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在如何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方面,毛泽东有着非常精辟的见解和论述。对古代文化遗产,他主张“剔除其封建性的槽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以发展和创造我们民族的新文化。在如何“古为今用”和“推陈出新”的问题上,他又说:“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在这方面,毛泽东身体力行,为我们作出了光辉榜样。他本人在古典文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又精通韵律,长于歌赋,他写的诗和词一律采用旧形式,而反映的却是崭新的革命内容。他写出的那一首首充满革命豪情的壮丽诗篇,已是誉满海内外,家传而户诵,成了人人称颂的艺术珍品。
旧体诗讲究太多,形式要求严格,并不怎么好写。然而毛泽东写起来却是那么得心应手,每每成为佳作名篇。细心研读他的诗作就会发现,诗人在利用旧形式表达新内容方面,有着十分精到之处。本文仅就诗人灵活用典及旧章句方面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活用典故,推陈出新。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是一首篇幅短小内容精湛的好词:
颜斶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最喜诗人高唱至, 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仅仅四十二字,便包举了中国社会从古到今的各种矛盾斗争,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解决,终于开辟了新纪元的丰富历史内容。词的首句“颜斶齐王各命前”是引用的一个历史典故。据《战国策》记载:齐宣王召见处士颜斶,颜斶进来后不肯主动靠近齐宣王。宣王命令说:“颜斶,到我眼前来!”颜斶站住依然不动,并很强硬地对齐宣王说:“还是大王你到我这边来吧。”齐宣王听后大出意外,十分尴尬。颜斶就发议论说:“如果我主动向您靠近,那说明我是仰慕大王的权势,会有趋炎附势之嫌;如果大王屈尊主动向我迎来,那就意味着大王礼贤下士,主动接近士人。两相比较, 还是大王主动靠近我对您更有利些。”这则故事塑造了一个在权势面前有一副凛然做骨的处士形象。毛泽东同志用这个典故大有深意:柳亚子先生是一位民主革命斗士,一生曾为革命奔走呼号,很有点革命者的硬骨头精神。他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任国民党监察委员会委员,在政治上与蒋介石分歧很大。1941 年 11 月,因谴责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被国民党开除党籍。此处用典,诗人意在赞誉柳亚子正义耿介、不屈从邪恶势力的高贵品格。毛泽东运用旧诗词旧掌故,抒发的却是最新时代的感受:他一方面歌颂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一方面肯定了民主人士为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真乃是鼓舞人心,抚慰人心,堪称一首时代的颂歌,古为今用的典范。
《水调歌头·游泳》是一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颂歌。开头一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作者化用了民谣和典故点明自己的行踪。对于“长沙水”和“武昌鱼”,诗人自注说:“长沙水,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所谓长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
沙井’。武昌鱼:三国时孙皓一度从建业迁都武昌,官僚、绅士、地主及其他富裕阶级不悦,反对迁都,选作口号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现在变了,武昌鱼是颇有味道的。”毛泽东把这两句改造成“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在这里“长沙水”‘武昌鱼”代指长沙和武汉。旧的典故一经毛主席翻新活用,不仅表明了作者自己的行踪,而且完全改变了原来的意思, 读来亲切自然,意趣横生。一方面饱含了毛泽东对这两个城市的深厚感情,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各地视察、奔波劳顿、席不暇暖的辛苦情景,为全词歌颂新中国的快节奏的巨大发展变化奠定了基调。
二、化用旧句,古为今用。
《贺新郎·读史》是一首以历史为题材的词章。众所周知,毛泽东的历史观,就是阶级斗争的观点。他曾明确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 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贺新郎·读史》可以说就是这番理论的形象化写照。词的上阕从人类的起源写到原始社会, 再写到阶级社会,再写到伴随着阶级的出现,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残酷的阶级斗争。写到这里作者化用了杜牧的诗句,他写道:“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野血。”意思是由于不断的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那种杀人盈野、流血漂杵、堆尸如山的大规模的战争在历史上时有发生,而和平宁静的社会生活和和谐的人间关系从此不复存在,故而说“人世难逢开口笑”。杜牧的原句是“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抒发的是个人在世态炎凉中失意寡欢的感受,而毛泽东将“尘世”改为“人世”, 仅作一字之变,便包括进了整个社会,他在此感慨的便成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悲剧。从一字一句的运用中可看出毛泽东同志的艺术眼光和表现功力, 也可看出他在诗词创作中旧意翻新、古为今用的高明之处。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仅这一首诗中就有多处活用或反用古人诗句或成语的地方。“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其中的“穷寇”是指无路可走的敌人。我国古代的《孙子·军争》中说:“穷寇勿迫”, 意在免其“物极必反”。毛泽东是一代军事家、战略家,他以军事统帅的眼光,针对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的具体形势,毫不犹豫地提出“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就是说对处于穷途末路的敌人,绝不姑息,不手软,要乘胜追击,彻底消灭,不图虚名,不留后患,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彻底革命的立场和气魄,作为诗词用句,在此却是反用军事家的名言论断, 显示了毛泽东的独特见解和军事睿智。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第一句是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句子。原句是,“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是魏明帝强迁汉铸金铜仙人,当从长安东去时,只有路旁衰败的兰花为它送行。此情此景连苍天也要为之伤感而衰老。诗中借金铜仙人迁离长安的历史故事,抒发作者离开京都长安的悲思,表现的是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情绪。此处毛泽东旧句援引,而赋予的却是崭新的革命内容。诗人把蒋介石的血腥统治带来的天怒人怨,通过这样一句古诗旧句极为形象准确地表达了出来,很自然地得出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正确结论,堪称旧瓶装新酒的妙用。
后句“人间正道是沧桑”,其中“沧桑”一词,是成语“沧海桑田”的简化缩用。《神仙传》中有“东海三为桑田”的传说,意谓人间变化之巨令人莫测,故而“沧桑”一词也就带有伤感的味道,即所谓“不胜沧桑之感”。但到了毛泽东笔下,“沧桑”一词立刻来了个“沧桑”之变,一下获得了新
的生命,由一个带有没落伤感意味的成语一下变为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正常变革的代名词,成了表现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的艺术形象。
《渔家做·反第二次大“围剿”》,开头几句是“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其中“枯木朽株”语出西汉司马相如的
《谏猎疏》:“枯木朽株尽为害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这里反其意而用之。遵郭沫若解,“白云山头云欲立”,“枯木朽株齐努力”, 皆为拟人手法,是诗人移情于景,主观感情的外化。意谓在我军包围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时候,敌人奔逃,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青山白云,枯木朽株, 都具有了能动性,发挥了帮助我军反对敌军的作用。这就将苏区军民万众一心、同仇敌汽、众志成城的民心所向极其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里化腐朽为神奇,堪称古为今用的典范。
三、运用神话,服务现实。
中国的神话传说是多姿多采的,在毛泽东的诗词中运用神话,点石为金, 服务现实的地方,也比比皆是。比如牛郎、嫦娥、吴刚、娥皇、女英、共工等等,在他的诗词中多有出现,使他的诗词优美动人,美不胜收。而最突出的要算是对《西游记》神话情节的妙用了。《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是诗人于 1961 年 11 月写成的运用神话故事明确针对现实的政治诗篇。郭沫若的原诗是:
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毛泽东的和作:
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郭沫若的原诗也好,毛泽东的和诗也好,他们都是借《西游记》的戏剧情节、神话故事,而针对当时国际上的大气候(国际共产主义面临修正主义的新挑战)而进行创作的,只不过两人在政治眼光和艺术洞察力方面有着高下之分罢了。郭沫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他和众多的观众一样,对愚僧唐三藏那种人妖不分,事非莫辨,屡次受骗,屡次上当,对悟空惩戒过分的作法极为愤慨,认为这种人“对敌慈悲对友刁”,不千刀万剐不足以解心头之恨。而毛泽东则不然,他棋高一着,认为“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意思是唐僧虽然是个愚钝糊涂之人,但总属可教育的中间派,而妖怪白骨精才是应当全力对付重点打击的对象。在这首诗中,毛泽东以一个清醒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所特有的眼光,对近百年来的国际共运史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极为精当的艺术概括,并号召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联合起来,与现代修正主义这股妖雾作坚决的斗争。全诗将神话故事与现实的反修个争巧
妙地结合起来,使戏剧情节与政治风云丝丝入扣,喻比贴切,醒人耳目,给人以启发、导引以及艺术上的品味和享受,足称为点石为金、推陈出新的高手。
在诗词中喜欢大量用典,当推南宋的辛弃疾。他的语言大量熔铸成语, 经史子集,驱使笔端,使他的作品显得典雅古奥,意蕴无限。但从另一面, 若用典不当或用得过滥就会因典害意,使得诗句生涩疙瘩,令读者艰于理解, 望诗兴叹。象柳亚子的《感事呈毛主席》就给人这样的感觉。而毛泽东运用典故、援引成句总显得那么自然贴切,焕发新意,读来如行云流水,读后余味无穷。
古典诗词经过了盛唐的鼎盛和宋代的辉煌,随着历史的发展演进也已到了尾声阶段。如今能够发挥雅兴、挥笔赋一首旧诗词的人已是凤毛鳞角、为数不多了。而毛泽东却能立足于文坛之外,挥洒他那如椽大笔,写出了一百首旧形式新内容的光辉诗篇,恰到好处地歌颂时代内容,填补了当代文坛的一项空白,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确实令人惊叹于他那超凡脱俗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