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谢公义。人称谢客、谢康公、谢康乐。生于南北朝时期会稽,即浙江省绍兴市。南北朝时期山水诗人。

代表作品为《谢康乐集》。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是我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他开始,山水诗成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谢灵运出身江南士族陈郡谢氏,祖父谢玄为东晋将领,是“淝水之战”的英雄。谢灵运幼年就很颖悟,父亲谢瑍却是不太聪明,祖父谢玄奇怪地说:“我乃生瑍,瑍哪得生灵运!”

谢灵运在政治上屡有沉浮,因此愤愤萦怀,于是他寄情山水。他的诗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谢灵运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精致工整的语言刻画山水的秀美,创造出了真正的山水诗。

谢灵运运用声色的描绘,拟人的修辞,多而熟练地化用古代典籍中的语言,写景过程中主客观之间的自然转移及整体上的交融,使他的山水诗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谢灵运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刻画也相当精妙。如在作品《入彭蠡湖口》中,描摹动态的“回合”、“崩奔”、月下哀猿的悲鸣之声、“绿野秀”与“白云屯”那鲜丽的色彩搭配,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谢灵运的山水诗中拟人的手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合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本是写人的主观感受,但是诗人那平淡的笔调中表现出那么亲切的感情,以致于无知无觉的山水仿佛也有了生命、有了感情,与诗人成了一对心神相契的至友。

谢灵运的山水诗清新的语言风格主要体现于汲取了经、史、子、句入诗。如“渔钓易为曲”是借用了《老子》中“枉则直,曲则全”的意思,实际上隐含了委曲求全的处世之道;“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苹鹿”一句,则是取之于《小雅·黄鸟》“黄鸟黄鸟,无集于栩”和《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句子。联系到这些诗篇以后,有“谁从穆公”、“此邦之人,小可与处”、“吹笙鼓簧,承筐是将”等句子,我们可以推测,诗人是想起了自己的仕途坎坷。

由于谢灵运的诗风朴实,全无淫靡之气,且他的山水诗篇消灭了两晋以来盛极一时的游仙文学,初步打破了玄言诗风,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从整体来看,谢灵运的山水诗具有鲜明而强烈的个人色彩,读他的诗我们总能感觉到一个大写的“我”字。这就是说,在他的山水诗中,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存在。类似“平生协幽期,沦踬网微弱”的诗句,虽然在感情上没有欧阳修“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那样强烈,但我们仍可以看到诗人个人的感情在诗中表达。

在登临山水的时候,诗人总是要时不时地跳出来,抒发一下自己抑郁的情感和哲理上的感悟。当谢灵运的笔墨具体到写景的层面,态度马上就客观起来,于是一系列写实而不带作者个人感情色彩的优美的山水诗句就从诗人的笔下倾巢而出。因此,从局部写景的句子来看,谢灵运的诗作更具有客观写实的风致。

谢灵运的山水诗在结构呈现出较固定的写作模式,即叙事、写景、说理。这可以看做是山水诗作中的“谢灵运定式”。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

谢灵运对蕴存于山水云林中的自然美观察十分细致,一草一木经过他的艺术渲染就形成了优美的意境;他常常把自己对自然的一往情深和被山水神秀触发的哲思,都溶化在景物描写之中,从而使其山水诗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富有鲜明个性。明丽清新的艺术风格,常常营造出或幽秀清空,或高华豪岩的意境。

谢灵运的山水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打破了东晋玄言诗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其山水诗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并使山水诗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进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以讽咏大自然景物、山水风景称著,开创“山水派”的诗歌创作道路,为山水诗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旁注]

淝水之战 发生于383年,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8万军力大胜80余万前秦军。是淝水之战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山水诗 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中国绍兴是山水诗的发祥地。

拟人 修辞方式之一。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即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玄言诗 东晋诗歌流派。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写实 写实是一种文学体裁,也可以是某些作者的写作风格。这类文学形式基本可以在现实中找到丰富生活原型,但又不是生活的照搬。

宋文帝(407年~453年),名刘义隆,小字车儿。宋武帝刘裕第三子,我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他继承刘裕北伐的政策,出兵征讨河南,424年至453年,是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

[阅读链接]

传说谢灵运做太守游雁荡山筋竹涧时,山下的一位财主一心要巴结他。谢灵运讨厌阿谀奉承的人,就径自翻山越岭而去。财主便尾随其后。走到一块岩石上,谢灵运不小心登坏了木屐齿。

不一会儿,财主拎着木屐赶来说:“太守,您把木屐忘了。”

灵运厌烦地说:“无齿的东西,要它何用?”

“无齿”与“无耻”同音,财主顿时羞怯满面通红。

后人为了纪念太守,就把他翻越山岭叫做“谢公岭”,并在他当年掉木屐的山坡上建起“落屐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