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寰球”和“只争朝夕”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且不说《毛泽东选集》,就是在毛泽东诗词中也无处不放射着理论思维的光辉。1963 年,毛泽东写过一首《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的词,不但精深的内容和高超的艺术光彩照人,就是其中个别的语句所体现的思维艺术也令人惊叹不止。

其中“小小寰球”和“只争朝夕”八个字,就表现出毛泽东特有的时空观和时效观。毛泽东气魄宏大,是从大的全球战略和面向未来的视野来思考时空和时效的。这种时空观和时效观的特点在于其科学性。科学不是感想, 不是时髦,不是猜测,科学应该是“学”,是脚踏实地不离经验又超乎经验的理论思维。

对这种科学的时空观和时效观,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开放搞活的进程, 我们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了。我们与世隔绝多年,对世界发生的变化了解甚少, 对外开放之后,一旦和外界接触,真有“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之感。反映在人们的观念上,对比的参照系有下列变化:一是从只重纵向比较转为注重横向比较。现代化的概念不只是个历史概念,而且是个世界概念。二是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把视野扩展到全世界,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思考。封闭是封建主义的表现,其结果是落后,形成封闭的性格、习惯和观念。面对新形势、新事物总感到“不对劲”,很有点象鲁迅《风波》中的九斤老太。我们应当有全方位的触角,视野要在三百六十度的空间“扫描”,眼睛要有双重“焦距”,既要用望远镜观察世界的发展趋向,又要用显微镜观察内情。只有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地迎接时代的挑战。

在“小小寰球”上,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进,这是信息社会的特征。因此,获取信息、掌握信息和利用信息就显得特别重要。日本人把信息能力比作“驼鸟的腿”,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前进;把信息意识比作“山鹰的翅膀”, 翱翔万里,瞬间即可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可见,毛泽东的时空观和时效观, 不但有重要的醒世作用,而且还有强烈的超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