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春风万里——邓小平 1992 年 1 月 30 日在鹰潭谈话纪实危仁晸

1992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的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是在中华民族振兴和腾飞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

在这 35 个日日夜夜里,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各族人民敬爱的邓小平,一路风尘仆仆,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作了重要谈话。他携春同至,播下春风万里,使神州大地又一次春潮涌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

1992 年 1 月 30 日,江西吹来了春风。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之后乘火车去上海,这一天沿浙赣线从湖南进入江西境内。

火车一路风驰电掣。先是经过萍乡。 1922 年震撼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

大罢工,就发生在这里。邓小平 1984 年 8 月曾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亲笔题写馆名。当年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如今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已是江西边境一个欣欣向荣的工业重镇。火车经过之处,只见工厂遍布,新房幢幢, 集市贸易一片繁荣。

火车从西向东穿过富饶的赣中盆地,穿过宽阔的袁河流域,经宜春到达新余,邓小平在新余车站下车,亲切地会见了在此迎候的江西省委副书记刘方仁。新余是一个有 1700 多年历史的新兴钢铁城市。今天,它以崭新的面貌迎接邓小平。邓小平在月台上稍事休息后,列车又继续向前方奔驰。

“春风得意马蹄疾”。车轮以欢快、轻松的节奏,穿过南昌市区附近的向塘西站,穿过广袤的鄱阳湖平原,于当天下午 3 时 40 分,徐徐进入鹰潭车站,停靠在月台旁边。

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省长吴官正正在这里迎候邓小平。

一节车门打开,邓小平神采奕奕地走下车来,满面笑容地和毛致用、吴官正等一一握手。

88 岁高龄的邓小平,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步履稳健、轻松。他一边沿着月台缓步,一边亲切地和毛致用、吴官正谈话。

毛致用在湖南工作期间,曾先后两次接待过赴湘视察的邓小平,并陪同至韶山等地参观,所以很熟悉。邓小平一见面就关心地问毛致用,你来江西几年了?

毛致用说:“快四年了。”

邓小平与吴官正也熟悉,他对吴官正说,你是从武汉来的。又问,来几年了?

吴官正答:“五年多了。”

江西是农业大省,邓小平十分关注着江西的农业发展。他关切地问,江西去年的年景怎么样?

毛致用说,“年景还好。 1991 年农业全面丰收,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 5.5%,工业总产值增长 14%,财政收入增长 10.3%,实现收支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702 元。改革的步子是这些年来迈得最大的一年。”

邓小平听了很满意,连声赞许说,那好。他对农民增收感到欣慰,说, 农民收入 702 元,那不简单。

接着邓小平又问,去年遭灾了没有?

毛致用回答:“遭受到比较严重的旱灾,但农民积极性高,所以仍是一个丰收年。”

吴官正说:“现在的问题是粮食压库严重,库存有 140 亿斤,其中在库

外露天堆放的有 40 亿斤。”

邓小平说,在粮食问题上,江西是作了贡献的。你们有困难可以向中央反映,你们有这个权利。对江西,中央要照顾一点。

邓小平的记忆力很强,念念不忘江西人民以粮食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在三年困难时期,江西人民节衣缩食,艰苦奋斗,无私地调出大批粮食支援全国。 1958—1959 年度外调了 9.5 亿斤大米,1959—1960 年度又调出 14 亿

多斤大米,同时还补上库存 1. 18 亿斤,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两个增加库存的省份之一。全国人民对此有口皆碑,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和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表扬。这次邓小平又旧事重提,说明党对作出了贡献的地区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农民引上了富裕之路, 江西广大农民从邓小平倡导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得到了实惠,看到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巨大威力,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市场经济大潮迅猛涌进封闭沉寂的土地。江西农业连年丰收,每年仍是全国调出粮食最多的省份之一,但是粮食库存也相应增加了。邓小平对江西解决粮食库存压力的关心和支持,使在场的省委、省政府领导深受教育和鼓舞。

邓小平对江西的情况很了解,他指出,水旱灾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水土保持不好。要坚持把植树造林搞好,否则没希望。他问,你们植树造林怎么样?

吴官正说:“这几年我们每年造林 600 万亩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 40.3

%。”

邓小平听了连连点头,说,那好。

虽经长途乘车的劳顿,邓小平却毫无倦意。他兴致勃勃地听取了毛致用关于江西在治理整顿期间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情况汇报,高兴地说, 治理整顿这几年,改革开放做了不少事。他指出,没有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就不会有这么顺利。

邓小平思路清晰,谈兴甚浓。他说,改革从农村起步,刚开始时有些同志想不通,存有疑虑,有的人还害怕是搞贤本主义。但我们等待,既不给他们戴帽子,也不搞批判,做出成绩让他们看。后来认识逐步统一了,几年就都执行了。那时安徽有一个搞“傻子瓜子”的,收入上百万元;许多人反应强烈,主张动他。我说动不得。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涉及到一个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改革开放政策要稳定,不能变。84 年以来的几年经济上得快,是一个跳跃。农民收入多了,电器也进了农户,农村盖了许多新房。要看到这个作用,没有这个跳跃,治理整顿不会这么顺利。

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强调指出,稳定发展我赞成。但是,只要能快一点还是要争取快一点。胆子要更大一点,放得更开一点。不能胆子没有了,雄心壮志也没有了。有机遇能跳还是要跳。

这时邓楠插话说:“这个观点,老人家鼓吹了一路。”

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快一点将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邓小平对江西和对全国的期望,也是时刻萦绕在邓小平心头的一件大事。邓小平接过邓楠的

话,问毛致用、吴官正,我讲得对不对?

毛致用说:“您讲的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搞快一点。”邓楠又插话说: “老人家对江西很有感情,在车上不停他讲到江西。”

邓楠的话引起邓小平对峥嵘岁月的回忆。他深情地说,我对江西是有感情。邓小平指着毛致用、吴官正说,我在江西呆的时间比你们长。当初,我在瑞金当过县委书记,那是几个人推举的,后来中央认可了。那时苏区的工作,兴国是第一,瑞金是第二。

可不是么?在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在中央苏区工作、生活了四个年头。关于这段经历,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已经作了详细的叙述。邓小平也曾在一个文件中讲到这段历史,他写道:一九三一年八月间,我们到了瑞金,这时正值红军主力反对敌人三次“围剿”的时期。瑞金是中央苏区的后方,但当时被反革命分子篡夺了县的党政领导,杀了不少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弄得全县群众不满,干部情绪低落,全县面貌是死气沉沉的。这时在红军工作的谢唯俊同志在瑞金,由上海来的余泽洪等同志也到了瑞金,大家商议推我担任瑞金县委书记(其时与上级没有联系),谢、余等都帮助我作了一段工作。我们迅速地惩办了反革命分子,为被冤屈的干部平了反,开了县苏维埃代表大会,干部(几乎全是本地农民干部)群众积极起来了,全县局面大力改观(关键在于有了大批与群众有联系的本地干部)。三次“围剿”粉碎后,开了几万人祝捷大会,热情是很高的。

关于在瑞金工作以后的情况,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说,1932 年 5 月,父亲奉江西省委之命,调往会昌担任县委书记。会昌,和它南面的寻乌、安远两县,是我中央苏区的边沿地带,三县毗邻,地势险要,是江西的重要南边门户,也是我中央苏区的重要边区。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 加强中央苏区的边区工作,更有效地粉碎敌人的南面进攻,中央和江西省委决定,将会昌、寻乌、安远三县联成一个整体,在会昌的筠门岭建立了会昌中心县委,领导会昌、寻乌、安远三县的革命斗争。1932 年 7 月,在会、寻、安三县党的活动分子大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共会昌中心县委,邓小平任中心县委书记。毛毛说:“父亲是一个实干的人,也是一个有魄力的人。凡是在他主持工作的地方,他都能迅速地打开局面,创造局面。在广西左、右江, 在江西的瑞金和会昌,他都是这样,果断、坚定、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工作。”“从 1932 年到 1933 年,父亲在会昌这一区域的工作,不但彻底改变了会昌这一红区边沿地带的面貌,而且在他的战友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以邓小平为书记的会昌中心县委,认真贯彻了毛泽东所主张的, 也完全适应当时边缘地区特点的正确路线,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坚决抵制了王明的教条主义错误,力图减轻这一错误给党造成的损失,这就成为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在中央苏区全面推行‘左’倾政策的严重障碍。”毛毛正确叙说了党的这段历史,叙说了“左”倾冒险主义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以及对抵制“左”的错误政策的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等同志的种种打击。

在前面提到的那个文件中,邓小平接着写道:“在博古临时中央进入中央苏区不久,大约在一九三三年三四月间,我被调离了这个工作(指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到江西省委当了一两个月的宣传部长,随即由临时中央开展了反对以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为代表的‘江西罗明路线’。斗争后,撤销了我的省委宣传部长职务,给了我以最后严重警告的处

分,派到乐安县属的南村区委当巡视员。我到乐安后不足十天,又令我回到省委(据说乐安是边区,怕出问题),不久,即调到总政治部当秘书长。当时总政治部主任是王稼祥,副主任是贺昌。我当了两三个月秘书长后,要求另调工作,于是分配我为总政治部宣传部的干事,除一般宣传工作,还主编总政机关报‘红星’(小报)。这个工作我一直担任到长征途中遵义会议的前夕。”

沧桑几十载,弹指一挥间。 1992 年,距邓小平离开中央苏区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然而在邓小平的记忆中,当年苏区的斗争风云依然历历在目, 苏区的干部、群众和一草一木都牵动着他的心。

是的,邓小平对江西是有感情的,他时刻关注着江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注着这片红土地上正在发生着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1991 年

9 月,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60 周年,他应江西省委、省政府之请,欣然命笔,书写了“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 60 周年”的题词,缅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对江西人民寄予厚望。

江西人民也深情地爱戴邓小平。1969 年 10 月至 1973 年 2 月,邓小平因“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谪居江西。这一呆又是近五个年头。在他蒙冤遭受打击的时候,江西人民时刻惦记着他,以各种方法保护着他,祝福他平安、健康,盼他早日出来工作。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讲到,邓小平谪居江西时,曾于 1972 年秋天获准在江西境内“调查研究”。他从南昌南下, 先到井冈山,后向东南,到瑞金、会昌、寻乌等地。虽然他当时还是全国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还未复出工作,但江西老革命根据地的干部和群众给予了他热情的接待。瑞金县的同志对他说:“你是我们瑞金县的老县委书记!”这句话曾使邓小平感动不已。

1973 年春,邓小平即将结束谪居的生活,奉命回京复出工作。2 月 7 日

至 10 日,他去到景德镇参观,受到工人们的热烈欢迎。光明瓷厂的工人们听说邓小平来了,倾厂出动,聚集在厂区通道的两旁,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邓小平。这时,邓小平走下汽车,面对他深深爱着的人民,兴奋地挥手向大家致意。临行前,景德镇工人们向他赠送了几件精美的小瓷品,特别意味深长的是,其中有一件珍贵的颜色釉瓷瓶,名叫“三阳开泰”。景德镇的工人后来忆及这件事,谈了他们当时久藏心底的对邓小平的良好祝愿。原来,“三阳开泰”象征旭日东升,吉祥如意,古诗有云:“三阳开泰运,五湖转新机”。此时赠送“三阳开泰”这个吉祥物,充分表示了人民在党和国家危难时刻对邓小平即将复出工作的无限信赖和欢欣鼓舞之情,真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人民就是以这种炽烈的情怀、热切的企盼,把希望寄托予他们所敬爱的邓小平。据说,邓小平十分珍爱这个礼物,把它称作“国宝”,一直摆在办公室里。

1973 年 2 月 19 日,邓小平赴京复出,从南昌乘车来到鹰潭, 次日转乘福州至北京的特快列车,离开了江西。他是以老一辈革命家的高瞻远瞩,以对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以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对广大人民利益和意愿的深刻了解,以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以对真理的无畏追求,以及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完整、准确地运用,从江西出发,去复出工作的。他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以坦荡博大的胸怀,在江西度过了 1200 多天艰难的日日夜夜,又是以一个健康的身体、健旺的精神离开江西的。

1985 年 2 月 14 日,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邓小平偕同王震乘火车去广

州视察,途中又一次在鹰潭车站停留。

连同这次结束南巡途经鹰潭,邓小平已是三次来到江西东部这个新兴的城市了。如今的鹰潭市,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已建成为全国重要的铜业生产基地和铁路交通枢纽,赣东大市场开始形成。新建的火车站宽敞明亮,面貌大为改观。站外的街道拓宽了, 两旁盖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以鹰潭特有的红石砌成的各式新楼房隐映在一片绿树丛中,使城市充满美感。沿着城旁蜿蜒而过的信江,春水荡漾,粲如玉带。鹰潭的山山水水,都饱含着赣东北丰厚的革命历史传统和浓郁的文化意蕴,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它不愧为浙赣线和鹰厦线文汇点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望着站内站外的巨大变化,邓楠对邓小平说:“您记得吧,我们以前也到过鹰潭,是从南昌用小车送来的,从鹰潭乘火车回北京。”她指的这个日子,就是 1973 年 2 月 19 日和 20 日。

邓小平风趣地说,我有“三个专”:从北京到江西是用“专机”送来的; 从鹰潭到北京是挂了一节车厢,“专车”送去的;在 301 医院住院,一个人住一层楼,也是一个“专”。邓小平谈笑风生,气氛轻松活跃,引得在场的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时间过得真快,邓小平在鹰潭火车站,一晃半个多钟头就过去了。他老人家没喝一口水,也没有坐下休息,在月台上时而信步,时而驻足,与毛致用、吴官正侃侃而谈。

快分别时,毛致用、吴官正依依不舍,对邓小平说:“我们大家都希望您老人家在江西住段时间。”是啊,他们表达了深受其惠的江西人民对倡导改革开放政策的邓小平的爱戴和崇敬,表达了老表们的热切心愿和对邓小平的想念之情。

邓小平非常高兴,挥手打着招呼,满面笑容地说,等你们更发展了,再来麻烦你们。随后,他和毛致用、吴官正握手告别。列车一声长笛,驶出了鹰潭站,向上海方向疾驰而去。

“等你们更发展了再来!”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邓小平对江西人民的嘱托,他期望并相信江西这块红色的故土一定能够发展得更快些、更快些!

邓小平在鹰潭的重要谈话,是对江西人民最大的关怀、鼓舞和鞭策。送走邓小平后,毛致用、吴官正从鹰潭迅速赶回南昌,于 2 月 2 日召开省委常委会,传达、学习邓小平路过鹰潭时所作的重要指示。常委们认真地领会邓小平谈话的精神,一致认为,邓小平的指示非常重要,非常及时,对我们继续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沿着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加快兴赣富民的步代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表示一定深刻领会邓小平的指示精神,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把江西的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搞得更好更快一些,决不辜负邓小平的关怀和期望。

省委这次常委会,把邓小平重要谈话的精神和江西的实际相结合,归结为四句话:“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放得更开一点,发展更快一点”,并以此作标题,在 2 月 3 日江西日报一版头条醒目地发表了会议消息, 极大地振奋了全省人民的精神。

不久,中央下发了根据邓小平 199Z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在南方视察

的重要谈话整理而成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全党掀起了学习、贯彻的热潮。这篇谈话,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非常精辟、深刻、系统的阐述,把这一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邓小平的重要谈话有如黄钟大吕,迅速传遍全国,响彻神州大地。蕴藏在我国社会内部的巨大潜力,火山般地迸发出来了。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的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一日千里。在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这几年江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1992 年和 1993 年, 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分别比上年增长 14.3%和 17.4%,1994 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增长 18%。

江西,在邓小平漫长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生涯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历史将会永远铭记着发生在江西的这一系列令人感悟、促人坚定、催人奋起的史实。当代中国江西的历史还将永远铭记着这一天:邓小平在视察深圳、珠海以后北去上海的途中,于 1992 年 1 月 30 日特地在鹰潭火车站短暂停留, 对江西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放得更开一点,发展得更快一点”

——这铿锵有力的“四个一点”,凝聚了邓小平对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江西人民的殷切期望,鼓舞着江西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争取更大光荣,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