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入诗

古来不少文人骚客,不屑俚语入诗;入诗,似有伤风雅。毛泽东则不然, 象做人一样,不受任何传统习惯的局限,生活中有时也不修边幅,他说话做文章,就不避俚俗,甚至“粗话”也可人诗。只要战斗、建设需要,什么刀枪剑戟、洋枪洋炮、砖头瓦块,都可随手拣来,打击敌人,教育人民。

“教条主义狗屎不如,狗屎可以肥田,人屎可以喂狗,可教条主义呢? 既不能肥田,又不能喂狗。有什么用呢?”

该是够俗够粗了吧,可把教条主义的无用,表达得多么透彻无余,而听的人,又是多么明白,痛快!

毛泽东写诗填词,也如此,不避俚俗,只求表情达意,淋漓尽致。如《念奴娇·鸟儿问答》的下阕: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不须放屁”,脱口而出,对现代修正主义者,极尽冷嘲热讽,藐视愤恨,嬉笑怒骂,痛快淋漓。这样的俗话,现实生活里,活在人民口头上,有

如此强的表现力,拿来一用,有什么不好?据说,周恩来在病榻上收听这首词,听到这里,也竟笑出了声。可见它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