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樟树之行皮端森

悬着颗心,翻箱倒柜,找了半天,哦,终于,眼睛一亮,发现它了!⋯⋯ 霎时,屋里沸腾起来。

在场的人们,边争相观看着这张弥足珍贵的发票存根,欢呼着,慨叹着, 感情之潮,奔涌不息⋯⋯

1972 年 11 月 12 日,樟树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一天。“下放”在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的邓小平,被获准到樟树等地搞点调查研究。

12 日上午 10 时左右,两辆半旧的上海轿车驶进原清江具(现樟树市) 革委会招待所小院。

车门打开,第二辆车上下来穿淡色中山装的小平同志和夫人卓琳。走进二楼接待室,邓小平选了个朝东的位置落坐。

负责接待邓小平的原清江县委副书记陈祉川,“文革”一开始, 即被以“刘邓路线的忠实执行者”的罪名而打倒,前不久,才结合进县革委当名管生产的副主任。

陈祉川介绍具里情况时,有意三言两语地略述了“文革”以来思想政治领域内的“大好”形势,只具体说了些工农业生产上的事。

陈祉川的心意,很快为睿智的邓小平所理解,他莞尔一笑,静静地注视着陈祉川。

听到偌大的清江县当年工业产值仅有 2600 多万元,小平同志眉头微微一蹙,轻叹一声,意味深长地对陈祉川说,看来,你们县的潜力,还大得很啰!

简单谈完县里的情况,陈祉川随即陪邓小平去参观县城南郊的江西盐矿。

在江盐,邓小平受到了出乎他意料的欢迎。

这天,恰逢星期日,矿里五、六百名轮休的职工,从清晨起,自动汇聚于通往矿办公楼的十分洁净的道路两边,等候着小平同志的到来。

原来,头天傍晚,矿党委书记齐志亭、矿长王海清接到省里关于邓小平次日要来盐矿看看的电话通知后,这两位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共产党员,一时兴奋之下,居然忘了上面有关保密指示,马上将邓小平来矿的喜讯,告诉了矿里职工,并亲自拿起扫帚,带领大家,奋战半夜,把整个矿区打扫得干干净净。

上午 11 时许,小平同志来了。

看见矿里这么多人来迎接他,邓小平深为感动。他赶紧下车, 向簇拥在他周围的神情激动的男女老少不断点头,微笑,打招呼,表示真诚的感谢。

邓小平先后观看了江盐的卤水库、平锅熬盐、盐仓和真空制盐车间。

江盐建矿于 1970 年,条件很简陋,邓小平看到矿上工人在简易工棚中, 挥汗如雨,艰苦劳作,努力生产的感人场面,禁不住上前紧握着一双双工人的手,动情地说,你们的精神太值得学习!大家现在的工作很辛苦,以后实现了机械化,就好了!又说,江西过去缺盐,红军在井冈山时,就没有盐吃, 如今有盐了,老表有盐吃了,这非常好!

邓小平离开江盐时,齐志亭代表全矿职工送给他数小包精制食盐。

礼轻情意重。邓小平心头一热,郑重收下了这份凝聚着全体江盐工人特

殊情意的珍贵礼物。

从江盐回到县招待所后、邓小平的心情比刚来时好了许多。午饭前,在招待所接待室,陈祉川问邓小平喝点什么酒。

望着眼前这名质朴的基层干部,当时情境下很少喝酒的邓小平,立即朗声笑道,到了樟树,当然是喝你们自己的四特!

两瓶冰清玉洁的四特摆上了桌面。席上的话题,主要是谈四特酒。

邓小平一边细细品尝杯中的四特,一边饶有兴趣地向陈祉川等询问着四特酒的历史渊源、酿造工艺及其四个特点等等,在座者因无一酿酒内行,均答不完整,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凑着答案,有时都觉得自己的答案正确无误, 竟还争执不休。每逢这时,小平同志就显示一种他所独具的宽厚长者的慈祥笑容。

陈祉川望着邓小平喝四特时那有滋有味的神色,忍不住问:“小平同志, 您觉得我们这四特的味道怎样?”

邓小平端起酒杯,深喝了一口,打着手势,满意地回答,很好,很合我的口味,名副其实,是酒中佳品!

边喝边谈,边谈边笑。不知不觉间,邓小平已喝下三杯四特,卓琳也喝了大半杯。

邓小平喝酒时,只吃一点用面粉裹的抽炸小鱼和两三样蔬菜下酒。 邓小平不但自己喝,还多次向陈祉川劝酒,他慈眉笑眼,高兴地说,这酒好,这四特好,你们年轻人要多喝几杯,多喝几杯!

吃饭过程中,邓小平还提到了樟树的药。他说,樟树的药材很有名。30 年代,我在苏区时,便听说过“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这句话, 老祖宗传下来的宝物,可不能失传啊!

饭后,邓小平不顾陈祉川等人的再三劝阻,执意按规定交了伙食费和粮票,表现了一位老革命家的廉洁风貌和高尚情怀。

邓小平 22 年前的樟树之行,已成为樟树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当时既不能给邓小平拍照,也不能让他留下任何可作纪念的物品。对此,樟树人民抱憾不已。

今年春末,笔者偶尔听说在樟树市政府招待所,还可能存有当年小平同志交缴伙食费的发票存根,不觉一喜,按照约定的时间,笔者再次前往该所。

于是,有了本文开头那欢畅的一幕。

这张虽已年深月久,字迹却依然清晰如新的发票存根上写着: 邓小平等2 人,交来伙食费 0.64 元,粮 6 两。

发票存根编号, 0005776 发票存根上的时间:1972 年 11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