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化作情韵出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尤其是诗词。但这不等于说作诗填词不可以发议论,以诗发议论,自古以来是不乏其例的。如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前四句是描写,后四句就是议论,而且具有很高的概括性。从三顾茅庐到隆中决策,到辅佐阿斗和六出祁山,直到五丈原头积劳病死。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对诸葛亮的一生,作出极高的评价,歌颂了这个政治家茅庐决策的远见卓识,对国家的忠诚勤奋。并为诸葛亮没有完成自己的宿愿,而感到深切的遗憾。
又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便是谈读书体会的议论诗。是说读书的两种境界:开始很费力;工夫到了,就不费力气了。
更饶有风趣、别出心裁的是清代的王国维。他是道他的保皇派,保守顽固,几次要投“御河”以身殉清。但他知识渊博,治学勤苦,著述极多,极享盛名。他借诗发议论,已传为佳话。
有人慕名登门请教“治学之道”,问做学问的途径和方法。王国维略思片刻答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大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惟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那位听了王国维这一番话,欣欣然深有所悟,千恩万谢而去。
看,这诗借得多巧、多妙!而所发议论又多深刻,多富逻辑性。是典型的诗论,却又绝不多见的别致。
王国维说明三种境界的引诗,全出自宋词。第一种境界,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种境界,出自柳永的《蝶恋花》:
仁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
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导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所引三种境界,原都不是发议论。第一种境界,原说佳人耐不得离恨苦, 怀着无限思念独自登上高楼,遥望天涯,不知情人何处。第二种境界,也是说思念情人之切,触景伤情,甚至欲以酒浇愁,即使使身体消瘦,神情憔悴, 也在所不顾。第三种境界仍是说思念情侣,彻夜不成眠,辜负了良宵美景, 直至神情恍惚时,却于灯火阑珊处,无限欣喜,看到了昼思夜想的情侣。巧妙之处在于,虽都不是议论,但王国维或借其意境,或借其抒情,或借其想象,然后赋予新意,来形象地阐明治学的道理。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说古今中外,凡在事业或治学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必然胸怀大志,高瞻远瞩,又敢于独辟蹊径,勇于登攀;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畏首畏尾,拈轻怕重,是不可能有什么成就的。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说为了实现远大理想,一定要刻苦学习,不断钻研,呕心沥血地探索,艰苦卓绝地奋斗终生,即使身体消瘦,面容憔悴,甚至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贪图享受,怕苦怕累,怯于牺牲,半途而废,纵有天大志向,也是枉然。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只要百折不挠,勇于攀登, 探寻千百度,似乎寻他不着,但只要坚持,终有一日,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会取得惊人成就的。到那时,象是唾手而得,其实是“衣带渐宽”的结果。
立志、艰若奋斗、成功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阐述得多么透辟啊!更为绝妙的是,全是通过形象思维,既无抽象的推理,也无泛泛的散文式的直说。是论,又是诗,要说诗论,这便是范例。
毛泽东是当代伟大的诗人,但他首先还是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所以他的诗词和他的许多光辉论著一样,都是反映、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所以即使是诗词,也是饱含着马列主义的根本原理的。因而在他的诗词中,发议论的例子也不少。有的是一首诗词中的几句在发议论,有的是整首诗词在发议论。较之前人,这些议论更独到,更精辟,因而更有说服力,而且形式更灵活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