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出来什么都新鲜”

1969 年 10 月 18 日,在战备的名义下,一大批老干部被“疏散”出北京。自“文化大革命”开始就被软禁在中南海自己住处的邓小平也是其中之一。10 月 20 日,邓小平偕夫人卓琳到达南昌,几天后被“安排”到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由一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改行”为一位早过了退休年龄的老钳工。

1971 年秋,“九·一三事件”后,笼罩在中华大地上那“文化大革命” 特有的紧张政治空气略有缓和,邓小平先后两次给中央写信揭批林彪集团, 并提出到江西老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的要求。几天前,江西省委负责人黄知真来到望城岗,传达了中央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安排邓小平去井冈山等地参观并顺便到泰和县考察农业机械化。邓小平欣然同意这一安排。

197z 年 11 月 12 日上午,邓小平乘车途经素有“药都”之称的樟树镇, 参观了江西盐矿和四特酒厂,实地了解工业生产的真实状况。

下午,邓小平一行到达吉安文际处,下榻于毛泽东 1965 年曾经居住过的“一号房”。交际处位于赣江江畔,门口是一条幽静的小街,吉安市名胜之一、南宋淳佑年间建成的“白鹭书院”便在邻近。

客厅里,邓小平与吉安地委(当时称井冈山地委)的同志交谈起来。听到主人那纯正的山西口音,他感到格外亲近,仿佛又回到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太行山区。

他询问遂川、万安、泰和等具备有多少人口及其它乡情; 他回忆起宛希先烈士,建国后第一任江西省委书记陈正人,和他在二野时的老部下张国华将军;

他不时表露出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

地委负责人向他介绍当地“文化大革命”的情况,邓小平听着、思索着, 感慨地说:“好多年没有出来了,这次出来什么都新鲜。”

当听到林彪企图篡改井冈山的历史时,邓小平两眼凝视着客厅门外的两棵大枫树,平静地说:“这是不可能的,历史还是历史,历史不能篡改,那是‘左’的路线。”

11 月 12 日,吉安交际处一号房的灯光,直到深夜还未熄灭。“我原先认为邓小平同志文化大革命倒了霉,又在望城岗劳动了几年,

身体会垮掉,见到他后还真吃了一惊,没有想到他的身体这么好,走路很快。” “他话不多,偶尔开个小玩笑。”在吉安军分区干休所的一栋小楼里,白云旺老人这样回忆 22 年前接待邓小平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