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乱弹——北路戏

北路戏原为“福建乱弹”、由于主要乐器为长膜笛,故又叫“横哨戏”,是我国的稀有古老剧种之一,仅存于福建省寿宁县北路戏剧团。

北路戏是清代中叶,传入福建的乱弹与当地民间戏曲融合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声腔剧种,曾流行于闽北、闽中及闽东等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代表清代乱弹声腔的珍稀剧种。

小闽北博采众长创北路戏

那是明代末年崇祯皇帝的时候,在浙江一带流行着一种西秦唱腔的曲艺。而在这其中有一位姓杨的老艺人最受人们推崇,被尊为浙江西秦唱腔的泰山北斗。杨老爷子祖籍陕西,从小喜爱秦腔,曾经专门拜师学艺,接受过名家指点。

杨老爷子膝下无子,晚年的时候在大街上捡了一个来自闽北正在沿街乞讨的小孩。他见到这个孩子孤苦伶仃,于是将这个孩子带回家中。

小孩聪明伶俐,待杨老爷子极好。杨老爷子,对小孩非常喜爱,于是他将小孩收为徒弟,并且取了艺名“小闽北”。

小闽北勤奋好学,在10多年的时间内,就继承了杨老爷子的衣钵,成为杨老爷子最得意的门生。

有一天,杨老爷子将小闽北叫到身边说道:“孩子,你这辈子有什么梦想没有?”

小闽北说道:“我最大的梦想就是爷爷能够长命百岁,小闽北一直陪在爷爷身边伺候爷爷,和爷爷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唱戏。”

杨老爷子听了这话非常感动,口中连连说道:“好孩子,真是个孝顺的孩子。有你这话爷爷就知足了!可是爷爷还有一个心愿没有完成,恐怕也没有时间和能力去完成了。你能不能帮爷爷完成这个梦想?”

小闽北说道:“爷爷您尽管吩咐,不论什么事情小闽北都会替爷爷做的。”

杨老爷子说道:“爷爷从小离开家乡,将西秦腔带到了浙江并发扬光大。这件事是爷爷这辈子最光荣的事情,但是爷爷还希望西秦腔还能走得更远,发展到福建去。爷爷老了,这件事情就需要你,也只能交给你去完成了。你能做好吗?”

小闽北用力地点了点头说道:“爷爷,您放心,我一定会替您完成做好这件事情。”

又过了几年,德高望重的杨老爷子去世了,他的爱徒小闽北经过这几年时间的锻炼,他表演西秦腔的技艺越发地炉火纯青,俨然已经具有一代宗师的水准。

这一年小闸北终于决定离开浙江地界去福建地区弘扬西秦唱腔,完成师傅杨老爷子的愿望。

按照杨老爷子的遗愿,小闸北精挑细选艺人,组成了一个班子,离开浙江来到福建闽北的寿宁县开始弘扬秦腔曲艺。

这一天在寿宁县的大街上出现了一座戏台,一阵长膜笛声悠扬地响起,小闽北化妆完毕登台演出,他以西秦腔、明腔等乱弹腔开始表演,唱腔高亢,直入云霄。

小闽北戏班的这一次表演吸引了很多的观众驻足观看并且得到了他们的好评。这一次在艺人小闽北带领下西秦腔成功的演出标志着西秦腔乱弹终于进入了福建。

后来小闽北等西秦腔艺人又吸收徽调、汉调、滩簧以及民间小调的特点,以主要唱腔仍以西秦腔和吹腔发展起来的“平板”为基调,开创了曲调旋律优美,节奏欢快,行腔顺畅,带有叙事性表现特征的戏曲,后来被人们称为“北路戏”。

北路戏的代表性剧目主要有《探阴山》、《对珠环》、《纸马记》、《凤娇与李旦》等。

1637年,寿宁知县冯梦龙撰写的《寿宁待志》中记载西溪人多习戏,然力不能具行头,多往浙合班。大家有庆喜好事者,则于福安迎之演戏。

可见当时这一地区戏曲活动之端倪。

乱弹进入福建后产生了上路班、下路班、北路班、南路班等戏班,其中以北路班最为强盛,其他各路戏班相继解散后,北路班仍活跃在闽东北一带,北路戏即由此而得名。

到了后来,北路戏又吸取皮簧唱腔的优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北路戏艺人到乡间教业余戏班,这种业余戏班被人们称为“北路碎”,另外一部分参加民间的“鼓箫”吹奏班。

“北路碎”与“鼓箫”这两种业余北路戏戏班,常年行走于各个县镇乡村,为北路戏的广泛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北路戏的音乐声腔是以西秦腔、明腔等乱弹腔的基础上演变发展形成的,并吸收了微调、汉调、江西乱弹以及高腔、滩簧小调等声腔,形成了一个多声腔的剧种。既适宜传统剧目的演出,也适应现代戏的创作。

[旁注]

西秦唱腔 我国古代戏曲剧种,明末清初流行于陕西、甘肃一带。清乾隆一度在北京盛行,有人认为西秦腔,即秦腔或支派同州梆子。广东的西秦戏,最早也叫“西秦腔”。

衣钵 谓传授佛法。衣,袈裟;钵,食具。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钵相传,作为传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后亦泛称师徒传授继承下来的思想、学问、技能等。

汉调 汉剧,湖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俗称“二黄”,又有“楚剧”、“汉调”两种叫法。它为湖北主要的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湖北省境内长江、汉水流域以及、湖南、陕西、四川部分地区。

冯梦龙(1574年~1646年),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三言两拍”,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阅读链接]

北路戏的道白、唱腔均使用普通话,这已成为北路戏的一个突出特色。在演出中北路戏艺人总结出一套深为广大观众所喜爱的表演形式。

不管什么角色行当,都以手、眼、身、法、步等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推动剧情进展,这种对形体动作的强化和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化与唱腔紧密结合在一起。

唱与做高度和谐,形成许多且歌且舞、兼文兼武的表演艺术形式,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