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卢照邻的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年~684年),字观光,生于唐代婺州义乌人,即浙江省义乌市。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他的长篇歌行《帝京篇》在当时就已被称为绝唱,其他如《在狱咏蝉》、《送郑少府入辽》和《于易水送人》等也都显示出个性诗风,且具有时代意义。

骆宾王7岁时作过《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被誉为有“神童”。父亲去世后,他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边塞诗情勃发。

武则天当政时,骆宾王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他《在狱咏蝉》云: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以抒悲愤。遇赦得释后,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又弃官游广陵,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684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这年9月,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当时为徐敬业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

他起草著名的《讨武氏檄》:“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骆宾王因此名扬天下。

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本事诗·征异》则说他落发为僧,史载说法不一。

在“初唐四杰”中,骆宾王的诗作最多。戍边期间写有不少边塞诗,如“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等,豪情壮志,见闻亲切。

骆宾王和卢照邻都擅长七言歌行,“富有才情,兼深组织”。他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送郑少府入辽》抒写立功报国的乐观战斗精神,格高韵美,词华朗耀,除了全首平仄声调还不协调,律体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杨炯的《从军行》、《紫骝马》并无逊色。

他的绝句小诗,如《于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抒发了壮志豪情,激荡着风云之气,颇能见出诗人的个性风格,在初唐绝句中也是不多见的。骆宾王现存的作品有《骆临海集》10卷,《全唐诗》中收入其诗3卷,共100多首。

在骆宾王所有的诗作中,七言古诗《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堪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媲美,被称为姊妹篇。

《帝京篇》庄重严肃,气势宏大,是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制,为宫体诗的一个巨变,颇显骆宾王七言古诗创作的艺术成。

在内容上,《帝京篇》取材于汉代京城长安的生活故事,描绘帝京长安的繁华,颇多壮词,显示出大唐帝国的强盛和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提出了“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的居安思危的警示,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

在写作方法上,作者在本篇中运用赋法,为盛唐歌行的创作开了新生面。写作形式上也较为自由活泼,七言中间以五言或三言,长短句交错,或振荡其势,或回旋其姿。铺叙、抒情、议论也各尽其妙。辞藻富丽,铿锵有力,虽然承袭陈隋之遗,但已体制雅骚,翩翩合度,为歌行体辟出了一条宽阔的新路。

诗中“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二句,突出帝京长安一代关塞之险与宫阙之胜,气势宏伟,艺术效果极佳,堪称名句,历来脍炙人口。

总之,《帝京篇》以古喻今,抒情言志,气韵流畅,有如缀锦贯珠,滔滔洪远,不仅是诗人的代表作,更是初唐长篇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旁注]

西域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等。

戍边 驻守边疆。唐代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宋代苏辙《民政策下五》:“戍边之谋,始于秦汉。”

绝句 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唐宋两代,是中国经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创作之繁荣,名章佳什犹如群芳争艳,美不胜收,可谓空前绝后。

歌行体 为南朝宋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其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武则天(624年~705年),字曌。并州文水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在位15年。谥号“则天大圣皇后”。后世所称“则天武后”或“武则天”即是由此谥号而来。政治家和诗人。武则天当政时期,被史界称为“贞观遗风”。

[阅读链接]

据《灵隐寺志》记载,骆宾王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失败后,谁都不知他的行踪。诗人宋之问被贬江南后常游灵隐寺,有一晚赏月赋诗,得“鹫岭郁岩蛲,龙宫锁寂寥”两句后,再难继续。

当时有一僧人坐在灯下问他因何苦,宋之问如实相告自己被贬一事。僧人说:“那就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吧”。

宋之问感到非常惊讶,一问之下才知是骆宾王。第二天去找他,已不见他的踪影。骆宾王讨伐武则天事虽败溃,但他一腔正义,流传千古。