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八抬大轿来接我。”
毛泽东常常以诙谐风趣的言谈,讲出严肃重要的道理,使气氛轻松愉快, 使人接受起来自然。
毛泽东给延安抗大讲两门课,一门是哲学课,另一门是思想修养课。1938 年,毛泽东在上思想修养课时,针对学员中存在的实际思想问题,
讲了两个问题:一是所谓“爬山主义”。原来抗大的早操,有一个科目是爬山。有些学生身体弱,爬山经常淖队,觉得不光彩;想请假,又怕别人笑话自己落后,于是便发牢骚:“我们来延安,为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懂得怎样闹革命,你们为什么老搞爬山主义呢?可不可以把马列主义增加点,把爬山主义减少一点?”
毛泽东说:爬山是作战的需要。我军在华北的作战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山地是我们的依托。指战员都应该成为爬山的能手。侵占华北的日军穿着大皮鞋,爬山相当快,就是平时练出来的。动作慢了就要吃亏。练习爬山,决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
他左手叉在腰间,挥动一下右手,继续说:红军长征时,依靠爬山速度快,打了许多胜仗,甩掉了前堵后追的数十万敌人,胜利到达陕北。身体弱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开始时掉队,不算丢面子。慢慢来,追上去,需要一段艰苦锻炼的过程。山还是要爬,不能说成是什么主义。
第二个问题是有的学生发牢骚说:“什么军政大学,干脆叫劳动大学, 更加名副其实。”
对此,毛泽东说:抗大不断扩大,学员数量成倍地增加,学校要办,又缺少经费,我们有什么办法呢?只有一个办法,叫做“艰苦奋斗”。不得已而为之呀!他说:你们吃的、穿的、住的、烧的、用的东西很多,大量的服务性工作由谁承担呢?可不可以调一些战斗部队回延安,代替抗大的学生担负这些日常的劳动?如果那样做,是增加抗战的力量呢?还是减少抗战的力量?办抗大是为了抗战,减少抗战力量的事情,咱们能办不能办?毛泽东的话,实话实说,入情入理,抗大学员思想上的疙瘩很快就解开了。
1939 年的初秋,毛泽东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
院党总支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让教育处长邓力群、教育干事安平生、宣传干事马洪和校务处处长韩世福去杨家岭接毛泽东。
马列学院距杨家岭十来里路,两地之间的中点有一座延河桥。当四人走到桥头时愣住了:毛泽东正从对面走来。
“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邓力群说。
毛泽东听后笑笑说:“接我?嗯,我晓得的,是怕我忘了今天有报告吧?你们放心好了,学院给我的任务,那是忘不了的。”
“是要我们来接主席的,我们来晚了,很不象话。”
毛泽东扬起手摆了摆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接, 要不得!要不得!”
“哦,四个人,轿子呢?你们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呀?”毛泽东认真他说, “下回呀,跟你们领导说,再加四个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要是还有人,再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好不好?” 大家都笑了,毛泽东自己也笑了。
毛泽东摇摇手:“那才不象活嘛,对不对?皇帝出朝,要乘龙车凤辇,
官僚出阁,要坐八抬大轿,前簇后拥,浩浩荡荡,摆威风。我们是共产党人, 是讲革命的,要革皇帝官僚的命,把旧世界打它个落花流水。我们既要革命, 既要和旧的制度决裂,就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路算得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路,不要接接送送的嘛!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我们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毛泽东在讲“爬山主义”和“劳动大学”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事实作辩证的分析,用中肯的语言表达出来,不拐弯抹角,不吞吞吐吐,不文过饰非,不哗众取宠,而是磊落耿直,尖锐明快,中肯实在,所以入情入理, 深得人心。
而关于“抬轿子”的话,却是幽默、诙谐,寓庄于谐,使对方在笑声中明白了深刻的道理,心悦诚眼地接受了教育,受到了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