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
譬如挥毫作画,先行泼墨,创造一种气氛,意在烘托。然后叙事抒情, 更显形象、生动、感人。
“山下族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西江月·井冈山》)远见,近闻,漫山遍野,红旗招展,号角嚎亮、雄壮,战场的景象,如火如茶;气氛紧张肃穆,预示着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展开。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仅此二句,足以鲜明地烘托出战场战火烧天,红旗招展,红军喊杀震大的战斗气氛。工农红军,怒气如熊熊烈焰。军民团结,共赴仇敌,战火闪闪,衬以红烂漫的万树红叶,展示出一场多么激烈而又必胜的战斗。
即使写现代国际重大斗争题材的诗篇,毛泽东也擅长运用这样的技巧。
如《七律·冬云》的开头:“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冬云、飞雪、花谢,俨然一幅萧条的严冬景象。看是写自然,其实是象征。回想当时,帝国主义疯狂反共反华,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掀起背叛马列主义、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的逆流恶浪,真是一时乌云翻滚,大雪漫天,万花纷谢,形势严重。尤其一个“压”字,多么形象地显示了这场斗争的严重性,又多么深刻他说明,捍卫马列主义原则,在坚持战斗的共产党人肩上的担子,该有多重啊!所以,这样以象征开头,为后文称颂“驱虎豹”的英雄、不怕熊署的豪杰,欢喜大雪的梅花,作了多么有力的烘托!
正因为这些诗词的开头,具有立意高远、传神、如画的特点,所以,才产生了强烈的引人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