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他是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不仅领导我们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重灾难中走了出来,而且还以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深刻了解,为党和国家重新走在时代潮流前面,为中华民族以更强大的力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规划了崭新的和切合实际的宏伟蓝图。他立足中国大地而又面向世界,正视国情现实而又放眼未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高瞻远瞩地构思和设计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整套发展战略。他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进行艰辛的锲而不舍的理论探索,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曾在江西战斗、工作过。在这期间, 他有顺利的发展,也经受过严峻的考验。他曾因坚持正确的主张而受到错误的打击,在江西经历了他革命生涯中艰难、曲折的时期。邓小平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过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出色地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地方政权建设,建立巩固的红色区域,支援革命战争,建树了卓著的历史功勋。但他又因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执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抵制中共临时中央推行的“左”倾冒险主义,遭到错误的斗争和处分。然而,他仍然对党襟怀

坦荡,忠心耿耿,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继续坚定地履行他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所应尽的义务,继续在革命斗争崎岖而又艰难的道路上奋进。以后他在中央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机关报《红星》主编。遵义会议前,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参加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文化大革命”初期,邓小平被扣上“中国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帽子, 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押送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危难之时, 他矢志不渝,坚贞不屈。除了参加劳动,他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阅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古今中外的书籍,以后并获准在江西境内调查研究。他在深深的思考着,从 1969 年 10 月至 1973 年 2 月,他在江西度过了五个年头的艰难岁月。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始终坚信党和人民会作出正确的选择。他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念、智慧、魄力和威望,以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中所建立的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爱戴。

人民爱戴邓小平,邓小平与人民心连心。他时常惦记着江西革命老根据地的父老乡亲,关心着江西的山山水水。新中国建立后,他对红色故土一往情深,多次到江西视察工作,多次为江西题词,缅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 勉励江西人民发扬革命传统,建设好江西。1992 年 1 月 30 日,邓小平结束南巡途经江西时,特地在鹰潭停留,对江西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鼓舞和激励江西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争取更大光荣。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代价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传大旗帜,是我们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为了帮助人们了解邓小平漫长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光辉革命生涯,学习邓小平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他的战略思想、理论观点、科学态度、创造精神,学习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的鲜明的革命风格, 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做好党史资料征集、整理、编纂和加强党史宣传教育的指示,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将现已征集到的史料加以整理选编,特编纂了《邓小平在江西》一书。我们怀着对邓小平崇敬和爱戴的心情,力求本书能从几个不同阶段反映邓小平同志在江西战斗、工作和生活的若干侧面,使人们从这位领一代风骚的伟人身上,吸收丰富的政治营养。

《邓小平在江西》一书收录了散见于其他报刊图书中有关邓小平在江西工作和生活的文字史料,也有新整理的资料。书前收入邓小平在江西活动的照片,书后附录了邓小平在江西活动的大事记,供读者参考。鉴于我们收集选编的史料有限,加之水平不高,难免有遗漏和不当之处,恳请读者和专家指正。

在本书的编纂中,有关地、市、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提供了部分文字和图片资料,李新华拍摄了一部分图片和全部图片翻拍、洗印。刘端秤、章志红、胡小珍、王天照、萧丹、熊华也参加了部分工作。在此对他们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

本书于 1994 年 11 月第一次印刷出版。如今为缅怀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特再次印刷、并更名为《邓小平在江西的日子》奉献给广大读者。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