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崴 武挥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具有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是一座艺术的“殿堂”,还是一个智慧的“锦囊”。不久前,电视台播放了根据原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借此机会,我们谈一谈《三国演义》中的智慧。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四处讨伐。一次,他率兵攻打割据南阳的张绣。张绣先是投降,后又反叛。曹操由于猝不及防, 只好引兵撤退。张绣见状,未听谋士贾诩的劝阻,急忙趋兵追击,结果大败而还。不成想,此时贾诩反而劝他集结精兵再次追击,张绣虽心有余悸,不知奥妙,但还是依从了贾诩,结果是大获全胜。事后,贾诩解释道:“曹操精通兵法,撤退时必有强将断后,因此贸然追击必败,但曹操在打败追兵后, 定是轻装前进,不复戒备。此时,再以精兵强将追击,必胜无疑。”

以上贾诩的分析,不能不令人折服。它给人的启迪就是“随机应变”。事物都是在一刻不停地发展变化,像张绣那样僵死地处理,只能是处处被动挨打。而贾诩能针对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因而就把握了主动权,改变了被动的局面。

此外,要做到“随机应变”,还需要注意到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人们处理问题时,常常习惯于将问题孤立起来,这也是一种僵死的处理方式。巧妙利用事物问的联系,进行变通的思想也在《三国演义》中有充分体现, “蒋干盗书”就是一例。

曹操占领荆州后,起用降将蔡瑁、张允来指挥操练水军,准备发动灭吴战争。曹军大多来自北方,不习水战,而蔡、张二人久居荆州深诸水战汁谋, 因此这二人成了东吴主将周瑜的心腹之患。如何除掉这二人?周瑜想不出良策,十分焦急。恰巧,曹营派蒋干前来“说降”,周瑜马上想到何不将计就计利用蒋干除掉蔡、张?于是在他的精心策划下,蒋干盗走证明蔡、张二人要“降吴”的假书信⋯⋯

在上面这场智慧的角逐中,周瑜要除掉蔡、张,曹操要除掉周瑜,而蒋干呢?是联系二者的中介。周瑜正是抓住了这个“联系”,才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