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苑拾英——地方戏剧

福建的戏曲历史悠久、有丰厚的蕴藏和独特的风格,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是十分突出的,故有“戏剧省”之誉。

福建戏曲,民间小戏种类繁多。除了潮剧、梨园戏、闽剧、高甲戏、闽北四平戏、莆仙戏、北路戏以外还包括许多的戏种。

其中就有词明戏、闽西汉剧、梅林戏、歌仔戏、肩膀戏、南词戏等。

古老而丰富多彩的词明戏

词明戏,流传于福清、平潭沿海一带。据平潭县老艺人相传及《词明戏音乐》一书记载,明代,有一位官员从江浙一带来福建上任时,带来一个戏班,唱的是高腔,唱白均用“土官话”,为让当地人听懂,特别强调要“词句唱明”,故有“词明戏”之俗称。

这个明代官员非常喜欢木偶戏,每每有聚会或者喜庆活动的时候,他总是让自己带来的戏班一边唱一边操作傀儡。

傀儡的影子映在特制的底布上,随着艺人扯动手中的线绳,将历史上那些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呈现在舞台之上。

明末清初,浙江余姚县词明戏艺人林氏兄弟来到平潭,在苍霞垄村安家落户后,开始演出木偶词明戏以谋生,并衣钵相承,久演不辍。

至清代乾隆年间,平潭木偶词明戏十分盛行,艺人林阿六,演技高超,名噪福清、长乐一带。

在这个时期,词明戏多搬演神话传说、三国故事,人物颇众,词明戏艺人提线、杖头、布袋、“盘铃傀儡”等木偶类型,此时皆有。在屏南地区有记载道:

村头齐观耍傀儡,搬演故事又一回。

载歌载舞赖提举,博得欢笑落夕晖。

在闽剧尚未传入平潭时,词明戏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唯一剧种。县内除林家戏班外,还有敖东安海、苏澳山桥、潭东澳前3个提线木偶词明戏班。

清初至中叶,词明戏进入兴盛时期,戏班从20多人发展至六七十人,行当角色从7个发展至9个,随后又演变为12个角色。剧目也增加了《三国》、《杨家将》等连台本戏。

清代道光年间,平潭的词明戏改为以人扮演角色,不仅在县内演出,还到福安、宁德、罗源、连江、闽侯、长乐、福清等地演出。

至清代光绪末年,艺人林日才、林日福,享有盛名,所组戏班,久演不衰。演出剧目有《薛仁贵征东》、《许仙借伞》、《金鸡岭》、《鲤鱼判》、《八卦图》等。

清多中叶后因唱方言的平讲戏盛行,词明戏开始衰落。到20世纪20年代,福清县仅存一个词明班,在一次前往平潭岛演出中,因渡船过海遇风浪而翻沉,大部分艺人罹难。

词明戏从此濒临消亡,少数艺人改习提线木偶,用词明戏音乐曲调演唱,时称“词明线戏”,仅在民间社火神诞、婚丧喜庆期间作业余演出。

1958年,有关部门对词明戏进行挖掘、抢救工作,收集到一批清初至清末的传统剧目手抄本,其中最早的有,清代雍正年间《光武中兴》,乾隆年间《金凤记》、《烈妇记》、《杨文广征西》等。

此外,林家班第七代传人、老艺人林光铨回忆自录戏文10本,唱录曲牌82首、锣鼓经10题。随后,有关部门资助兴办木偶剧团,以“木偶加闽腔”的演唱形式在全县巡回演出。

1960年,福清县成立词明戏研究会,组织老艺人与文艺工作者整理音乐曲牌100多支,同时,排练失传剧目《杀鬼魂》、《孩儿井》、《朱砂痕》、《夜会》等折子戏,于1961年赴省作内部观摩与研究演出,获得“词明戏枯木逢春,百花园增添一色”的好评。

同时,平潭县老艺人成立一个词明戏业余剧团,挖掘、搜集到传统剧本46本。其中《目连传》、《刘知远》、《临水斩白蛇》等,系1735年的手抄本;《刘孙礼》是1815年的手抄本;《六国封相》是1871年的手抄本。

早期词明戏行当体制,只有生、旦、净、末、丑、贴、外7个角色,艺人自称“梨园子弟”;后台5人,乐器为清鼓、小锣、大锣、大钹和钹。演出时,前台干唱,后台帮腔,使用曲牌多系南曲《驻云飞》、《红袖袄》、《泣颜回》等。

传统剧目很丰富,有代表性的称“五袍戏”,即红袍戏《刘知远》,白袍戏《薛丁山》,绿袍戏《关羽》,黄袍戏《赵国胤》,黑袍戏《张飞》。

此外,常演的剧目有《葵花记》、《金印记》、《吕蒙正》、《刘锡》、《反五关》、《乌盆判》、《潘葛思妻》、《孟宗哭竹》等。尚有《孩儿井》、《白马尊王》、《杀鬼魂》、《九使传》、《金凤记》、《烈妇记》等,为本省其他剧种所罕见。

[旁注]

傀儡 原指木偶,如傀儡戏。现实中的傀儡师一般指用极细的线连接傀儡,操控者在傀儡的上方,通过手指的动作,操控傀儡的动作,以达到木偶表演效果。一般常用于木偶话剧表演。

神话传说 是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后代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杨家将》 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薛家将》、《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

薛仁贵(614年~683年),唐代贞观年间的著名将军。贞观末年,因为唐太宗下令远征高丽,薛仁贵应募从军在安市城阻击援军时,骁勇善骑射,穿上异于众人的白色衣甲,手持方天戟,击败了高句丽莫离支将领高延寿的20万大军。

《驻云飞》 民间鼓吹乐。俗称“鼓乐”。据鲁西南鼓吹乐经常演奏的曲目来看,大量的是明清时期流传的小曲、牌子,如《山坡羊》、《锁南枝》、《驻云飞》、《一江风》、《朝天子》、《到春来》、《叠断桥》、《采茶儿》之类。

张飞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对蜀汉贡献极大,后主时代追谥为“桓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阅读链接]

词明戏是流传于福建福清的古老地方剧种之一。相传明代中叶,福建巡抚谭纶与俞大猷、戚继光、刘显等在福建沿海领兵抗倭。

谭纶素喜戏曲,带来一个熔海盐腔和弋阳腔为一炉的四平戏班。

此时福州地区的地方戏——闽剧尚未形成,四平戏遂在当地流行,并且在保留四平戏腔调基础上,改用本地方言,即福州话、福清话演唱对白。

因为源出“四平”,又在演唱时多用和腔、伴唱,不用管弦伴奏而唱词明白如话,故称“词明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